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大熱“風口”下,無錫強勢起航

原標題:搶佔商業化賽道,一場多產業協同、多資源聯動的人形機器人生產制造大幕已然拉開
大熱“風口”下,無錫強勢起航
3月29日晚,歌手陳楚生的“荒蕪之境”2025巡回演唱會杭州站現場,一位來自無錫的“硬核粉絲”——無錫有戲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二次開發的文娛機器人Uxi驚艷亮相。在幾萬名觀眾面前,Uxi憑借先進的面部識別與情感交互技術,在台上與陳楚生展開了系列互動。
不同於一般的場景試水,Uxi已經是一款非常成熟的服務類商品。無錫有戲計劃年內實現百台文娛機器人集群控制系統量產,支持超大規模舞台協同表演。
將視線從場景移至產線,在被認為是“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的2025年,已接連落地意優、安尼邁等一批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的無錫正在思考如何繼續提速,率先站定最優的市場位置。搶佔商業化賽道,一場多產業協同、多資源聯動的人形機器人生產制造大幕已然拉開。
市場顯露,產業熱土持續聚能
無錫有戲是由國內頭部機器人企業和文娛公司聯合成立的文娛機器人企業。作為濱湖復星人形機器人產業園首批入駐企業之一,和許多處於成長期的企業不一樣的是,無錫有戲不光場景明確,過硬的創新實力和背景也讓其更接近市場應用。“市場已經顯露,誰能更快投入生產,誰就能更好把握市場、獲得價值收益。”總經理李健表示,目前已有500多萬元的在手訂單。
人形機器人本身並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它的研發始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但由於控制技術和算法的“缺位”一直難以落地應用。今年初,隨著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爆火,一顆“聰明的大腦”正在被補足。人形機器人產業化就在“眼前”。
這種“必然”,也為一座有雄心的城市預定了產業路徑。
2024年,無錫正式把人形機器人列入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之一,並出台了《無錫市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在這一鮮明的“旗幟”下,人形機器人的創新應用步伐加大,並且化作“流量密碼”為無錫持續聚能。
去年7月,無錫隆盛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零部件智能產線上,首個人形機器人“上線”,解鎖全市首個人形機器人工業場景﹔10月,最新版的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來到無錫企業天奇自動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進行實地訓練﹔11月,天奇股份具身智能機器人應用實訓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今年1月,軟通天擎機器人公司在無錫發布了旗下首款交互與教育雙足機器人天鶴C1,定位科研教育和交互服務場景。
從零部件鏈條擴展至全鏈,近年來,不光優必選、安尼邁等頭部機器人企業陸續落地無錫,濱湖、錫山、惠山等板塊也相繼以人形機器人產業園形式,招引集聚了一批創新研究項目。
多元場景開花、明星企業加碼、重點政策加持,構成了無錫人形機器人產業生長的基礎土壤。然而,要想成長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產業,“吆喝”過后才是真正的“答題時間”。
發揮優勢,從場景延伸至產線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一項最新預測顯示,未來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7萬億美元。無錫已有一批發展相當成熟、手握籌碼的企業蓄勢待發,力求瞅准時機接軌入局。
去年,無錫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產業聯盟揭牌,匯聚威孚高科、鼎智智能、萬迪動力、華光汽車部件、蔚瀚智能等產業鏈上的無錫本地頭部企業,形成從研發、制造到市場的協同合作。這場“有准備的仗”很快有所收獲,在聯盟成員的通力合作下,意大利IEMA公司今年2月與惠山國控集團、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產業聯盟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備忘錄。
軟通動力在談到落子錫山時提到,主要是看中這裡雄厚的產業基礎,依托本地人工智能與3C制造產業發展優勢,將重點發展人形機器人本體及關鍵部件的研發和生產,開展人形機器人的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研究。軟通動力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未來可以進一步為本地制造業集群注入強勁發展動能。
在人形機器人的制造成本中,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成本佔比超過50%,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實力影響人形機器人的最終性能表現和制造成本。“誰更快進入產業鏈分工,誰就更能掌握發展主動權。”業內人士指出。
如何優先讓“產線”轉起來,無錫思路清晰——人形機器人的“大腦”“小腦”“肢體”對應著人工智能、芯片、算法、傳感器、關節等無錫近年來深度布局的產業領域,在無錫市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的實施意見中有相關闡述:發揮芯片、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等現有優勢,依托江蘇省模式識別與計算智能工程實驗室、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等,突破人形機器人通用型協同運動與控制算法、多模態感知與環境建模、雲邊端一體計算架構、通用智能大模型等關鍵技術……
優化生態,產業創新成效顯著
擅用產業基礎構筑的“無錫優勢”已經逐步顯露。
去年10月,錫山區人形機器人產業園正式開園,千燁科技是首批入駐園區的企業之一。這是一家專門從事機器人靈巧手設計研發的小型初創企業,團隊不過十余人。公司成立至今不過2年,其於去年完成開發的初代靈巧手就已經收獲了不少訂單。
對於創新細節的追求,讓無錫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2015年到2024年期間,無錫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申請總量572件,發明專利授權率達57%,在江蘇省內與南京並列第一,尤其在機械手和電機技術領域,專利申請總量達到392件。在去年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上,來自無錫的巨蟹智能獲評人形機器人核心驅動獎,意優智能獲評人形機器人卓越供應商。
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從來就不只是一家企業的事情。如果說創新是內在能力,那麼產業生態的構筑則是對這場競爭力持久賽的補給。
2025未來產業生態大會,讓人們看到了無錫對於諸如人形機器人這樣的產業在生態上加注構建的決心。今年1月,無錫市獲批籌建江蘇省人形機器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這是國內首個聚焦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需求的質量基礎設施平台,將為人形機器人領域提供先進的計量檢測技術支撐。此外,無錫經開區設立了1億元專項支持資金,用於評選並支持智能制造、大模型等國內首創性創新應用場景方案的落地。依托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無錫牽頭建設無錫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加速產品研制和推廣。由丁漢院士領銜成立錫港滬機器人靈巧智能研究院,致力於提升人形機器人在非結構化環境下的全身協調移動、靈巧操作及人機交互能力,目前,研究院團隊規模已超百人,申請發明專利超50項。
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共振,發展生態、市場機遇疊加,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無錫正大步邁入“機器人+”時代。(記者 韓依純)
來源:無錫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