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古井出土一批侵華日軍遺留物
2025年04月03日07:02 |

原題:南京一項考古發現為日軍侵華史實再添新物証
大報恩寺遺址古井出土一批侵華日軍遺留物
記者4月2日從南京師范大學歷史文博學院獲悉,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古井內出土的鐵罐、軍刀和子彈被確認為侵華日軍遺留物。這一考古發現為日軍侵華史實再添新物証。該學術成果於3月28日在江蘇省考古學會2024年年會暨重要考古發現匯報會上發布。
該考古發現匯報人、南師大文博系碩士研究生張子怡介紹,大報恩寺遺址考古發掘從2007年持續到2019年,最新研究表明,遺址內第十九號井始建於清代,填埋於抗戰結束后,出土的3隻鐵罐,以及軍刀、子彈等均為侵華日軍遺留物。
3隻鐵罐的腹部兩側對稱裝飾有突出的五角星圖案。張子怡解釋說,日本陸軍把五角星作為標志,侵華日軍的軍服、頭盔上均有五角星。經與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証陳列館等多地同類器物比對,考古人員確認這3隻鐵罐出自侵華日軍。
井中出土物中至少有5枚日軍制造的尖頭步槍子彈。這些子彈底部有3條均勻分布的鉚窩,是日本產子彈的特殊標志,常用於日軍配備的三八式步槍。出土的軍刀僅存刀身,從尺寸上看,應該是為日軍坦克兵和飛行員打造的縮短版佩刀。
這批物品為何會出土於大報恩寺遺址?張子怡表示,1865年,李鴻章在大報恩寺遺址東側創辦金陵機器制造局,后改稱金陵兵工廠,因規模擴大逐步佔用大報恩寺遺址的東部。1937年12月,侵華日軍進攻南京,遺址淪為戰場,金陵兵工廠隨后被侵華日軍長期佔領,用於生產槍支彈藥、馬鞍、軍鞋等。
“這批遺留物是日軍侵華、佔據南京的歷史証物,我們希望通過對考古發現的深入研究,更好地解讀和銘記那段歷史。”張子怡說。(虞越 王宏偉 戚茗秋)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