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高鐵時代,江蘇旅游如何“乘風”飛馳

2025年04月11日06:50 |
小字號

原題: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從“快旅快離”到“深度體驗”——

高鐵時代,江蘇旅游如何“乘風”飛馳

乘春日列車,去百花深處!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長三角鐵路安全發送旅客逾1117萬人次,同比多發送旅客近83萬人次,增幅超8%,高鐵沿線城市客流尤其火爆。

就在3月底,由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與省文旅廳聯手打造的“樂游長三角·水韻江蘇”主題旅游列車G9438次和G8292次分別從南通站和上海站首發,未來還將以“快車漫游”模式串聯起長三角100余座高鐵旅游小城。

從蘇北的灘涂濕地到江南的水鄉古鎮,從歷史名城到現代都市,高鐵如同一根金線,將這些散落的“珍珠”串聯成鏈,既打破傳統旅游的空間壁壘,也催生了全域聯動的文旅新生態。

當疾馳的列車將“詩與遠方”無限拉近,“高鐵+旅游”如何跳出“快旅快離”的慣性,讓游客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從“匆匆過客”變為“深度體驗者”?

移動展廳

讓文化體驗從啟程開始

主題旅游列車究竟怎麼乘、怎麼玩?

首發的“樂游長三角·水韻江蘇”主題旅游列車設A、B兩條線路。A線於南通站與上海虹橋站之間往返開行,途經鹽城、淮安、揚州等8個設區市。今年第二季度列車運行圖施行后,計劃每天往返開行一列。B線在上海站和徐州東站之間往返開行,途經蘇州、南通、鹽城等設區市,經停阜寧、建湖、東台等長三角高鐵旅游小城,每天開行一列,全年常態化開行。

途中,列車化身“移動的文化展廳”,蘇州評彈、錫劇《珍珠塔》、揚州小調、“霸王別姬”雙人舞等江蘇各地特色節目輪番上演。

每個車廂主題也不同。在“水韻江蘇”主題旅游列車揚州主題車廂,行李架、海報、小桌板都裝飾上清新淡雅的揚州春日圖景,蒼勁有力的書法體“來揚州 行大運”宣傳標語遍布車廂。在小桌板上,還能領略“隋煬帝陵遺址公園”的風採。車廂內,隨處可見“下揚州”智慧旅游小程序二維碼。

隨車的揚州文旅工作人員表示,馳騁於高鐵線路上的“水韻江蘇”主題旅游列車“來揚州 行大運”主題車廂,成為宣傳揚州的一張亮麗“流動名片”,“通過高鐵宣傳,可以為揚州提供更廣闊、更高效的傳播平台,把揚州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三都’品牌更廣泛地傳播出去。”

這樣的宣傳,游客也喜聞樂見。“以前沒來過徐州,車廂裡到處都是漢文化彩貼,讓人能沉浸式感受當地人文歷史。”在徐州東站,搭乘G8292次列車從上海直達的趙阿姨難掩期待。

“游客在抵達目的地之前,在列車上就可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這種‘主題列車+城市IP’的文旅新模式精准抓住高鐵微度假趨勢,讓文化體驗從啟程便開始了。”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劉德艷評價說。

記者了解到,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已與省文旅廳及13個設區市文旅局進行簽約,后期將針對“樂游長三角·水韻江蘇”主題旅游列車開行,設計開發周末游、周中游等精品旅游線路,推出計次票等特色客運產品。同時,用好長三角鐵路站車宣傳資源,推廣江蘇各地文化品牌﹔量身定制具有鐵路文化元素和沿線旅游產品特征的文創產品﹔推動蘇州、無錫、淮安等地方特色餐食進站上車,打造“百站百味”。

高鐵速度

激活潛在旅游市場

“高鐵一響,黃金萬兩。”如今,這句話在江蘇旅游發展中得到生動體現。

蘇州市吳江區黎裡古鎮,曾因鐵路不便隻能成為“小眾寶藏打卡地”。蘇州南站投用、滬蘇湖高鐵開通,以350公裡的時速拉近吳江與上海、湖州等城市的時空距離,也讓游客去黎裡古鎮更加方便了。

“現在高鐵四通八達,‘說走就走’的旅行變得輕而易舉。”清明假期,上海旅客陳德龍與妻子不僅到黎裡古鎮觀賞梨花美景,還在青石板古巷探訪小說《繁花》作者金宇澄祖居,沉浸式體驗江南韻味與文學名家的故裡風情。

蘇州南站站長陳超觀察到,蘇州南站客流以踏青休閑的旅游流為主,呈現“周中平穩,周末、假期集中”的規律,“蘇州南站處於滬蘇湖高鐵和通蘇嘉甬高鐵的十字交會點。隨著鐵路網絡的持續加密,會吸引更多游客匯聚於此。”

去年12月底,滬蘇湖高鐵正式通車運營,把沿途風光美景與江南水鄉的顆顆“珍珠”串成文旅“項鏈”,沿途河網交織、湖蕩密布,練塘、金澤、朱家角、周庄、黎裡、盛澤、震澤、南潯、織裡等江南古鎮星羅棋布。如今,滬蘇湖高鐵迎來首個春游季,截至3月25日,已運送旅客近880萬人次。

隨著江蘇鐵路建設加快推進,我省高鐵面積密度已位居全國第一。鐵路出行在各種運輸方式中佔比超50%,成為群眾出行首選,“一網覆蓋江蘇、一票走遍全省、一站發往全國”正變為美好現實。一份預測報告顯示,江蘇鐵路今年春游運輸旅客發送量將有望突破3000萬人次。車輪飛馳,時光縮短,高鐵網絡的密集化,也讓一個個旅游景區火速“出圈”。

“‘貼地飛行’的高鐵速度突破傳統旅游的空間障礙,可以更大程度實現‘快旅慢游’,激活潛在旅游市場。”江蘇紫金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張寧認為,對需求端來說,來一場“乘坐高鐵說走就走”的旅行,引流作用明顯﹔對供給端而言,高鐵促進了沿線城市的旅游資源整合與協同發展,催生“Citywalk”“Countrywalk”等城市微旅行和鄉村微度假等產品,旅游場景塑造具備無限可能。

無縫對接

適游化改善需跟上

面對高鐵通車帶來的“潑天富貴”,江蘇各地以“高鐵+文旅”創新模式推動產業“破圈重生”。

作為長三角首個鄉村振興樣板項目,蘇州市吳江區田園鄉村“曲水善灣”項目通過合理規劃布局,將親子、度假、創意、集市等農文旅體驗功能植入村落,如何進一步提升業態,讓因高鐵而涌入的游客感覺“不虛此行”?

“江南水鄉獨特的生態景觀資源,為空中游覽提供了天然的美學場景。”吳江區田園鄉村“曲水善灣”主理人管弦樂認為,要搶抓風口,持續引進低空飛行等新模式、新業態。管弦樂告訴記者,其打造的環形游覽航線將黿蕩湖、水杉林、古村落等核心景觀串聯成線,游客可以實現“陸地游覽+空中觀光”的全場景覆蓋。此外,還開展皮劃艇培訓、動力艇競賽等一系列水上運動項目,進一步滿足不同需求的游客。

當然,高鐵並非“萬能鑰匙”,高鐵開通了,適游化改善亦需跟上。

進一步通過優惠政策引流。“我們以‘一張高鐵票’撬動出游潛力。”蘇州市黎裡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龐海燕表示,黎裡古鎮月均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為吸引更多游客,持7日內高鐵票可免費兌換景區聯票,並在住宿、文化場館等消費時享受不同幅度優惠。

打造“無縫對接”的交通服務,才能讓賞春踏青更輕鬆、更順心,同時打出好口碑、吸引回頭客。

“自駕6小時,坐高鐵不到3小時,讓‘到此一游’變‘到此深游’。”在蘇州南站出站口,剛結束景德鎮之旅的蘇州市民陳燕向記者分享經歷:之前偶然在12306上看到蘇州南站直達景德鎮的高鐵票很心動,但自己住在蘇州市姑蘇區,擔心前往蘇州南站會很折騰、有些猶豫。后來得知,從蘇州南門汽車站坐便民快巴,隻需29.9元,就能直達蘇州南站,新開班次還多,實現了一次“體驗非常不錯的出游”。

蘇州市吳江區運輸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劉歡介紹,自滬蘇湖高鐵開通后,吳江當地為蘇州南站配套了出租車、常規公交、客運專線等各類公共出行服務。目前,蘇州南站已配有9條公交線路、1條市區便民巴士、1條周末旅游專線,方便游客前往同裡、黎裡古鎮以及蘇州東太湖生態旅游度假區等景點。

“適游化”改善不止於此。3月20日,江蘇首趟“銀發旅游列車”從南京南站首發,搭載550余名老年旅客前往浙江湖州。為更好滿足銀發族出行需求,鐵路部門對列車開展適老化改造,“對盥洗室進行防滑處理,增加扶手,對熱水器等各方面設備設施進行升級,臥鋪車廂內桌面用圓角來加強安全性。”上鐵國旅江蘇分公司旅游營業部經理錢韋文感慨,這些做法都是為了讓本地旅游服務更專業,讓游客出游更舒心。

快旅慢游

帶動沿線文旅資源重組

一條條高鐵的通車為當地文旅發展帶來了機遇,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高鐵與文旅的深度融合仍面臨考驗。

張寧調研發現,部分高鐵與地方旅游交通無縫銜接度不夠,“最后一公裡”尚未變成“最美零距離”,“高鐵+旅游”模式上的創新不足,市場競爭力還沒有凸顯,融合產品形式上豐富度也不夠,新場景、新體驗還有上升空間,部分景區宣傳營銷各自為戰,聯合營銷一體化作戰能力不強。

如何解決這些“痛點”,進一步激發“高鐵+文旅”的活力?

不少景區已開始借力“抱團”。龐海燕透露,最近滬蘇湖高鐵沿線的古鎮景區聯合發起,成立滬蘇湖高鐵旅游聯盟。“我們希望通過聯盟的作用帶動大家對古鎮資源整體宣傳,以及在游客接駁、線路串聯上協同發力。”

交通運輸部門也在積極推動客票服務、高鐵線路等有力升級。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不久前,徐連高鐵、寧杭高鐵、滬蘇通鐵路等5條線路新增11款新型票制產品。鐵路南京站在現有運行圖基礎上,增開9對臨時旅客列車至上海、杭州、徐州、南通等春游熱門路線。部分車次開行時間晚於既有車次,更加方便旅客夜間出行。

“高鐵沿線城市要強化高鐵‘輻射效應’,帶動沿線及周邊城市文旅資源重組,提高區域協作效能,加強產業聯動發展,讓高鐵沿線城市都能分得市場一杯羹。”張寧提醒,要降低高鐵“虹吸效應”,做好產品差異化分配和要素功能互補﹔要打好供給“組合拳”,推出“高鐵+地鐵”“高鐵+自駕”“高鐵+酒店”“高鐵+美食”等套餐式、滿減式、定制化產品﹔要創新“智慧化”服務,將高鐵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讓服務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游客可“一機在手,暢行無憂”。

這也正是旅游主管部門的思考方向。“品牌旅游列車的目標,就是實現車內車外都有景、車上車下相配套、去程返程能銜接,為長三角游客提供‘一線多游’便捷通道,同時通過整合沿江、沿海、沿運河的文旅資源,形成‘快旅慢游’的深度體驗閉環。”省文旅廳旅游推廣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后續將進一步整合酒店住宿、餐飲購物等優惠權益,持續擦亮“水韻江蘇”文旅品牌。(田墨池 許願 付奇)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張鑫、龔世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