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助力!江蘇境內上市公司邁入“700+”時代

3月25日上午,勝科納米在上交所科創板鳴鑼上市,江蘇境內上市公司數量正式邁入“700+”時代,高質量發展基礎更加扎實。全省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增至11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48家,繼續雙雙穩居全國第一位。
據証券時報記者了解,江蘇上市公司“硬科技”屬性突出,八成以上新增上市公司將募集資金用於研發創新或者技術升級﹔平均每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年度研發投入超2億元,上市公司已成為推動區域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江蘇証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認真落實証監會黨委和江蘇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面強化央地協同,抓住“有效發揮資本市場功能”與“提升行政監管執法效能”兩個重要支點,在激發市場活力與堅守風險底線間實現動態平衡,助力江蘇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為全國資本市場穩定運行作貢獻。
“軍團”提速
1993年,無錫太極實業成功叩響資本市場的大門,江蘇第一家上市公司由此誕生﹔30多年后,江蘇境內上市公司數量邁入“700+”時代。
上市公司的數量和規模,是衡量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截至目前,轄區700家境內上市公司中,包括上交所主板216家、科創板113家、深交所主板126家、創業板197家、北交所48家,“各板塊特色鮮明、錯位發展、功能互補”。尤其是,試點注冊制以來,江蘇新增上市公司320家,佔總數的45%以上,顯示出近幾年江蘇上市公司“軍團”規模呈加速增長態勢。
從區域分布來看,蘇州、南京、無錫3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均超百家,蘇州以220家獨佔鰲頭,其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擁有一大批優質上市企業﹔南京擁有124家上市公司,在金融科技、軟件服務等領域成績突出﹔無錫以123家上市公司緊隨其后,在物聯網、集成電路等領域一枝獨秀。此外,常州和南通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73家和52家,且各有特色產業支撐。
目前全省78個縣區擁有A股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縣域覆蓋率達82%。蘇北地區企業上市進程有所加快,2020年以來,新增上市公司22家,佔蘇北上市公司總數的43%,為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注入新動能。証券時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印發的《江蘇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中明確,到2025年底,江蘇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得更加完善,形成以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特征的資本市場“江蘇板塊”。
“江蘇制造”享譽全球,制造業規模約佔全國1/8、全球4%。江蘇証監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省擁有制造業上市公司549家,佔轄區上市公司比重近八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家數位居全國前列。可以說,先進制造業已經成為“江蘇板塊”的金字招牌。
“鏈主”聚集
“鏈主”企業,作為產業鏈上的“超級節點”,往往能帶動形成區域產業集群。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此前曾指出,“要固根基,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和競爭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江蘇早在2023年7月就印發《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行動方案》,並將“1650”產業體系建設擺到了突出位置。”江蘇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有16個產業集群、50個產業鏈,每個產業鏈都要選出5個左右的鏈主、准鏈主。”
江蘇証監局加強與各方協作協同,緊密結合江蘇“1650”產業體系,深入開展政策宣講和上市培育,目前上市公司已覆蓋全省全部16個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和50條重點產業鏈,很多鏈主、准鏈主企業均為上市公司,它們通過資本市場資本集聚並放大創新要素,帶動、吸引上下游企業和項目聚集在江蘇,助推形成了協同創新的發展格局。
今年2月,徐工機械與恆立液壓兩家上市公司攜手重返千億市值俱樂部。作為江蘇省“1650”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鏈主企業,徐工機械牽頭恆立液壓、江蘇省產研院等17家股東單位、62家聯盟單位,成立了江蘇省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創新中心,實現產業生態鏈、創新鏈、供應鏈的協同升級。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創新中心相關人士表示:“中心建成傳動、液壓、新能源及控制4大實驗平台,研發30余款‘卡脖子’及下一代零部件產品,並在中聯、三一等頭部企業拓展應用。”
作為中國新能源產業崛起的重要參與者,先導智能歷經十余年的快速增長,已發展成為新能源智能裝備領域的全球領導者。按2024年訂單價值計,先導智能於鋰電池智能裝備及鋰電池智能物流裝備的全球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2.4%和23.8%。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先導智能已成功打通固態電池量產的全工藝環節,實現全球首條車規級全固態電池整線解決方案的交付,並已向多家海外客戶陸續交付固態電池生產的核心設備。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江蘇上市公司紛紛出海搶佔市場。今年以來,醫藥龍頭恆瑞醫藥產品研發持續提速,已有2款1類新藥、1款首仿首次獲批上市,4款新藥首次提交NDA,10余款新藥(含新增適應症)獲批IND等。目前公司有90多個自主創新產品正在臨床開發,約400項臨床試驗在國內外開展。除了不斷加碼創新研發,恆瑞醫藥也在通過海外授權等方式,加速推進國際化進程。在今年1月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借此持續提升公司在全球醫藥行業的品牌影響力。
“科創”當先
1月10日,國內液相色譜材料龍頭企業賽分科技成功上市,成為2025年科創板首隻新股。緊接著在3月13日,同樣位於蘇州的勝科納米披露發行公告,確定科創板上市發行價9.08元/股。勝科納米是行業內知名的半導體第三方檢測分析實驗室,致力於為半導體產業鏈提供專業高效的第三方檢測分析實驗。成功上市后,公司將成為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專業半導體第三方實驗室。江蘇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也由此增至113家,數量繼續高居全國第一位。
江蘇上市公司“硬科技”屬性突出。轄區八成以上新增上市公司將募集資金用於研發創新或者技術升級﹔平均每家科創板公司2023年度研發投入超2億元﹔科創板上市公司家數佔全國的六分之一,穩居全國第一,上市公司成為推動區域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從行業分布來看,江蘇的科創板企業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等前沿行業。2023年度,江蘇“科創軍團”的研發投入總金額超過200億元,平均每家公司年投入超2億元。其中,天合光能2023年度研發投入達到55.3億元,華潤微研發投入達到11.54億元,迪哲醫藥研發投入達到8.06億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蘇州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達57家,佔全省科創軍團的“半壁江山”。
回望2019年7月,科創板在萬眾矚目中開市,來自蘇州的華興源創等3家江蘇公司迎來“科創首秀”。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蘇州企業在科創板陣容愈發強大,如今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僅次於上海、北京,排名全國第三,約佔江蘇全省的50%、全國的10%。
在蘇州科創板上市企業中,100%是高新技術企業、80%曾入選瞪羚計劃企業、18%入選蘇州獨角獸培育企業、70%獲評市級以上專精特新資質。激光芯片第一股長光華芯、機器視覺第一股天准科技、機器人關節第一股綠的諧波、開創A股無收入未盈利企業上市先河的澤璟制藥……越來越多蘇州上市公司在科創板嶄露頭角。
優良的營商環境和科創產業政策,為江蘇孕育了一大批科創板后備力量。仍以蘇州為例,目前當地通過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22327家,有效高新技術企業數達13473家,累計擁有市級瞪羚企業1723家,市級獨角獸培育企業299家,為全省“科創軍團”持續領跑增添了新動力。
2024年末以來,江蘇証監局分別和南京、蘇州、南通、泰州等多個區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聚焦各地的人才、產業、政策等特殊優勢,構建資本市場行業機構創新試點、聯席會議、打擊財務造假等合作機制,合力推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防控資本市場風險,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促進資本市場與地方經濟社會良性互動發展。
競逐新賽道!蘇企積極布局“未來”產業
“得益於江蘇良好的產業生態,生物制造、商業航天、量子科技、人形機器人等這些未來產業‘無中生有’地來了,正在加快培育。”2025年1月18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在江蘇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表示,“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這是江蘇在變化變局中推進新舊發展動能平穩接續轉換、厚植新質生產力產業根基的必由之路。”
江蘇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發布《2024江蘇省未來產業發展報告》。相關數據顯示,全省未來產業核心企業營收總規模超5000億元、核心企業達到近1700家。在這其中,上市公司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引領作用。
2024年9月,由無錫本土產業鏈打造出的首個人形機器人“艾德”誕生。據了解,“艾德”是由無錫威孚高科、江南大學和無錫蔚瀚聯合打造。証券時報記者從威孚高科獲悉,該公司成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單位,揭榜產品正是制造業物流倉儲人形機器人。
同處無錫的寶通科技在接待調研時透露,公司與雲深處、宇樹科技、木蟻機器人等多個機器人公司都開展過交流。目前,公司已經與宇樹科技開展合作。寶通科技人士表示,目前的通用型人形機器人和四足機器人的靈活性、高通過性進一步打開了市場空間。
除了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還有不少江蘇上市公司在低空經濟領域發力。
國睿科技在公告中提到,公司參加共建南京低空經濟創新發展聯盟,合作共建南京低空經濟無人科技島項目。“公司的反無雷達、氣象雷達產品參加了低空試驗區的場景試驗。”國睿科技表示,公司正在積極推進低空系列項目落地落單。
在南京市競逐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低空經濟“新賽道”上,在蘇州市搶灘細胞和基因技術、虛擬現實、量子科技“新藍海”中,在無錫市布局通用智能、氫能、深海深地空天“新領域”裡,越來越多上市公司正在積極布局、蓄勢發力。
江蘇証監局:持續引導上市公司“強本強基”
上個月,中國証監會制定的《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意見》指出,要積極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既是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責所在,也是資本市場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江蘇証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正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持續加力,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點領域支持力度,積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全方位服務江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証券時報記者了解到,2024年以來,江蘇証監局先后在南京、淮安、蘇州等地舉辦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暨監管工作系列會議,聯合各方走訪上市公司230余家,持續引導轄區上市公司堅定信心、應對挑戰,把握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新機遇,借力江蘇制造業產業優勢和科技創新區位優勢,加快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進一步提升投資價值。在監管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大多數江蘇上市公司打出了提質增效的“組合拳”,在轉型升級道路上加速邁進。
新“國九條”發布以后,江蘇証監局積極向全省上市公司傳達強化現金分紅的最新精神,要求公司充分認識加大分紅力度的重要意義,積極通過現金分紅來回報股東。在監管推動下,江蘇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意識明顯增強,總體上展現了“讓投資者共享公司發展成果”的上市公司形象。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至今年2月末,江蘇共有648家次上市公司實施現金分紅,金額合計1320億元,分紅家次和金額均位居全國第二。其中,不乏一批堅持高水平分紅、積極回報投資者的“優等生”代表,江蘇銀行等10家頭部公司合計擬現金分紅超415億元。80家公司連續10年現金分紅,洋河股份等5家公司累計現金分紅均超百億元。目前,超300家公司正在實施中長期現金分紅規劃,江蘇上市公司群體正聚力打造“長期、穩定、可持續”的股東價值回報機制,通過分紅給予投資者實實在在的回報。
記者了解,江蘇証監局積極推動“穩市”貨幣政策落地,截至目前,共有34家上市公司披露公告計劃使用股票增持回購再貸款工具,累計獲得銀行貸款上限73.61億元。2024年江蘇境內上市公司共新增回購273億元、增持1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0%、94%。
針對“科創板八條”、“並購六條”、定向可轉債重組規則等並購重組政策,江蘇証監局積極引導上市公司抓住政策“窗口期”,推動上市公司先行先試,形成典型案例。2024年9月26日,江蘇上市公司捷捷微電重組項目注冊生效,成為並購重組六條措施發布后注冊生效的重組項目第一單。“並購六條”出台以來,江蘇上市公司共發起104單並購重組,交易金額達152.14億元。2024年以來,江蘇上市公司跨境並購融資活動也呈現出積極活躍的狀態,多單跨境並購融資典型案例接續涌現:2024年10月,上交所主板公司龍蟠科技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融資5.5億港元﹔2024年12月,港股上市公司中國生物制藥完成收購科創板上市公司浩歐博,成為“並購六條”新政發布后,全市場首單科創板公司作為收購標的的案例,也是市場首個“H收A”的並購案例。
江蘇証監局積極推動新“國九條”要求在江蘇落地落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境外融資,用好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2024年,江蘇共有15家企業境外上市,其中8家在港交所上市、7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首發募集資金合計44.18億元,目前,江蘇還有14家企業正在履行境外上市備案程序。其中,A股上市公司恆瑞醫藥和先導智能已提交港股上市備案申請。積極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2024年江蘇16家A股首發企業中15家為民企,目前全省超七成上市公司為民企﹔協調地方擔保公司提供增信支持,推動長三角區域首單民營創投公司科創債等多個首單在江蘇落地。
境內上市公司“700+”,成為江蘇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江蘇証監局表示,將繼續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強本強基、嚴監嚴管,有效發揮資本市場功能,鼎力支持江蘇“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全力服務江蘇“打頭陣、勇爭先、走在前、做示范”。
來源:証券時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