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萬名農技人員下沉一線 聚焦基層農技推廣

人勤春來早,農忙正當時。眼下,全省小麥已進入返青拔節期,這一時期也是小麥生長最為旺盛的階段,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養分。連日來,各地農戶積極施肥備藥,及時開展田管。一批高效農機裝備的推廣投用,讓不少農戶輕鬆不少,也增添了豐收的底氣。我們一起去看看。
江蘇台記者沈楊說:“這裡是宿遷泗洪石集鄉,眼下正是春耕大忙時節,當地農戶搶抓農時,正在用無人機進行施肥工作,確保小麥正常拔節,提高苗情質量,來為夏糧穩產增產打下基礎。”
眼前的這塊種植基地由泗洪縣和揚州大學共建,通過引進院士團隊,基地推廣種植了鄭麥、淮麥等目前市場主流的優質高產小麥品種,同步搭配了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病虫草無人機綠色飛防等技術,通過良種良法的高效配合,探索適合淮河流域的小麥高產種植方案。
宿遷市泗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朱永猛說:“今年春耕備耕時節,尤其注重農業現代化裝備在當前農業生產當中的應用,新投用了智能灌溉系統,並主推無人機植保施肥應用,及時補水,有效緩解了春旱情況,相比於周邊田塊,小麥苗青長勢更好,通過科技助力春耕田管等,起到了節本增效的作用,畝均節本增效100多元。”
新品種新技術成熟落地,有了說服力,接下來就是推廣應用階段。聚焦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今年,江蘇啟動實施了科技強農“六百工程”,進一步加快高產新品種、高性能農機、高效新模式等技術裝備融合推廣,規模化應用。
淮安洪澤精心打造的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在今年春耕時節派上了大用場。服務中心整合多方資源,組建了一支涵蓋種植、農機等多個領域的專業農技服務隊伍,通過下田指導現場培訓、發放技術資料、開展線上直播講座等多種形式,將智能農機、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等新技術傳遞給每一位農戶,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裡”,也為春耕農業生產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淮安市洪澤區小麥種植戶梁成貴說:“以前我們種田地呢,都是根據各自經驗,但現在不一樣了,我們隻要稍微遇到一個困難,然后給一個電話就能解決,我們有農技服務人員,他們幫忙為我們排憂解難,像我們今年這個項目產量大概在1300斤左右。”
淮安市洪澤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張來運說:“我們通過引進試驗示范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運用,讓農戶親眼看到科技成果帶來的好處,激發他們運用農業科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下一步,我們將以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為載體,廣泛吸收各領域的農業專家,充實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為夏糧的穩產增收保駕護航。”
聚焦基層農技推廣服務,今年,江蘇萬名農技人員將下沉一線,包村聯戶駐點開展科技服務。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全省小麥一二類苗佔比86.5%,較冬季前提升超12個百分點,小麥苗情轉化升級。氣象部門預測,未來十天全省以晴好天氣為主,沒有明顯冷空氣活動,建議各地加快春耕,做好因苗施肥、病虫害防御等田間管理工作。
(記者/郝朦 沈楊 俞銘義 康健 供片台/淮安台 洪澤台 泗洪台 編輯/郭晶晶)
來源:江蘇廣電總台·荔枝新聞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