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濱長出“華萊塢”

一塊長44米、高10米、直徑23米的LED弧形巨幕上,投射著雪山高原的虛擬影像,一名演員從屏幕前沉浸式走向山頂。一旁的顯示器上,實時合成視頻,實現“所拍即所得”。這是“華萊塢”5G智慧虛擬攝影巨幕帶來的“黑科技”。
電影級巨幕拍攝屏。人民網 周夢嬌攝
“華萊塢”在哪兒?江蘇無錫濱湖區。“華萊塢”是業界對無錫數字電影產業園的別稱。
13年前,這裡還是無錫最大的軋鋼廠——雪浪軋鋼廠。2007年太湖水危機后,無錫啟動高污染、高能耗企業治理,雪浪軋鋼廠整體搬遷后,老廠房被改造成了電影產業園。
為什麼選擇電影產業?“這裡緊靠三國影視城、水滸城等影視拍攝基地,可以形成產業鏈。”濱湖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08年,國內影視產業從膠片時代邁入數字時代,無錫申請成立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2012年園區揭牌,用“科技拍攝+后期制作”的定位,與橫店、懷柔等影視基地形成差異化發展。
如今走進這裡,鏽紅色的龍門吊做大門,昔日的貨運碼頭化身水文景區,老廠房改造的“唐風”“宋韻”“民國街”呈現出不同歷史時期的盛景……
昔日的工廠龍門吊做成的大門。人民網 周夢嬌攝
影片《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流浪地球系列》,電視劇《人世間》《追風者》,3A游戲《黑神話:悟空》……近年來,這裡累計承接了2100余部影視劇的拍攝制作,被評為“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國重要制片基地”。
據了解,園區企業墨境天合、倍視文化、天工映畫等參與了爆款電影《哪吒2》的后期制作。“片中土肥坡段落,從哪吒拍碎土撥鼠的碗,到一排排土撥鼠抬頭,再到鼠老大被打飛等,這些笑點滿滿的場景都是經過多次擺位調試才完成的。”無錫倍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制片經理趙芳說,“我們開發了實時虛擬預演系統,減少了后期制作工作量,已獲得三項艾美獎。”
新近熱播電視劇《北上》則在園區億和水景拍攝基地拍攝了多個鏡頭。“水下拍攝受浮力、折射等影響很難擺布。”億和水景拍攝基地行政部經理張婷介紹,好在他們是目前國內頂尖的電影特技實驗基地,配備了專業的水下裝備,“劇情跨度15年的多個水下場景,兩天就拍完了。”
電影《中國醫生》在園區內攝制。人民網 周夢嬌攝
作為國家級數字電影產業園區,“華萊塢”現已集聚800余家行業規模企業,打造了國內首個5G智慧虛擬拍攝聯合實驗室、AI領域首個中短視聽拍制創作基地等。2024年,該園區實現年產值80億元,貢獻稅收約2.6億元。
“走過膠片時代、數字影視時代,我們正朝著電影工業4.0邁進。”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會通過5G、AI、元宇宙等技術,將電影從“藝術創作”轉向“科技驅動的工業化生產”,兼顧藝術表達與商業效率,邁向虛實融合的超現實制作階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