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淮安:“運河之都”活力足

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
2025年04月22日14:06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轉動絞關,可以控制閘門的啟動﹔輕推船模,能夠模擬船隻過閘﹔五閘並舉,在過船的同時還要阻隔泥沙的倒灌。這是游客韓京蘇帶孩子在江蘇淮安大運河板閘遺址公園裡看到的場景,“實景體驗很棒,場館還通過光影技術再現漕運盛景”。

淮安是運河文化名城,從河下古鎮到清江浦花街,隨處可見“運河之都”的古韻今風﹔依托水運之便,淮安也是現代產業新城,從中天鋼鐵到天合光能,一個個“巨無霸”項目推進時見証了“淮安速度”,投產后已成為帶動區域經濟攀高晉級的有力引擎。

近日,“長三角媒體看淮安”主題採風活動舉行,記者走進當地文旅地標、創新載體與產業園區,探尋這座長三角北部現代化中心城市的澎湃脈搏。

游客沉浸式打卡大運河板閘遺址公園。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游客沉浸式打卡淮安大運河板閘遺址公園。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文旅新體驗:從“看風景”到“入劇情”

“越來越火了!”正值周末,河下古鎮游人如織,這讓老虎灶茶館老板張洪斌頗為感慨。春節期間,他們的單日營業額突破萬元。對於客單價30元左右的茶館而言,足以說明這裡的客流之盛。

在張洪斌看來,河下古鎮火爆“出圈”的原因在於“整活”:游客來了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沉浸其中。“身著漢服等傳統服飾,你可以加入魚燈巡游、十二花神巡游,也可以跟隨‘水上小大姐’翩翩起舞,得益於古鎮整體氛圍的打造,引來了這麼多年輕人‘打卡’。”張洪斌說。

淮安是《西游記》作者吳承恩的故鄉,當地打造的西游樂園近年備受追捧。4月18日,西游樂園迎來一波學生春游潮,“勇闖盤絲洞”等憑借虛實結合的奇幻體驗成為人氣焦點。

幽暗的燈光下,牆壁布滿蛛網,動感車啟動,投影輪番上演著孫悟空大戰蜘蛛精的場景,機械裝置與3D特效交織,蜘蛛精的觸須仿佛迎面扑來,引發陣陣驚呼。“座椅跟著打斗翻轉,配合噴濺的水霧,感覺真的在和妖怪戰斗!”淮安市漣水縣淮文外國語學校的張同學興奮地說。

來到清江浦花街,這是熱播劇《北上》裡“洪淮市花街”的原型。“街頭巷尾布置了《北上》的劇照,還邀來本地做油端子的大廚擺攤。”在當地居民連華眼中,《北上》是一部年代劇,大家來游花街,吃一碗老淮城長魚面,嘗一嘗劇裡的同款油端子,借以懷念過去的日子。

裡運河文化長廊景區。淮軒攝

裡運河文化長廊景區。淮軒攝

裡運河文化長廊景區與花街緊鄰,當地遵循修舊如舊原則,將這裡的仁慈醫院舊址、賽珍珠故居、福音堂3處省級文保活化利用,打造出民宿酒店、創意餐廳、最美聲音博物館,讓歷史文化可觸可感。

“淮安古時為南船北馬之津、漕運樞紐、鹽運要沖,自古便有‘壯麗東南第一州’之美譽。”淮安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發展“體驗經濟”為例,當地正致力於創新文旅表達,讓游客從“看風景”到“入劇情”,助力文化出圈。

中天鋼鐵集團(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廠房屋頂建設了光伏電站。淮安發布供圖

中天鋼鐵集團(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廠房屋頂建設了光伏電站。淮安發布供圖

產業新突破:招大引強攀高逐新

“從常州到淮安,大宗物料走陸路運輸成本100多元/噸,走水運20多元/噸。以年產能80萬噸計,一年僅運輸費用就可節省數千萬元, 這是公司在淮安投資落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天鋼鐵集團(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該公司綜合辦主任於錦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

據了解,中天鋼鐵淮安項目2022年1月啟動,總投資202億元,是淮安歷史上單體投資最大的制造業項目。從簽約到開工不到100天,13個工作日獲得省級能評批復,“五証聯發”相關手續半天辦結……一次次刷新的項目速度也是淮安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生動注腳。

在於錦看來,淮安的綜合優勢在於物流成本低、要素成本低、服務環境優、辦事效率高。隨著鹽河航道實施“三改二”工程,待航道升級后,中天鋼鐵集團(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運力翻番,運輸成本還能再減一半。

採訪中,中天鋼鐵集團(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廠房屋頂可見一排排光伏板,整個廠區將建設裝機容量100兆瓦的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預計年均發電超1億千瓦時。據了解,這些光伏板來自天合光能。同樣在2022年,天合光能百億級項目落戶淮安,從簽約到開工建設僅用時32天。這兩家總部常州的企業都是“淮安速度”的見証者。

走進淮安生物健康產業創新研發中心,一支裝有綠色熒光蛋白(GFP)的試管格外引人注目。據該中心主任林語晗介紹,他們的綠色熒光蛋白已完成中試驗証即將上市,“當前市場價格約為1500元/克,遠超黃金”。

據了解,淮安生物健康產業創新研發中心位於淮安經開區創新之核,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與淮安市政府共建,專注生物技術成果產業化。“‘創新之核’重點布局建設了一批高端研發平台,現已落戶天合光能新一代高效太陽能電池中試淮安研究院、東華大學孫以澤院士碳纖維復合材料和裝備創新淮安研究院等高能級創新平台6個,建成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個,入庫省級制造業中試平台7家。”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科教產業發展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葛玉海說。

大項目紛至沓來,成為區域經濟硬支撐。數據顯示,2024年,淮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13.02億元,增長7.1%,增速在強手如林的江蘇位居第一。

“以工業強市為戰略,淮安正在深度對接長三角產業分工,通過培育‘7+3’先進制造業與‘353’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打造長三角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集聚區。”淮安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淮安將把項目攻堅作為賽場,把服務企業作為賽道,持續拉滿攻項目、優環境的氛圍感,持續提升淮安在全省大局中的顯示度、辨識度、貢獻度,加快建成成色過硬、影響力和競爭力充分彰顯的長三角北部現代化中心城市。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