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淮安花街,火了之后

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
2025年03月20日08:27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淮安花街,因熱播劇《北上》走紅。清江浦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淮安花街,因熱播劇《北上》走紅。清江浦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130米長的花街要逛多久?外地游客王楷文被“硬控”了近1個小時。

作為熱播劇《北上》裡“洪淮市花街”的原型,這條位於江蘇淮安清江浦區的老街,最近火了。不少人慕名前來打卡,吃一碗老淮城長魚面,嘗一嘗劇裡的同款油端子,令人格外滿足。

“我們花街北靠運河堤,清朝時又叫閘口大街。因為居民愛花養花、擅做絹花,得了這個名頭。”下午1點,得知王楷文也是“追劇”而來,御面館老板范明華打開了話匣子。老范是本土人,曾經做過30年印刻生意,2014年選擇到花街做餐飲,一開就是十多年。

青石板鋪路,王楷文一踏上去就很有感覺,一路所見更讓他沉浸其中:充滿年代感的老字號店面,街邊躺椅上休憩的老人,慵懶地趴在路邊的橘貓,“看的就是這份市井氣”。

花街一角。清江浦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花街一角。明清時期,淮安清江浦是南船北馬交匯之地。清江浦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北上》是一部運河主題劇,改編自作家徐則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6個在運河邊長大的90后從青澀少年到北上創業的故事。

“我們店很早以前就提供徐則臣的作品給客人閱讀,像《北上》《耶路撒冷》《花街九故事》。”璞園糖水店店主於杰就是一個在花街長大的90后。

2011年,淮安曾依托原有街巷肌理對花街進行出新改造,引進了一批老字號和傳統手工藝店鋪。於杰也借機盤下一家門面,意在為來往游客提供歇腳處。他的糖水店擺有打字機、收音機、膠卷相機等老物件,還有不少運河邊上的小收藏。

為了接住這波流量,清江浦區在花街的街頭巷尾布置了《北上》的劇照,還邀來本地做油端子的大廚擺攤。該區文旅局局長郭慧麗說,老街老巷是城市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地方發展的獨特資源,這份深厚底蘊正是讓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理由。

因《北上》前來打卡花街的游客。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游客在花街打卡。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當然,撐起當地文旅天空的,不止一條花街。

3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四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名單,御碼頭運河文化美食休閑街區榜上有名。這裡距離花街不過500米,已然成了游客們逛完花街的下一站。

走進御碼頭運河文化美食休閑街區,始建於民國時期的仁慈醫院舊址頗為顯眼,現在這裡是“喜馬拉雅音樂書房”。

“音樂書房內設有‘清江浦100個故事’有聲牆、市民朗讀亭等互動裝置。”清江浦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佳文介紹,街區內仁慈醫院舊址、賽珍珠故居、福音堂3處省級文保單位均已完成活化利用,“它們或成民宿酒店,或為創意餐廳,或是最美聲音博物館,都面向市民游客開放”。

航拍裡運河文化長廊景區。張弢攝

航拍裡運河文化長廊景區。張弢攝

緊鄰花街的裡運河文化長廊景區,同樣享受到了《北上》熱播帶來的人流紅利。

“一部劇帶火一條街、一座城已經屢試不爽,比如《人世間》帶火長春,《狂飆》讓廣東美食熱銷等。”在淮安文旅集團董事長趙明冬看來,文旅火熱的背后,離不開各地對傳統文化與歷史底蘊的保護挖掘。就淮安而言,對歷史文化遺產的態度是不做福爾馬林式的保護,不把建筑像文物一樣供起來、空間凍結起來,而是在保護基礎上適度開發,讓文化可知可感。

淮安市文廣旅游局局長許長坡表示,借助《北上》熱播的東風,將繼續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抓住熱點因勢利導。目前,淮安正在整體打造大運河百裡畫廊,包括板閘遺址公園、河下古鎮的出新,都在盡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有風貌。“‘花街下一站’,是我們把流量轉化為拉動消費的新動力,后續將在城市治理、城市品牌、產品創新等多個層面發力。”他說。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