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集群聚力 江蘇激蕩科產融合新動能

2025年03月28日07:05 |
小字號

江蘇是制造業大省,擁有全國最大規模的制造業集群。2025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從蘇州生物醫藥集群“一間實驗室催生百家上市藥企”的裂變效應,到無錫物聯網集群主導制定53項國際標准的生態突圍,再到常州新能源集群創造“每1.2分鐘下線一台動力電池”的智造速度,江蘇以“創新鏈穿透產業鏈、產業鏈反哺創新鏈”的雙向賦能機制,鍛造出覆蓋萬億級產業的“江蘇制造”硬核實力。

“鏈主”引領 加速產業集群成勢

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一個產業支撐一座城市。在產業發展的進程中,鏈主、龍頭企業往往發揮著引領性作用,如同強大的引擎,驅動著整個產業集群不斷前行。

走進徐工投資建設的百億級省重大產業項目比亞迪刀片電池項目現場,燈火通明的車間內,自動化機械臂上下揮舞,實現精准抓取﹔智能化設備開足馬力,高效運轉,一塊塊動力電池加速下線……徐工聯合新能源龍頭企業比亞迪研發生產了首款動力電池包,每25分鐘就能生產下線一台動力電池,為新能源機械源源不斷地提供新動能。徐工新能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杰強表示,將來會把比亞迪的刀片電池產能在徐州導入,實現在“家門口”的配套,確保徐工集團新能源板塊的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

徐州工程機械集群是我省首批入選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之一。集群集聚了1200余家零部件配套企業,積極推動“原材料—零部件—主機—后市場”全產業鏈緊密協作,工程機械油缸、驅動橋、回轉支承3類零部件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

不僅徐州工程機械集群,我省其他先進制造業集群同樣有著類似的成功范例。在滬寧沿江高鐵線上,中車集團自主研制的新型動車組疾馳而過,其牽引供電系統的“心臟”——高強高導銅鎂合金接觸網線材,正是由信承瑞技術有限公司提供。作為中車集團核心供應商,信承瑞通過熔體淨化與模具涂層技術,使材料導電率提升16%,配合動態張力控制工藝,保障高鐵在時速350公裡時可穩定供電。這種“主機廠+配套商”的深度協同催生出以中車戚研所為龍頭、集聚200余家零部件企業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深度合作 促進成果轉化應用

科技創新中蘊含巨大價值,隻有落到產業上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近年來,江蘇不斷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促進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深度合作,讓科研成果能夠更精准地對接市場需求。

機器人要行動靈活自如,離不開能感知外界的“眼睛”。日前,在蘇州光電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李俠與團隊用了不到10天時間,就為某款人形機器人研發出一套“慧眼”。“說是眼睛,其實就是激光雷達,樣品的核心電路隻有指甲蓋大小,但是卻能大幅提升3D測量精度。”李俠說,伴隨著人形機器人、無人駕駛車等技術的發展,光電技術的應用需求越來越多,為他們帶來無限機遇。眼下研究院已孵化18家科技企業、總估值近30億元。

在濃厚的科創氛圍下,江蘇不少企業和研發團隊積極開發新產品。無錫開發區不鏽鋼工廠內,閃亮的8k鏡面不鏽鋼正從產線上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8k鏡面不鏽鋼應用廣泛,但使用傳統工藝拋光需要依賴硝酸,存在污染問題。企業與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培育孵化的新型研發機構——集萃華科開展技術合作,建成了江蘇首個環保型金屬鏡面自動化拋光新產線,實現了傳統工藝路線的重大革新。

集萃華科相關負責人表示:“硝酸會腐蝕設備,對人的健康以及環境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我們提出了力控的物理性拋光工藝,通過力度的精准控制,可以很好地保持鏡面打磨時表面的一致性。”以集萃華科為代表,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已建設82家專業研究所,孵化企業1300多家,和全省近400家行業龍頭企業共建聯合創新中心,解決企業的技術創新難題和需求。

融合發展 打造協同創新生態

打造協同創新生態,是當今時代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關鍵之舉。在江蘇,這一理念正得以生動實踐。江蘇省近日編制發布的《江蘇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指南(2025)》提出,創新中心將在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重點產業鏈的相關領域中優先布局,每個領域布局建設一家,成熟一家建設一家。

一雙看似普通的手套,輕薄柔軟,卻能夠承受機械切割的劇烈沖擊﹔一件負碳纖維成衣,所用二氧化碳的量相當於一棵樹一年的二氧化碳捕獲量,變身為會呼吸的“負碳”纖維﹔廢棄的醫用防護口罩在自然環境中能被生物降解,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整個過程零污染……走進位於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的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各種“本領”非凡的纖維產品令人目不暇接。

盛虹控股集團牽頭組建的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是新材料領域7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之一,也是全國第一家由民營企業牽頭組建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創新中心採用“公司+聯盟”的模式運營,依托江蘇新視界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市場化運行,匯聚龍頭企業及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160余家聯盟成員,促進優質創新資源聯動,推動創新成果加速涌現。通過推動科技創新,加速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帶動產業鏈不斷升級,激活傳統紡織業新質生產力。

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江蘇正從“單點突破”向“全域聯動”轉變,這種轉變也正是打造協同創新生態的必然要求。1月22日,蘇南特鋼材料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推進會在南京舉行,會上發布了集群建設方案,蘇南五市共同簽署了共建合作協議。2024年,南京市牽頭的蘇南特鋼材料集群在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中成功勝出,成為目前全國鋼鐵行業唯一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目前,該集群已擁有近600家規上企業和40余家上市企業,擁有南京鋼鐵、興澄特鋼、沙鋼集團、中天鋼鐵、江蘇圖南、江蘇隆達等產業龍頭企業,形成南京高性能特種鋼板、無錫高端特鋼棒材、蘇州優特鋼線材、常州高品質不鏽鋼、鎮江高端合金等5條優勢產業鏈,產業規模和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首位。(蔡 逸)

來源:江蘇經濟報

(責編:張鑫、龔世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