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賒店書會再開場

《人民日報》2025年5月8日20版 版面截圖
原題:賒店書會再開場
2025年度的賒店書會落下帷幕,書會的余音依然回蕩在這個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古鎮。今年“三月三”,全國數百位專業的、民間的藝人負鼓抱琴,再次在古鎮擺開擂台。
架小鼓、握簡板,以天為幕、以地為台,81歲的當地鼓書藝人呂有見在書會小劇場的一角開了腔。“13歲學鼓詞,大半輩子走街串巷,有了書會就像是有了家。”呂有見眉開眼笑。
南陽三弦書傳承人侯紅蓮,七八歲學唱,十幾歲進縣曲藝隊,如今是南陽市說唱團的專業演員、第十三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獲得者。“我就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姑娘,曲藝的根在這裡,走進書會就是走進父老鄉親。”侯紅蓮在書會上傾情演出了一個專場。
賒店古鎮位於河南省社旗縣,因漢光武帝劉秀在此賒旗起兵而得名賒旗店。明清時,這裡是萬裡茶道水陸中轉站,民俗文化爭奇斗艷。繁盛時,月月有書會、天天聽“大調”。賒店書會持續了300余年,至近代漸漸沒落。
2018年,重開賒店書會成了社旗縣重振古鎮文化的重頭戲。前有馬街、胡集兩大知名書會,賒店書會重開的底氣何在?藝人隊伍、群眾隊伍,縣裡的信心就在於本地這兩支隊伍的深厚基礎。
多年來,以原社旗縣說唱團演員王書珍為代表的一批老藝人,堅持下基層演出、辦公益培訓班,培養曲藝人才100多人。目前,全縣有10余家專業曲藝團隊、民間曲藝班社,進村組社區,到田間地頭,赴工廠企業,每年演出600多場,觀眾近50萬人次。2023年,社旗縣還評上了“河南省曲藝之鄉”。
今年“三月三”,81歲的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帶來評書《諸葛亮出山》,再現“貫口絕技”,如江河傾瀉而出﹔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范軍帶來全新編排的中原幽默相聲,掀起民族風﹔曲劇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胡希華攜10余名弟子同台獻藝,三代傳承脈絡清晰可見……第二次參加賒店書會的劉蘭芳感慨:“擁有這麼悠久的歷史、這麼多優秀的說書人、這麼多的熱情觀眾,相信賒店書會將越辦越好!”
“斜陽古柳趙家庄,負鼓盲翁正開場”,這個春天,不少人又在家門口聽到了久違的說書唱曲之聲。這背后,是社旗縣持續做好書會的下半篇文章:通過書狀元評選、全國優秀曲藝節目展演等創新活動,吸引省內外演出團隊、民間藝人參與,本屆書會共吸引了36支專業團隊、200多名民間藝人參加﹔一方面恢復了大調曲、鼓兒哼等傳統曲藝項目,另一方面通過送曲藝進鄉村惠民演出、民間藝人小書場等形式廣泛覆蓋城鄉……一朝唱腔起,千年古鎮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