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劉老庄連:血戰到底抗頑敵

《人民日報》2025年4月4日5版 版面截圖
官兵在新四軍劉老庄連紀念園進行紀念活動。劉須連攝
原題:劉老庄連:血戰到底抗頑敵
新四軍劉老庄連紀念園的紀念館內,一支被戰火焚燒得嚴重扭曲、已成弓形的步槍,記錄著一場從拂曉打到黃昏的戰斗。
1943年3月18日,為掩護地方群眾和黨政領導機關安全轉移,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82名勇士在劉老庄與千余名日偽軍進行戰斗,連續打退了敵人的5次進攻,終因陷入重圍,彈盡無援,全部壯烈犧牲。
1967年3月18日,李愛雲首次隨父親來陵園祭掃。她的胞兄李雲鵬便是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的指導員。“待風息波靜,凱然而歸,全家團聚,以報此恩。”這是李雲鵬在1941年7月4日,寫給父母的信。
每年3月18日,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都會舉辦新四軍劉老庄連八十二烈士殉國紀念儀式,鐵軍旅官兵、新四軍后代、烈士親屬以及當地各界代表等齊聚於此,緬懷先烈。
如今,高19.43米的八十二烈士紀念碑將歷史刻入豐碑,紀念碑的西南方,為紀念英雄而栽下的82棵青鬆早已擎天而立。從青年到老年,李愛雲已經連續58年前來祭掃,這是一場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堅持。李愛雲義務宣講八十二烈士事跡近2000場,聽眾近20萬人次。李愛雲的女兒嚴曉晶說:“我的女兒也年年都來,這是我們祖孫三代的傳承接力。”
八十二烈士陵園管理中心負責人石明闖介紹,早在1946年3月,蘇皖邊區政府便在烈士殉難處,為八十二烈士修建了陵園和紀念碑。新中國成立后,當地多次對陵園進行增修擴建,2009年1月更名為新四軍劉老庄連紀念園,每年前來祭掃的各界人士有50萬人次。
銘 記
劉老庄的孩子們,從小就聽老人講八十二烈士的故事長大,不少也從傾聽者變為講述者。
“82位英雄,一個個英勇犧牲了。他們憑什麼有這樣一股不屈不撓的精神力量?”淮安市劉老庄連紅軍小學的孩子們每月都會到劉老庄連紀念園當志願者,六年級學生張芷涵常常在浴血劉老庄主題戰壕附近講解。浴血劉老庄主題戰壕建於2007年,25組青銅人物雕塑再現了八十二烈士壯烈殉國的悲壯場景,張芷涵在講述中日益深刻地理解了“什麼是不屈的脊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