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南通積極探索“無廢城市”建設 讓生活更美好

2025年04月08日14:18 |
小字號

原題:我市通過循環利用、拆解重生、精細分類三大舉措探索“無廢城市”建設——讓城市更綠色 讓生活更美好

作為全省“無廢城市”建設試點,2022年以來,南通市通過循環利用、拆解重生、精細分類三大舉措,積極探索“無廢城市”建設路徑。

廢棄瓶蓋循環利用

3月30日,第三個“國際無廢日”。啟東馬拉鬆賽場,啟東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的循環集市攤位前,一枚嵌著塑料顆粒的綠色環保獎牌成為跑者們最亮眼的“完賽信物”。

“這枚環保獎牌,和完賽獎牌同樣珍貴。”剛跑完馬拉鬆的盛先生拿起環保獎牌端詳,紋路間嵌著彩色顆粒,“保護地球”的文字與圖案相映成趣。啟東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會長季金衛說,獎牌是用從海灘撿回的塑料瓶蓋,經過清洗、分類、粉碎、再加工等工序制作而成,“每一枚環保獎牌背后,都是15個瓶蓋的‘重生’故事”。

啟東,長江奔流入海的最后一站,也是海洋塑料污染的“前沿陣地”。數據顯示,長江流域每年約有150萬噸塑料垃圾涌入東海。其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瓶蓋,卻是海洋塑料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2020年,啟東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發起“布塑之客”行動,在清理海洋垃圾的同時,關注塑料回收。2023年,團隊嘗試將撿拾的塑料瓶蓋“變廢為寶”,制作成鑰匙扣等文創產品,每件作品都標注原料用量,讓使用者直觀感受垃圾重生的價值。

“我們不僅要清理海灘,更要喚醒公眾的環保意識。”季金衛介紹,2024年,“布塑之客——為海洋減塑”項目入選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美麗海洋公益行動”,成為全國6個標杆案例之一。

廢舊家電拆解有道

在“以舊換新”政策東風吹拂下,廢舊家電正開啟一場“綠色重生”之旅。

4月1日,在通州區某環保科技企業車間,一台舊冰箱正在經歷“精密手術”:人工質檢合格的冰箱,被抽取氟利昂,再剪斷壓縮機、打孔,瀝出其中的礦物油。環保合規處置后,冰箱被放到自動化拆解線上,經過撕碎、破碎、磁選、渦電流分選、風選等步驟,40秒不到,就被“榨”成碎片,多種有價值的材料被機器自動分選出來。

“以一台冰箱50公斤計,拆解后損失量僅0.5公斤,可利用的重量比達99%以上,一條生產線每小時可拆解120台。”企業生產負責人介紹,廢棄家電具有資源性和污染性,既有銅、鐵、鋁、塑料等可利用資源,也可能泄漏氟利昂等污染物。作為正規的廢舊家電拆解公司,企業先對污染性危險廢物進行合規處理,再分選出資源性材料。目前企業5條生產線可用於拆解冰箱、電視機、洗衣機等舊家電,年處理量達200余萬台。

“從入庫到產出,我們每個環節都可追溯。”該負責人說,公司對廢舊家電拆解、分類、處理全流程監控,嚴格執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規范拆解處理作業及生產管理指南》,確保拆解全流程的環保與安全。

“拆解不是終點,而是循環的起點。”該負責人說,分選后產品銷往全國10余個地區的相關企業。廢舊家電在這裡實現了“新生”,也為綠色循環經濟注入了活力。

生活垃圾精細分類

4月1日一早,市區中南世紀花城居民顧女士拎著整理好的紙箱走向小區門口的智能回收機。掃碼、投遞、稱重,隨著“嘀”的一聲,她的賬戶實時到賬3.6元。

“以前,攢廢品要送到廢品回收站,現在隨時投遞還能變現。”顧女士展示著手機裡的“環保賬戶”,塑料瓶、舊衣物等可回收物的投遞記錄清晰可查。數據顯示,截至2月,這種搭載AI識別和智能稱重系統的回收終端已吸引全市37萬人參與投遞,累計回收再生資源4萬余噸,相當於減少碳排放7.26萬噸。據介紹,每個包裹都有專屬“身份証”,這些可回收物經中轉運輸后進入末端分揀工廠分成80個類目處置,真正實現“物盡其用”。

“錨定生活源固廢,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我市推進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向小區延伸,靈活運用“互聯網+預約回收”“以車代庫”等模式和計量有價回收、積分兌換等方式,構建可回收物收集體系﹔打造“點—站—場”三級可回收物網絡,指導各區縣培養愛回收、萬物寶、天楹等地方龍頭回收企業,全市共布設點位超1500個,日回收量超100噸﹔以末端網點清理整治專項行動為抓手,寄遞網點配備包裝廢棄物回收箱等。另一方面,制定《加快構建廢物循環利用體系任務分解方案》,持續推動生產生活各領域廢棄物精細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等。

當每個塑料瓶蓋都被撿起,每台廢舊家電都有再生舞台,每隻牛奶盒都能找到歸宿,無廢城市的夢想就照進了現實。(彭軍君 劉璐)

來源:南通網

(責編:張鑫、龔世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