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完這一程,感受南京的馬拉鬆基因

2025南京半程馬拉鬆開跑。建軒攝
3月16日7時25分,南京奧體中心東門,河北衡水來的李昌彥卷起披在身上的鋁箔紙,靜待著發令槍響起。
5分鐘后,2025南京半程馬拉鬆開跑,25000名跑者展開一場21.0975公裡的角逐。
“跑完這一程,你比DeepSeek還懂南京”“江島風景美如畫,跑完半馬‘zan’鴨子”“奧體啟程,江心洲逐夢”……這是李昌彥的首趟南京行,看到志願者所舉的標語,他有些好奇:賽道限於建鄴區的半馬為何能冠以南京之名?
志願者服務南京半馬賽事。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從“江島半馬”到“南京半馬”
作為長跑愛好者,南京人高翔經常驅車到江心洲跑步。他看中的是:22.4公裡閉環江堤路面平緩,不影響城市交通,是天然的半馬賽場,而且道路周邊花草相伴,沿途都是江景,有時還能看到江豚……
建鄴區在舉辦半馬上既有賽道優勢,也有辦賽經驗,當地在去年舉辦首屆南京半馬之前,已經組織過兩屆江島國際半程馬拉鬆。
高翔第一次參加南京半馬,他的感受是“太難中簽了!”據了解,作為中國田徑協會A1類賽事,2025南京半馬共有130522位報名,整體中簽率為13.59%。參賽選手中,八成來自南京市外。
南京半馬受歡迎的背后,是南京城的馬拉鬆基因——
1910年,中國首場馬拉鬆(“長距離競走”)就在南京舉辦,終點為南洋勸業會紀念塔﹔1957年,新中國首場標准馬拉鬆也在南京舉辦,南京醫生夏啟宇以2小時52分40秒奪冠﹔ 從2015年到2024年,南京馬拉鬆已連續舉辦八屆,是當地一張閃亮的體育名片。
南京市體育競賽和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主任張拴太說,從2024年起,南京全新打造“春跑半馬、秋跑全馬”的城市馬拉鬆新格局,以一城雙馬、一年雙賽的形式開啟南京馬拉鬆運動的新格局。
跑者經過南京標志性建筑南京眼步行橋。建軒攝
從一場賽事到一段旅程
“愛上馬拉鬆,一是強身健體挑戰自我﹔二是能夠領略不同的城市風情。”跑者李昌彥先后去過福州、哈爾濱、六盤水、銀川等城市跑馬。盡管這趟南京行時間有限,但驚鴻一瞥間,沿途風景仍然給他留下“現代化”“環境好”的印象。
本屆賽事從南京奧體中心東門出發,向南經江東中路,終點為江心洲梅子洲路,賽道串聯了南京金融城、青奧雙子塔、小墾丁燈塔等眾多景點及網紅打卡點。選手們在奔跑的同時即可感受南京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形象和大江風貌。
“如果說途經夫子廟、老門東、長江路等歷史文化街區的南馬,展現的是六朝古都深厚的歷史底蘊、多彩的金陵文化﹔那麼途徑江東中路、奔向江心洲的南京半馬,更多展現的是一個現代化、國際化的新南京。”在建鄴區副區長殷曉巍眼中,建鄴是南京的金融中心,集聚金融企業超1800家﹔是南京的時尚消費中心,10萬平方米以上綜合體7座。
“江心洲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綠化率達70%。”在張拴太看來,良好的賽事環境能夠更好激發參賽者潛能,“今年南京半馬PB(個人最好成績)人數為10779,佔比達到了46.7%。”
事實上,對每一位跑者來說,馬拉鬆遠不只是“跑”那麼簡單。它不僅是一場與自我的對話,也是一種對生活的全新體悟。
賽后,來自浙江金華的林亦樂打算稍晚些再返程。“我們賽前收到信息,當地酒店、商業體對我們推出了很多優惠福利。”林亦樂說,南京是一座很有韻味的城市,她想再逛一逛,買一些本地元素的文創產品,讓行程更有意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