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車時間增加收入卻縮水 網約車司機“不能承受之重”

原題:就業群體新觀察︱跑車時間增加收入反而縮水,網約車司機“不能承受之重”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網約車穿梭其中,成為方便我們日常出行的重要選擇。10年前,張平(化名)成為一名專職網約車司機。10年來,他經歷過大大小小數十個網約車平台。但近年來,他越發感到困惑。
“我在南京開了很多年的網約車,但為什麼跑車時間越來越多,收入卻少了?”帶著張平最近在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后台的留言疑問,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展開調查。
每天平均工作12小時
在線時間不斷拉長
早上7點到晚上10點,是網約車司機趙兵(化名)每天雷打不動的接單時間。
4月18日下午1點多,記者通過某平台打到趙兵的車。車內干淨整潔,副駕駛座位后面挂著一張手寫紙條,五分之四篇幅寫著他對乘客的祝福,最后一句是“請您把垃圾隨手帶走”。
一段時間裡,乘客打到“臭車”的頻次高、概率大,“網約車有異味”廣受詬病。去年,某平台發起的公眾評議中,“拉黑異味車”位居第二。不少司機感到冤枉,反映說,人在車裡時間長,密閉的車子難免有味道。
安徽人趙兵3年前來到南京做網約車司機,每天睡不到5個小時。“基本天天跑,除非特別累才會偶爾休息一天。家裡生活壓力比較大,這一行門檻低,努力干就能賺到錢。”
時間長、強度大,是網約車司機普遍面臨的工作狀態:每天平均工作12個小時是常態,十三四個小時也屢見不鮮。
“網約車司機長時間開車,一方面是為了多接單、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在線服務時間長則積分隨之增加,從而會被優先派單。”張平告訴記者,司機積分一般由服務分和出行分等組成。服務分是平台根據乘客評價來打分,“好評加分,差評扣分”﹔出行分則由出行時間、接單數量等決定,“接單越多,分值越大”。
在這樣的計分規則指導下,在線時長、出車時長、服務時長,以及出勤天數、高峰期完單沖單量、指派完成度等考核指標,成為司機們PK的關鍵點。這一切,都促使司機主動增加勞動時間與勞動強度,保証完成每日流水。
專家分析認為,網約車司機通過延長勞動時間完成盡可能多的訂單,在無意義的內卷中提升平台的效率,成了真正負擔成本的一方。現實情況確實如此:漫長的駕駛時間裡,很多司機為節約成本在車上吃住,有的怕耽誤接單,水也不敢多喝一口。
長此下去,汗味、煙味、合成皮革臭味等混雜起來,網約車自然讓人掩鼻。
平台相互壓價
司機到手收入大縮水
“你這個訂單是平台硬派來的,我從來不跑‘一口價’。”4月17日晚,記者剛坐上車,司機楊坤(化名)氣沖沖地說。原來,他沒有主動打開“一口價”選項,這一單是平台硬塞過來的。
為了搶佔市場份額,平台“價格戰”此起彼伏:平台之間互相壓價,誰的“特惠車”“一口價”價格低,誰就能贏得乘客。“一口價”訂單是乘客設定目的地后,系統給出一個固定結算價格,不管堵車還是改路線,車費都不會改變。對乘客而言,“一口價”訂單價格透明、節約支出。乘客總會選擇最低價下單,結果就是司機端的收入減少。楊坤說,特惠訂單一般比計時訂單價格低,但平台抽成是一樣的,司機收入沒保障。“如果開啟‘一口價’特惠接單模式,就會長時間接不到普通訂單。”
在車子變多、接單量相應減少的情況下,面對越來越多的“一口價”等特惠訂單,司機隻能被動接單。“拒絕接單,會被扣分甚至罰款,影響以后接單。明知不賺錢,也得接。”楊坤從業5年,明顯感受到收入直線下降,“以前隨便跑跑,每天最少掙600元。現在從早跑到晚,日均隻有300元。”
吊詭的是,在線時長增加,掙的錢卻沒有增加。“平台把每公裡的單價壓得越來越低。”有司機給記者舉了個例子,以前跑長途,開20公裡到手有40元,現在頂多20多元。“‘僧多粥少’,運價下降怎麼跑?”張平有著切身體會。他說,現在平峰期每公裡不到9毛錢,時間費用是每分鐘1毛多錢。堵車的話,15公裡路程,要開一小時,隻能拿到20多塊錢。
抽成高,也是不少網約車司機的痛點所在。行業規定,平台抽成比例上限一般不得超過30%。然而,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許多網約車平台抽成都接近30%,而面向乘客、與網約車平台公司共同提供服務的聚合平台層層抽成,甚至訂單轉單,導致有的訂單抽成甚至超30%,司機到手收入大幅縮水。
此外,不少司機反映,網約車平台計價規則不透明、抽成比例不固定等問題。“賬單看起來亂七八糟,就看自己能不能接受了。”楊坤說。
付出應該“被看見”
優化就業生態任重道遠
網約車司機是城市出行服務的重要紐帶,他們的付出應該被看見。
然而,身處平台和乘客之間,網約車司機的話語權仍然有限。不少人反映,一旦司機被平台判罰,很難申訴成功,“行程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實際路況變化、乘客臨時改變要求、司乘雙方矛盾等,呼吁暢通投訴渠道,建立溝通平台”。此外,記者隨機詢問10多位網約車司機,他們大多無勞動合同、無社會保險、無勞動保障。
加強網約車司機權益保障任重道遠。“要為從業人員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中聯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捷建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行業規范和標准,進一步加強對平台和租車公司的監管,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平台應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管理和處罰機制,在制定規則時充分征求司機意見,確保規則合理合法。同時,建立有效的司機反饋機制,及時處理司機的申訴和建議。
“T3出行‘陽光行動’在全國運營城市上線,將乘客支付情況、平台抽成情況、司機收入情況等信息簡明清晰地展示出來,便於司機了解自己的勞動報酬構成。”T3出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計價規則界面,T3出行對起步費、裡程費、遠程裡程費、夜間費、超時等待費、附加費等費用清晰說明﹔在“抽佣說明”界面,T3出行明確展示平台抽成上限等。
省交通運輸行業黨委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省交通運輸廳高度重視網約車司機的意見建議,通過在網約車司機群體中建立流動黨支部,由交通基層執法單位、網約車運營合作(關聯)企業等的黨員負責人或網約車車隊黨員隊長等任支部書記,並發揮其密切聯系司機的優勢,及時聽取司機群體訴求,幫助化解難題。“下一步將強化‘接訴即辦’工作,做到‘司機吹哨、書記報到’,採取積極措施幫助化解司機停車休息、平台接單等方面的困難,會同各方面有效維護網約車司機群體合法權益。”
記者手記 >>>
因為採訪需要,記者在近些時日的打車過程中,與許多司機開啟了長時間的聊天。對於乘客的發問,他們並沒有覺得被打擾。在與楊坤聊天的過程中,他從最初接到“一口價”訂單時的憤怒,到最后下車時真誠地和我說“謝謝你關注我們這個群體”。他的真摯讓人感動,也更讓人覺得這個群體需要被關注、被關愛。
網約車司機的工作強度令人咋舌,許多司機每日清晨便出車,直至深夜才收工,一天在車上的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
收入問題是網約車司機們心頭的一塊大石頭,行業競爭越來越“卷”,不少司機抱怨,現在每日辛苦奔波,收入卻遠不如前﹔有的司機即便整日無休,扣除用車成本后,月收入也難以破萬元。
關心關愛網約車司機,做好新就業形態下勞動者權益維護和服務保障,是體現“城市溫度”的一扇窗口。欣喜的是,從國家到地方都陸續出台了相關規定來保障網約車司機權益,制度的溫度正在照進這個群體。與此同時,還需要社會給予他們更多愛心,也期待行業能夠更加規范合理地發展,讓網約車司機們的付出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倪方方 徐睿翔)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