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多地聚力合成生物產業 做強專業園區促進企業集聚

2025年04月06日07:40 |
小字號

觀眾在二〇二五第三屆合成生物學產業博覽會上參觀。 徐冠英 攝

觀眾在二〇二五第三屆合成生物學產業博覽會上參觀。 徐冠英 攝

       原題:江蘇多地做強專業園區促進企業集聚——

期待合成生物產業“合成”更多驚喜

□ 本報記者 徐冠英 程曉琳

“合成生物學共享實驗室一天起租”“挑菌儀的‘效率革命’,從手工到AI的跨越”,會場出入口的立式海報,內容抓人眼球﹔1萬平方米展區內,參展方近百家,既有省內及北上廣深等地的企業,還有南京生物醫藥谷、啟東生命健康產業園、廣東中山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等園區,人們三五成群在展位前、過道中交談﹔同步舉行的6個分論壇上,觀眾不時舉起手機,拍下演講者的分享內容……3月31日,記者在南京江北新區見識到“2025第三屆合成生物學產業博覽會”的熱度。

去年、今年連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生物制造已經成為繼綠色制造、智能制造之后,我國推進制造強國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又一個重要抓手。合成生物技術是生物制造的核心驅動力,2023年11月江蘇確定的十大成長型未來產業中就包括合成生物產業。

新興賽道,引得企業爭相進入

3月27日,記者來到位於常州市新北區的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在南京師范大學常州合成生物學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展廳內,十幾塊展板介紹入駐企業及其技術、產品,展出用菠蘿渣、咖啡渣做成的生物基皮革拎包、添加生物方法所制甜味劑的飲料、經過基因編輯獲得更高蛋白質含量的玉米種子等實物。在該公司建設的中試平台,工作人員查看電腦上的監測數據后,調試發酵罐上的蒸汽壓力閥門。“罐子裡在滅菌。滅菌之后再放入新的菌種,開始新一輪繁殖。”帶領記者參觀的工作人員周浩說,“這裡的11組發酵罐,小的500升,大的2萬升,可以滿足不同的生產需求。”

正在使用該中試平台的昊禾生物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去年6月開始搭建生產線、10月投產、年底即有產品銷往美國,上演令人稱道的發展速度。同一個園區,常州峪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000平方米廠房內,百噸級生產線正在調試。常州峪蘭生物總經理張大橋介紹:“這裡是上海智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個生產基地,力爭上半年投產。我們用‘AI+酶催化’的方式,制造高端食品添加劑香蘭素。”

江蘇省潛在獨角獸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蘇州引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合成生物技術創新,從事中間體和原料藥、人類營養原料、動物營養原料生產,總部和研發中心設在蘇州工業園區。公司CEO謝新開曾在美國合成生物企業工作,后於2015年創辦引航生物。10年來,該公司完成D輪融資,研制出十幾個合成生物技術產品。謝新開說,合成生物技術不僅帶來更加綠色環保的生產過程,而且能有效提高產品的性價比,使企業以更低的成本贏得市場空間。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黃和告訴記者,合成生物學是多學科交叉融合、開啟“造物”新時代的前沿科學。如今,合成生物技術在醫療健康、食品、農業、消費品等領域應用,在國內形成四處開花、蓬勃發展的產業態勢,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闖蕩江湖”。

的確,這條新興賽道上,既有引航生物這樣年研發投入超過4000萬元的成熟企業,也有不少90后,甚至00后創辦的初設公司。在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內孵化的江蘇華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去年5月才成立,以利用合成生物技術生產微生物色素為發展方向。十來個年輕人一方面利用科技園內的設備開展試驗、優化技術,另一方面與制造企業、人工智能企業洽談,尋找合作伙伴。公司創始人朱文俊信心滿滿:“非常看好合成生物產業的前景。”

布局園區,促進產業集聚成勢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高度重視合成生物產業發展,政策支持不斷加碼。江蘇多地規劃、建設合成生物產業園,全力促進產業集聚成勢。

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佔地130畝,由常州市、新北區及南京師范大學共建,2023年10月正式開園。南京師范大學常州合成生物學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最早的入駐者,也是園區運維方之一。黃和笑道:“當時選了園區最靠大門的樓,當門衛來了!”經過多方努力,一期22棟樓中,如今僅有一棟樓尚在客戶選擇階段,其他的都在“門衛”見証下逐漸填滿,集聚起脂禾生物、昊禾生物、賽橋生物等60多個、總投資規模120億元的優質項目。馬路對面,二期7棟樓預計5月交付。

據新北區科技局統計,至去年底全區共有61家合成生物企業,產值達80.52億元。3月25日,“強鏈擴群、強基向新”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行活動——合成生物產業服務專場在新北區舉辦。現場簽約10個重點項目,涉及蛋白合成、生物材料、環保裝備等細分領域,簽約金額超過30億元。作為江蘇省未來產業先行集聚發展試點(合成生物)主承載區,新北區在合成生物產業集聚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2023年,常州在省內率先以市委市政府名義發布促進合成生物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措施,定下到2027年全市合成生物產業產值過千億元的目標。該市現有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金壇合成生物產業園、西太湖合成生物創新產業園等3個合成生物專業園區。今年的常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合成生物“一城三園”建設,轉化落地更多科技成果和人才項目。

去年,無錫出台合成生物產業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並將合成生物列為當地“465”產業集群的未來產業之一。記者從無錫市科技局獲悉,去年全市合成生物規上企業20家,營收38.9億元,同比增長12.2%。無錫也在加快建設專業園區,如無錫高新區的無錫合成生物產業園預計今年竣工,無錫錫山合成生物產業園已交付使用,濱湖區的峰影合成生物裝備產業園啟動建設,宜興市在規劃建設康美合成生物產業園。這幾個園區各有重點、錯位發展、有序競爭。

行穩致遠,既夯基礎也破障礙

業內人士介紹,我國合成生物產業處於快速追趕階段,相關源頭創新技術多來源於高校、科研院所,已形成以深圳、上海、天津為代表的產業集群。

加強創新策源,方能實現產業引領。江蘇正著力打造合成生物產業的創新策源地。江蘇省三大基礎科學中心之一、2023年底成立的江蘇省合成生物基礎研究中心,為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和江南大學共建,由應漢杰、黃和、陳堅等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的交叉融合研究。

人才關系合成生物產業的未來。作為全國第三家、長三角首家開設合成生物學本科專業的高校,南京師范大學2023年迎來首批合成生物學本科生。“江蘇要把合成生物產業做大,既要筑巢引鳳,也要施肥養苗,也就是培養人才。”黃和對學生寄予厚望,“目前缺乏合成生物學博士生,我們就從本科生抓起,把本科生當成碩士生培養,把碩士生當成博士生培養,讓他們成為合成生物領域的創新人才。”

不久前,《蘇州工業園區加快推動生物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對外發布。蘇州工業園區將重點聚焦生物醫藥、食品、生物基材料、生物制造設備等方向,強化產業源頭技術創新,支持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全國高校生物醫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蘇州)及高校院所加大力度布局合成生物學研究方向,重點突破生物制造核心使能技術、產業關鍵技術、重大顛覆性技術和國產替代技術。

合成生物技術向終端產品延伸,培育更多龍頭企業、鏈主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前,各方需形成合力,盡快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張大橋告訴記者,該公司的酶法香蘭素產品已取得美國相關認証,可進入美國市場,但還無法在國內銷售。原來,在現行國家標准中,食品添加劑類別的香蘭素,是基於傳統原料和化工工藝,未包含合成生物技術工藝,而該公司的香蘭素產品,以食品阿魏酸為底物,採用合成生物技術生產,對照現行國家標准,無法在國內申領《食品生產許可証》。

記者獲悉,3月25日在新北區舉行的合成生物產業服務專場,專門收集了企業提出的意見建議,由工信、發改、科技、衛健和生態環境等多個省級部門對接,幫助協調解決。張大橋反映了企業的訴求,希望有關部門推動相關食品添加劑國家標准的修訂。

堅持因地制宜的發展原則,加快技術攻堅、標准規范制訂、應用場景挖掘,風口上的合成生物產業將“合成”更多驚喜。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張妍、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