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雙強行動”助力江蘇民營經濟產業發展

2025年03月12日10:32 |
小字號

四場活動累計參與企業453家,行業學會專家40名﹔現場回應解決60家企業訴求110條﹔閉環式反饋110家民營企業的188條具體訴求和建議﹔達成意向投資項目25個,產學研合作意向35個,銀企合作協議26項……這一組亮眼數據,是江蘇 “強鏈擴群、強基向新” 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行活動(簡稱 “雙強行動”)交出的成績單。隨著該行動的持續深化,其助力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影響正在不斷顯現。

江蘇肩負著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 “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的使命責任。自2024年以來,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優勢作用,聚焦服務江蘇“1650”產業體系和健全促進“兩個健康”工作機制,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縣域經濟、賦能民營企業為突破口,聯合相關部門創新打造 “雙強行動”面對面服務一線企業的新機制,構建常態化政企溝通新平台。截至目前,已先后在無錫市錫山區、鹽城市建湖縣、淮安市金湖縣、宿遷市沭陽縣,分別圍繞新材料產業、高端裝備產業、綠色低碳產業、消費品制造開展專場活動。有力推動區縣核心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為全省民營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了新動力。

“雙強行動”注重一個‘實’字,一是注重解決實際問題,通過企業家面對面的提問、政府面對面的解答,針對性解決企業經營發展中遇到的想解決而不能解決的問題,增強企業家對政策的獲得感﹔二是注重調動實際資源,針對當地產業鏈需求,協調全國工商聯經濟服務部,以及全聯相應商會,優選一批企業參會,增加企業招引的精准度﹔三是注重取得實際效果,活動注重對接,增加了專家分析產業發展、科學家走進企業和海外市場產業園的推介等受企業家歡迎的內容,加強考察對接環節,讓更多的政府人員、外省企業和技術專家了解當地產業鏈和營商環境,也讓更多的企業走出去,向海外發展。

協同打造創新生態,在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發揮引領性。聚焦江蘇重點發展的“1650”產業體系,在重點產業園區、重點縣區,圍繞行業分析服務、政策直通服務、產業支持服務、雙招雙引服務開展系列活動。舉辦“親清直通車•政企面對面”暨服務產業重點企業高質量發展現場會,邀請省委金融辦、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等10余家省級部門圍繞新質生產力的重點產業開展政策宣講解讀,幫助民營經濟人士全面准確領會和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及省委有關要求,積極引導企業運用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平台、走出去綜合服務平台、人才地圖等資源,推動政府部門面對面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解難題、辦實事,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精准對接產業需要,在凝聚發展新質生產力上體現獨特性。堅持省、市、區三級聯動,發揮工商聯橋梁紐帶的獨特地位、獨特作用、獨特優勢,針對不同地區產業鏈發展的不同情況,積極爭取全國工商聯、省級部門和學會協會、行業專家、省內外企業支持。通過“服務產業鏈、賦能第一線”暨產業發展合作對接會,重點在研發端、市場端邀請上下游企業參加活動,構建了“省直部門—重點企業”“智庫學會—區縣政府”“重點園區—產業鏈關鍵企業”“行業專家—產業鏈關鍵企業”“省內重點企業—省外產業鏈關鍵企業”等不同需求、不同維度、不同重點的對接鏈條。中石化華東石油局、中石化江蘇石油勘探局、中石油浙江油田、長江三峽集團江蘇分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等一批央企,蘇州實驗室、浙江大學、江南大學等一批高校和科研機構,全聯石油業商會、全聯科技裝備商會、阿聯酋江蘇商會、省材料學會、省機械工程學會、省機械行業協會等一批商協會與地方政府和民營企業進行了廣泛對接。

完善溝通協商機制,在增強民營企業獲得感上注重實效性。活動前,按照服務基層所需、服務產業所急、服務企業所難的原則,與地方政府充分對接,廣泛收集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梗阻,收集地方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需要的支持,特別是對引進產業鏈關鍵環節重點企業的需求,形成“政府政策支持”“園區重點招引企業”“企業問題訴求”三份清單。活動中,針對企業提出的困難問題和意見建議,現場開展對話交流,涉企部門現場溝通回應問題,金融部門現場跟進企業需求。活動后,建立《政企溝通協商活動中企業訴求的辦理程序》和情況反饋機制,形成工作閉環。

來源:江蘇省委統戰部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