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教育

江蘇揚州:“繡娘”進高校當起“教書匠”

2025年03月10日08:26 |
小字號

3月6日,江蘇省功勛榮譽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江蘇省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推薦人選公示》,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國鳳刺繡廠技術總監莫元花在列。作為亂針繡揚州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她最近又添一個新身份——揚州市職業大學教師。“繡花匠”變“教書匠”、技能大師變職校老師,是職教“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的生動縮影,也是揚州工匠學院體系建設的創新實踐。

2001年,19歲的莫元花放棄外企工作機會,從父親手中接過繡花針。20多年來,她帶動寶應近4000名婦女加入繡娘隊伍,用一根小小的繡花針,繡出當地特色產業富民新氣象,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相繼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江蘇工匠等榮譽。莫元花從農村走進人民大會堂,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建言,為傳統技藝助力鄉村振興鼓與呼。2024年全國兩會,她提出了產教融合的相關建議。去年至今,她一直與揚州職大的老師們探索亂針繡產教融合發展路徑。

把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教育,賦能產業科創名城建設,揚州創新人才引進政策,相關高校打破學歷、年齡、職稱等限制,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特殊人才。2019年,20歲的吳晉卿摘得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家具制作項目銀牌,實現了該項目中國獎牌零的突破。這位“小木匠”成了揚州技師學院最年輕的副高職稱高級實習指導教師,學校還設立了“吳晉卿大師工作室”。

讓特殊人才成為職業院校的在編教師,既是人才“破格”、技能“破圈”,也是教育“破題”。作為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城市,揚州近年來致力“打造有辨識度的工匠學院體系”,緊扣“613”產業體系,圍繞高端裝備、新能源等13個重點優勢產業,打造13家特色產業工人(工匠)學院,覆蓋縣(市、區)及重點行業,通過“工匠—教師”角色轉換,加速高技能人才儲備,支撐制造業轉型升級與新質生產力發展。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為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在高質量發展中培養“匠人”,在產業科創中錘煉“匠藝”,在禮遇禮待中凝聚“匠心”,揚州市總工會去年設立500萬元工匠學院專項資金,建立名城工匠人才庫,舉辦勞動和技能競賽70多場,推動1000多名產業工人通過競賽提升技能等級。今年,將以開發園區作為產改賦能主戰場,持續加大工匠學院建設和工匠人才培養力度,讓越來越多的“揚家匠”脫穎而出。(通訊員 高雲 記者 胡儉)

來源:揚州日報-揚州網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