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淮安市清江浦區委書記 、區長趙洪濤:以實干實績交出高質量跨越發展過硬答卷

2025年04月02日07:02 |
小字號

原題:挑大梁·市縣展擔當︱淮安市清江浦區委書記 、區長趙洪濤:以實干實績交出高質量跨越發展過硬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圓滿完成“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並希望江蘇在挑大梁中要著重把握好“四個著力點”。清江浦區作為江蘇的一分子、淮安的中心城區,我們將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把握“四個著力點”的深邃內涵、實踐要求,堅定信心“勇挑大梁”,創新作為“多作貢獻”,不折不扣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落地見效,以實干實績交出高質量跨越發展過硬答卷。

堅持產業強區,在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

清江浦區作為淮安中心城區,在全市范圍內最有基礎、最有條件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將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獨特優勢,堅持產業強區不動搖,堅定不移走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在淮安成為江蘇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生力軍中發揮更大作用。

一是堅定不移強產業。策應全市“353”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建設,突出都市型工業發展方向,培育壯大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等主導產業規模,深入推進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以商引商,精准引育一批科技型項目,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堅強支撐。

二是發揮優勢抓創新。強化企業主體地位,用好高校資源集聚優勢,發揮天士力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正大清江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建立健全支持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的體制機制,深入推進產學研校地、校企合作,扎實推動產業創新和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發展,努力把更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三是與時俱進促融合。積極融入全市“1小時工業配套服務圈”,依托金融中心、數字經濟產業園等載體,圍繞工業設計、現代金融、檢驗檢測、物流電商等重點領域,培育打造更多生產性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加快補齊產業配套服務短板和緊缺環節,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互促共進。

保持戰略定力,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上當先鋒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唯有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的指示要求,用好用活既有改革經驗,緊扣市委“151”改革攻堅行動部署安排,圍繞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我們將繼續大膽試、大膽闖、大膽創,以高水平改革開放成果為高質量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一是持之以恆破解空間要素瓶頸。圍繞解決好“空間要素足不足”的問題,高質量完成清江浦經濟開發區西安路片區全域清理,穩步推進鹽河街道“退三進二”,加快黃碼港產業園、武墩街道、和平鎮集中連片土地收儲,力爭年內形成500畝以上集中連片用地不少於4個,為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留足空間。

二是蹄疾步穩推進國企平台轉型。優化黨委領導下的“管委會+公司”模式運轉,加大全員競聘上崗、過程考核獎懲、績效統籌分配力度,持續增強園區隊伍活力、產業發展動力﹔以國資管理十項重點工作為抓手,深入開展國有企業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動城投、產發、融投三大國企平台將主營業務向城市運營、產業發展、片區開發等重點領域聚焦,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發展貢獻度。

三是搶抓機遇拓展開放發展空間。發揮好黃碼港這個大運河沿線最大內河港口連接東西、貫通南北、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加快水上物流中心、智慧物流港建設,積極發展多式聯運、平台經濟,不斷提高快速通大海、接上海能力,在深度對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開辟新賽道、拓展新空間、激發新活力。

四是堅持不懈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把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作為重中之重,嚴格執行涉民營企業檢查“七條鐵規”,及時回應解決企業的呼聲和訴求,圍繞企業融資、用工等突出需求,精准開展政銀企對接和職業技能培訓,努力為企業提供“點對點”“清單式”服務,真正把“做的要比說的好、服務要比需求早”理念落到實處。

深耕主責主業,在提升現代化城市品質能級上做主力

堅定扛牢“展示淮安城市現代化建設水平窗口”的使命擔當,搶抓有利於中心城區建設發展的新機遇,高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持續優化城市空間、完善城市配套、提升城市品質,真正讓高品質、現代化得到充分體現,加快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一是提升建管水平。深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用好房票安置3.0版的經驗,統籌推進“房票”安置、住房“以舊換新”、改善型住宅建設,有序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持續深化城市“灰色”地帶、“邊角”空間治理,積極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提升中心城區的現代化建設水平。

二是彰顯功能特色。嚴格落實市委“優化提升服務業態”的任務要求,立足中心城區區位優勢和產業特點,穩步推進淮海、水渡口“兩大商圈”提檔升級,積極拓展首發、首店、首秀、首展等消費場景,因地制宜謀劃打造1415、御碼頭等特色街區文旅消費品牌,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能級,更好彰顯高品質現代化中心城區功能品質。

三是打造宜居環境。嚴守“生態環境隻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底線,圍繞解決好“環境治理系統性夠不夠”的問題,深入踐行“三個千萬不能”,更大力度推進生態環境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協同治理,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縱深推進無廢城市、無廢園區、無廢街區建設,推動中心城區生態環境持續變好、宜居水平持續提升。

踐行為民宗旨,在高水平推進幸福平安建設上作示范

我們將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努力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一是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健全和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積極探索本地勞動力技能精准化培訓提升的有效機制,充分發揮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等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精准對接企業用工需求和群眾就業需要,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穩就業,幫助更多群眾擁有更好更穩定的收入。

二是優化公共服務。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尤其突出教育這一“最大民生”,全力加快“縣中振興”步伐,系統提升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以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為抓手,深化基層醫療資源整合、醫療機構差異化發展,大力實施“醫養結合”“醫育結合”發展新模式,不斷擴大普惠養老托育服務供給,高效推進社會福利、公益慈善、濟困救助等工作,切實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三是守牢穩定底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效工程,組織開展矛盾隱患大排查大化解行動,全面推廣“社區110”融合共治模式,加快構建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村居報告、鎮街吹哨、部門報到”全閉合機制,營造安全穩定的良好社會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對江蘇明確“四個著力點”的同時,強調“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我們將深刻認識和把握高質量發展與高質量黨建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始終以改革精神和嚴的標准管黨治黨,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推進黨紀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全方位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加快打造一支與現代化建設相匹配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切實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引領和保障高質量發展的勝勢。

(作者系淮安市清江浦區委書記、區長趙洪濤)

來源:交匯點新聞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