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公安局宿城分局:“巡接處調”融合模式打造現代警務新樣板

原題:“巡接處調”融合模式打造現代警務新樣板
——宿遷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接處調中心681面錦旗背后的故事
“人民好警察,百姓貼心人”“辦案神速,為民解憂”“人民警察為人民,危急時刻伸援手”……在宿遷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接處調中心,大廳左側走廊的錦旗牆令人震撼,一面面紅彤彤的錦旗,訴說著接處調中心心系群眾、服務民生、勇於擔當的責任與使命。
一面錦旗、一個故事,一次相遇、一份感動。2020年,宿遷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按照“不變體制變機制、專業人干專業事”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基層勤務模式改革,通過機制融合、資源整合、指揮賦能,實現了警力統籌、資源共享。截至目前,宿遷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接處調中心共接處警情16萬余起,現場調解矛盾糾紛5萬余起,群眾評警滿意率達98%,收到群眾致謝錦旗681面。
出警平均速度提升50% 處警平均耗時縮短30%
在宿遷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接處調中心的錦旗牆上,贊揚民警出警“神速”的錦旗佔了不小的比例。在一面由市民陳先生贈送的錦旗上,贊揚民警“出警神速解民憂,錦旗相贈謝警情”的行為,這面錦旗的背后是一個讓人揪心的故事。
“警察同志,我家人手指斷了,需要立刻去醫院接指。”2022年7月一天晚高峰,中心民警丁川帶隊巡邏時接到市民陳先生的求助,他用最短的時間穿越晚高峰車流護送傷者就醫,為傷者保住手指贏得黃金時間。傷者痊愈后,陳先生第一時間送來了錦旗表示感謝。
這幕利用網格化布警優勢高效處置突發狀況的場景,正是宿遷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推進警務機制改革的生動縮影。陳先生表示,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真切感受到了民警的責任心和行動力。
宿遷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打破傳統警力配置模式,針對主城區治安特點,將主城區劃分為3大警區,布建“1、3、5分鐘”快反屯兵點3處,設立接處調工作站7個,配置民警21人,輔警89人,明確巡邏、快反、處突等6大類職責清單,實行“指令直達街面、警力多點出發、支援動中實現”的運轉模式,形成警區守面、屯兵管片、工作站保點的三維防控體系。
不竭的力量源於人民。該中心在整合公安專業力量的同時,還進一步匯聚社會群防群治資源,積極與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推動現場處置“再快一秒”。
矛盾化解有了“終點站” 多元共治形成“一張網”
在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指引下,中心立足城區社會治理實際,以200平方米的調解中心為樞紐,構建起“專業調解室+專項工作室”雙軌並行、“線上‘雲’調解+線下聯動調解”雙輪驅動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通過縱向貫通職能部門、橫向整合社會力量的“縱橫聯合”調解網絡,走出了一條“多元融合、聯動共治”的基層善治新路徑。
搭建專業陣地,打造矛盾化解“終點站”。該中心集法律咨詢、心理疏導、糾紛調解於一體,內設“和吧”、黨員、律師三大專業調解室,配套心理咨詢、婦女兒童維權兩大專項工作室,吸納法官、律師、心理咨詢師、民輔警等多方調解力量,制定檔案管理、調解員培訓等制度,建立“接案-分流-調解-回訪”全流程閉環機制,進一步推動調解工作規范化、實效化。
據統計,2022年以來,三個專業調解室累計受理調解糾紛12138起﹔兩個專項工作室處置兒童走失警情531起、找回走失兒童531人,處置家庭矛盾糾紛警情1340起,為困境婦女提供法律援助58次。
群眾呼聲就是整改哨聲 群眾評價成為工作“硬指標”
錦旗如繁星點點,每一面都鐫刻著警民情深的動人故事。宿遷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接處警大隊這支榮獲“全省優秀公安基層單位”稱號的隊伍,始終以民意導向校准服務准星,在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基層治理之路。
群眾呼聲,就是整改哨聲。大隊堅持做實做優民生警務,將群眾評價作為考核的“硬指標”,創新建立“收集-研判-辦理-評估”的民意訪評機制,進一步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權益保障通道,真正讓民意領跑警務、讓警務惠及民生,實現了從“關門自評”向社會化訪評的轉變。2022年以來,該大隊深入開展“一警一評”活動,遞交警情聯絡單12萬份,征求群眾意見3萬余條,推動完善了7項服務流程,整改了8類共性問題。
錦旗無言,民心有聲。宿遷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接處警大隊以民意“晴雨表”校准治理精度,用心用情書寫新時代警民同心的溫暖篇章。那面閃耀的錦旗牆,不僅記錄著宿城公安為民服務的初心,更昭示著“楓橋經驗”在基層治理中的強大生命力。(吳柏嘯 張皓哲 潘建聰)
來源:宿遷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