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季南通崇川工業開票銷售同比增長19.1%

原題:今年首季崇川工業開票銷售同比增長--19.1%
筑鏈強基 挺起“制造”硬脊梁
自動化設備高速運轉,機械臂精准作業,一排排電子連接器產品在等待包裝出廠……江蘇益鑫通精密電子有限公司注塑車間一派繁忙。作為專注於高端精密電子連接器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依托核心技術優勢以及各環節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今年1—3月,該企業銷售收入達5000萬元,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工業經濟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聚焦新型工業化建設,通過重點產業的強鏈補鏈延鏈、數實融合、政策賦能、優化服務等系列舉措集成發力,今年以來,崇川在工業經濟賽道上跑出加速度:首季全區工業開票銷售同比增長19.1%,在南通縣(市、區)排名第一。
兩大產業支撐有力
“工人負責上下料,其余的全部自動化,平均每10秒就能下線一個產品。”走進江蘇涵潤汽車電子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車間,隻見這裡排列著多條生產線,每條產線上,人機配合,機械臂精准抓取、組裝零部件,有條不紊。
江蘇涵潤是國內智能駕駛控制器設計制造的先行者、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企業——經緯恆潤的全資子公司。2017年,江蘇涵潤作為生產制造基地落地崇川,佔地100畝。
聚焦“建設全國領先的汽車電子生產制造基地”,江蘇涵潤始終將智能制造放在首位。目前的70多條生產線中,超6成完成了自動化升級。“我們的自動化產線全部由公司團隊自主研發設計,可以讓生產效率更高、產品質量更好,大大減少人力成本。”副廠長趙家林透露,布局自動化產線后,公司的整體產能提升了20%,產品不良率降至1%以下。
落戶以來,江蘇涵潤研發並量產了ADAS(高級輔助駕駛系統)、毫米波雷達、AR-HUD(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系統)等多款產品,涉及智能網聯、底盤控制等六大方向,年產值持續保持30%的增長,去年產值達24億元。今年一季度,產值同比增長了30%左右。“今年計劃新增3—4條自動化產線,預計全年產值仍將實現30%的高增長。”
在崇川,一批像江蘇涵潤這樣的電子信息企業駛入發展“快車道”。今年1—3月,全區電子信息產業開票銷售增長10%。
除了電子信息,船舶海工產業表現同樣不凡,開票銷售增長約46%。這兩大產業體量佔比超全區規上工業經濟的50%,成為今年崇川工業經濟強勁復蘇的重要支撐。
“雙輪驅動的背后,是內外動能的同頻共振。” 崇川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外部看,全球船舶市場迎來“雙碳”驅動的換船周期,LNG船、新能源船舶需求激增﹔電子信息領域,則受益於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提速。從內部看,“十三五”以來,崇川就將船舶海工和電子信息兩大產業列為發展的重點產業,通過專項規劃、土地傾斜和人才政策,不斷“強鏈補鏈延鏈”,優化產業布局,強化集聚效應﹔同時,加快推進數實融合提速,掀起了攻堅新型工業化新熱潮。
內外因疊加,如今,崇川擁有船舶海工規上企業22家、電子信息規上企業76家,尤其是南通中遠海運川崎、通富微電等一批龍頭企業,訂單充足,產能持續釋放,並通過技術溢出、訂單共享和產業鏈協同,助力實現了“以點帶鏈、以鏈帶面”的倍增效應。
政策服務集成發力
“多虧了街道、區裡各部門及時解難題,我們才能夠順利簽下項目,為后續承接新船訂單奠定了信用基礎。”在新滬南船舶(江蘇)有限公司碼頭,多艘新船正在緊鑼密鼓建造中,其總公司上海滬南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建紅談及子公司落戶以來的感受,感動滿滿。
新滬南船舶專注船舶制造,今年3月,在推進新船建造項目保函業務的關鍵階段,外籍船東突然對企業股權架構提出合規性質疑。當時,距離最終保函簽約時限僅剩數個工作日,任何流程延誤都將導致數億元訂單流失。企業心急如焚,向屬地政府陳橋街道求助。
“企業的事,一刻都不能等!”街道經發辦主任、首席服務員王亞楠得知企業急需辦理股權變更等手續,一方面迅速指導申報材料准備,另一方面積極聯絡區數據局、稅務局,給企業提供快速審批通道。街道、部門聯動,原本要5個工作日才能完成的股權變更等手續最終壓縮到了1個工作日。
“落戶以來,這樣的服務如影隨形。”楊建紅說,從注冊備案時的手把手指導准備材料,到遇到融資瓶頸時幫助對接融資渠道,最近又在幫著申報創新項目,“這些實實在在的支持,讓企業少走了不少彎路”。
強化服務保障,落實惠企政策,是崇川工業經濟展現強大發展后勁的重要法寶。
讓“專員圍著企業轉”,崇川以首席服務員制度為依托,打出服務企業“組合拳”:開通書記區長專線,開展百場千企面對面活動﹔深入開展企業大走訪活動,將更多訴求響應在一線、問題解決在當下。今年以來,782名首席服務員對接1366家企業,幫助解決問題近200個。
以集成政策賦能企業發展。今年,崇川進一步完善促進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意見,新增對通過崇川區公共算力服務平台使用算力的企事業單位給予補貼,對新認定的綠色工廠給予獎勵,鼓勵企業加快綠色發展、數字化發展。並在年初發布春節期間穩崗留工促生產相關舉措,助力企業打響“頭一炮”。對於這些最新政策,崇川通過“興企通”平台、“政企直通群”以及首席服務員“點對點”,及時宣傳,確保精准直達企業。
據悉,針對賽暉、萊博爾等21家符合“制造業加計抵減”申報條件卻疏漏申報的企業,區工信局通過定向提醒與全程指導,助力完成2024年度最后一批申報,累計為企業挽回專項資金近萬元。
加速邁進“智造強區”
走進南通通機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兩組機械臂正演繹著精密“雙人舞”:一組精准拆解物料箱體,另一組同步完成成品碼垛。技術人員正對自主研發的日化行業專用拆垛碼垛設備進行最終調試。“這套設備與上空箱設備,都是我們最近為高露潔、寶潔等國際日化巨頭量身定制的。”公司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孫倩透露。
深耕日化裝備領域26載,通機股份已構建起覆蓋香皂機械、牙膏機械、智能包裝等領域的全產業鏈生態。從初創時的零部件加工廠,躍升為可提供整廠“交鑰匙”工程的行業龍頭,其香皂、牙膏設備國內市場佔有率穩居榜首,彰顯細分領域領軍實力。
跨越式發展,技術創新是關鍵。
“‘人無我有 人有我優 人優我精 人精我特’是我們的發展理念。”孫倩說,公司成立“江蘇省日化產品制造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多所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每年投入銷售收入的5%用於新產品、新技術研發。這兩年,抓住新興行業發展風口,涉足芯片測試分揀設備,已成功研發並產業化一款高效芯片測試分揀機,實現了智能裝備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格局。目前,企業累計擁有有效授權發明專利40件,先后獲評省級以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培育和發展先進制造業,是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崇川正通過“產業強基、創新引領、綠色轉型”,加快從“制造強區”向“智造強區”邁進。
今年,聚焦全市“新型工業化十大行動”,崇川目標做到“一穩”“二進”“三突破”。“一穩”,即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力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7%左右。“二進”,即“智改數轉網聯”快進,加快診斷成果轉化進程﹔專精特新躍進,再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6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家以上。“三突破”,即實現省級以上綠色制造體系“零突破”、零碳(近零)工廠“零突破”和船舶行業安全標准化建設突破90%。
“我們的長期目標是加快融入長江口產業創新綠色發展協同區建設,全力打造‘長三角北翼先進制造業高地’。”崇川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2025年,崇川力爭實現電子信息、智能裝備、船舶海工等400億級、300億級、200億級產業集群各1個,現代紡織、新材料等100億級產業集群2個,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達80億元。
當下的崇川,從工業園區到企業車間,“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元素滿滿,持續推動著產品升級與企業躍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陳靜)
來源:南通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