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

發力風光氫儲 鹽城鹽南高新區“綠”意濃

周夢嬌
2025年03月30日13:24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新型復合風輪風機,以20kw額定功率迎風轉動﹔500余米Topcon晶硅電池光伏步道,每一塊地磚就是一個小型發電單元……江蘇鹽城鹽南高新區,春日裡的西伏河綠色低碳科創園不僅是一個科技園區,更像是一座充滿未來感的“綠色實驗室”。

近年來,鹽南高新區搶抓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作為該區創新發展的“核中之核”,西伏河綠色低碳科創園聚焦風電、光伏、氫能、儲能、雙碳等產業,正加快高能級科創平台、高成長科創總部、高水平驗証中心向園區匯集,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可再生能源國際科創中心。

深耕風電新領域

鹽城是國內“海上風電第一城”。2009年,風電行業龍頭金風科技落子鹽城大豐,打造了一個大型海上風電綜合性基地﹔15年后,金風前沿技術(鹽城)研究院落地鹽南高新區。

這家研究院主攻什麼?該院創新負責人單毅說,不同於“0到1”基礎研究的突破,“10到100”的產業化應用,他們的發力空間在於“1到10”。

“隨著風電機組大型化、智能化,葉片越做越長,長柔葉片在空中作業時變形,我們就研究改變葉片變槳角度等運行狀態。”單毅拿長柔葉片流固耦合研究項目舉例,“在算法加成下,80米以上葉片機組年發電量還能提高1%至3%,填補了這個研究領域的空白。”

金風前沿技術(鹽城)研究院所在的西伏河綠色低碳科創園樓棟,被定義為風電科創中心,協同創新是其應有之義。國家風電設備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西伏河實驗室也在這棟樓上,該中心副主任吳升德介紹說,“我們共享檢測設備,同步實驗數據,大大節約了研發檢測時間。”

“當下,國內風電葉片共性技術探索已經進入‘無人區’,我們必須攜手金風這樣的龍頭企業,以實際需求帶動檢測認証,進而帶動研發。”吳升德說,他們研發中的40兆瓦風電機組測試裝備,可為風電頭部企業提供國際領先的測試能力,能滿足大容量機組工廠內並網測試需求,實現智能化一鍵測試、實時數據分析。

退役風機葉片制成的工業托盤。人民網 周夢嬌攝

風電機組的設計壽命一般為20—25年,今年將迎來第一波風電機組“退役潮”。為此,鹽南高新區正在布局退役風機“再利用”。

“一台風機大致可拆解為塔筒、葉片、機艙和發電機設備,我們資源化再利用的是風機葉片,眼前的托盤就是一類創新產品。”在鹽城遠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小海指著一塊載重10噸的貨物托盤說。陳小海團隊還能將風機葉片做成座椅、棧道、小景觀,並研發制造退役風機野外拆解集成裝備、葉片型材再造自動化加工裝備等。

雙碳邁向多場景

氫能是理想的清潔能源之一,但目前儲氫、制氫環節仍存在諸多挑戰。鹽南高新區瞄准行業痛點完善氫能產業鏈,加快科創成果落地。

華北電力大學制氫氣體擴散層中試平台項目實驗室。人民網 周夢嬌攝

“PEM電解水制氫電解槽中有個核心零部件——鈦纖維擴散層,裡面有數百個‘小房間’,每個都像‘迷宮’。擴散層不僅支撐著薄薄的膜電極,還能導電、分配水流,保証反應的均衡,產研難度較大。”華北電力大學制氫氣體擴散層中試平台項目生產技術總監張心周說。

為了助力鈦纖維擴散層的國產化,該項目去年10月落地鹽南高新區,現已進入設備調試階段,已在鈦纖維制備、氣流成網、真空燒結等關鍵技術上實現進口替代。

在儲能檢測環節,鹽南高新區也在上緊科創發條。“這是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配備了高性能X射線能譜儀,能觀察到納米級。”在中科檢測新型儲能研發測試認証中心執行董事楊冠東的操作下,一塊電池材料表面超微形貌結構顯現,凹凸起伏像山巒。

“這裡總投資5000萬元,即將正式運營。”楊冠東說,項目建成后將在鋰電池材料、單原子鈉電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同步建設檢測認証平台、研究生培養基地,導入並培養高端人才,推動儲能生態向鹽南集聚。

西伏河綠色低碳科創園內的氫行車站。人民網 周夢嬌攝

如今,在鹽南高新區,圍繞著風光氫儲、綠色低碳,從生產端到應用端的場景層出不窮。

在西伏河綠色低碳科創園裡,建有一個氫行車站,使用光伏玻璃制得的綠電進行電解水制氫,通過氫燃料轉換電能來為整車供電,實現發電、制氫、用氫環節零碳排放。

不僅如此,園區內碳積分還能“當錢用”。光盤行動獲3個碳積分、駕駛電動汽車入園得5個碳積分、參與環保答題再贏5個碳積分——這些碳積分可在園區內新近開業的零碳便利店兌換成代金券。這是全國首家“碳+AI”零碳便利店,開創了“碳價值即時變現”的消費新模式。

“便利店引入AI智能技術,實現商品識別、自助結賬等功能,提升了購物體驗和運營效率。整個過程無需人工干預,既高效又低碳。”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般“科創園區+場景轉化”的模式,正推動低碳科創成果在鹽南高新區落地開花,並反哺項目招引。截至目前,園區引進大院大所項目6家,央企、國企項目5個,行業龍頭企業4家,落地高水平科創項目35個。

緊跟雙碳“風口”,當前,鹽南高新區找准新興產業“原點”,正逐步完善風光氫儲產業鏈,追“風”逐“綠”挺進新能源藍海,為鹽城勇當“碳路先鋒”提供堅實支撐。

(責編:趙登岩、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