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如東:向綠向效向新 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

2025年03月10日08:28 |
小字號

3月2日,如東縣豫東墾區海堤兩旁“風光”旖旎,堤外灘涂海面上,數萬塊光伏板在春日暖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岸上,數十架有待增容改造的龍源風機正迎風轉動,堅守著它們的最后一班崗﹔風機之下,新的儲能電站即將開工建設。

堅持風光擴容、設備更新、儲能增配“三管齊下”,當下,如東正聚焦新能源規模持續擴大、綜合利用效率不斷提升、穩定輸出能力切實增強,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高水平打造全國綠色能源示范城。

“風光”競發 向綠而行

日前,《江蘇省海上光伏開發建設實施方案(2025—2030年)》正式印發,全省擬開展60個海上光伏場址建設工作,總裝機容量2725萬千瓦,其中南通33個場址,裝機容量1144萬千瓦,涉及如東場址17個,總裝機容量651.5萬千瓦,佔到全市一半以上、全省約四分之一。

在這張統籌全域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建設的規劃藍圖中,如東何以脫穎而出,佔據重要份額?

這主要得益於如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如東地處南黃海之濱,擁有4555平方公裡海域、104萬畝沿海灘涂,年平均日照時間1754.5小時,可開發光照資源十分豐富,具備發展“陽光經濟”的天然優勢。

根據實施方案,如東將按照生態友好、節約集約、安全可靠、分步實施的總體思路,開展17個海上光伏項目場址建設工作,規劃總用海面積約83.6平方公裡。位於豫東墾區的國華如東海上光伏項目是實施方案中首批“先行先試、集約開發”的示范項目,也是國家第三批大型光伏基地項目,總裝機容量40萬千瓦,佔地面積4300畝,投產后,年利用小時數約1200小時,年平均上網電量約4.68億千瓦時。目前,該項目已實現並網發電。

如東光伏產業加速“入海”的同時,海上風電也將迎來“上新”。1月27日,江蘇省發改委發布《關於印發江蘇省新一輪海上風電項目配置結果的通知》,如東3個、合計規模115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項目分別由國家能源集團、華電及三峽中選。至此,如東海上風電、光伏規劃新增規模達到766.5萬千瓦。待這批項目全部建成后,如東新能源裝機規模將突破1400萬千瓦,年上網電量有望超200億千瓦時。

裝備迭代 向新求質

如東的新能源產業起步於2002年,若以風電、光伏核心裝備20至25年的設計使用年限來推算,最早投運的一批風電場與光伏電站已處在亟須更新換代的關鍵期。

“當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已不再是單純規模擴張的階段,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持續下降,裝備迭代升級成為必然趨勢。”如東縣發改委總工程師周華介紹,搶抓“兩新”政策機遇,如東正有序推進現役陸上風電場改造升級工作,目前已規劃陸上風電場改造升級容量250萬千瓦。其中,龍源電力江蘇公司如東環港風電場增容改造項目於去年獲國家能源局復核,成為江蘇省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風電增容改造項目。

據了解,如東環港風電場總裝機容量100.5兆瓦,首台機組於2006年10月並網發電,是江蘇省首座投入運行的風電場。本次增容改造將拆除原有67台單機容量1.5兆瓦的風電機組,在原風場內新建39台單機容量8.35兆瓦和3台單機容量10兆瓦的“巨無霸”機組,將總裝機容量提升至355.65兆瓦,實現同等風資源條件下,機組捕風能力跨越式升級。該改造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預計年均發電量7.6億千瓦時,將對江蘇省老舊風電項目改造升級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

“風場升級改造有利於實現土地資源、風力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周華說,下階段,該縣將全力支持有意願且符合升級改造條件的風電、光伏項目加快升級更新步伐,積極引進前沿技術和智能設備在本地改造項目中試驗示范,通過技術革新與設備升級,全面提高風電場、光伏電站的發電效率與穩定性,推動如東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優化配置 協同發力

風光電能源源不斷、清潔環保,但存在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等問題:艷陽大風時電能滿格停不下來,陰天無風時則動能缺失。其顯著的波動性、隨機性挑戰著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如何將“桀驁不馴”的風光能源馴化為持續穩定的電能供給?新型儲能是最好的“幫手”,它能在用電低谷時,從電網“下載”電能存儲起來,等到用電高峰時,再將這部分電能釋放出來,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作為江蘇省最大的綠電輸出縣,如東充分利用單月風電、光伏上網電量超10億千瓦時的資源優勢,從2022年起積極布局新型儲能產業,大力發展新型儲能電站,截至目前,已建成豐儲、鷺核、晟能三大儲能電站,配儲總規模為55萬千瓦。

與此同時,如東26兆瓦/100兆瓦時重力儲能正在進行聯機調試﹔國華如東60兆瓦/120兆瓦時儲能站計劃本月開工,五大儲能電站全部投運后,將承擔省電網調峰、填谷、調頻等任務,對保障區域供電安全、提高電力系統的可靠性和運行經濟性、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均具有積極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省海上光伏開發建設實施方案(2025—2030年)》還明確提出就地消納,強調要優化電源送出通道,並按要求配置或購買功率不低於10%、時長2小時的新型儲能設施(服務),實現多能互補一體化運行。“實施方案的落地,為如東‘風光儲’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心劑。”周華表示,“儲能+新能源”的協同發展模式,將有效助力該縣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徐書影)

來源:南通日報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