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職業可以有更高的山峰”

原題: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記者走近3位“博士護士” ——
“我們的職業可以有更高的山峰”
近年來,“博士護士”成為江蘇護理行業的一道新風景。從傳統“打針發藥”到如今參與科研創新,越來越多高學歷護士用豐富的臨床經驗結合扎實的理論學習,在崗位上創造更大的價值。國際護士節前夕,記者走近3位“博士護士”,記錄下她們如何用專業知識重塑護理行業生態。
“護士是多學科溝通協調中心”
南京大學護理學研究所所長、南京鼓樓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陳璐是我省第一位護理學博士。“我的本科、碩士都是在南京中醫藥大學讀的,碩士學的是中西醫結合護理,畢業后在南京鼓樓醫院工作。2013年,我到香港中文大學攻讀臨床護理學博士,該校護理學專業在全球排名第五。”陳璐告訴記者,入學要考雅思,面試就進行了三輪,4年的學習,一步步挑戰一關關過,終於拿下博士學位。
“現在護理學科已經是獨立一級學科,有很多問題需要用更科學更嚴謹的方法去解決。有了博士經歷,其實並不是說拿到一本証書有多重要,而是經過4年的學習,我在思維方式上有了轉變,在處理日常工作問題上也能夠更加主動。”陳璐說。
陳璐一直關注慢病領域。2019年,她創新提出“互聯網+”慢病居家護理優化策略。2021年起她結合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慢病居家護理新機制研究,由此形成“慢病居家護理”可持續發展和創新跨越,獲得“省政府發展研究獎”、中華護理學會科技獎等獎項。
在政策支持下,陳璐的醫療創新項目也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能減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吸痰包,在全國約20個省份推廣﹔基於紅外線原理的閉眼測瞳孔監測系統,精准且不影響患者休息,解決了臨床難題﹔針對臥床患者設計的大便自動清洗器,既保護了患者,又減輕了護士工作負擔。這些創新成果,不僅僅是簡單的靈感閃現,更是以解決患者實際問題為導向,通過跨學科合作實現的突破。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的工作搭檔除了醫生,還有藥師、營養師、康復師、心理咨詢師等。為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我們還會與計算機、經濟學、管理學等領域專家合作。護士可以是多學科溝通協調的中心,調動多種資源推動創新轉化落地,更具體地去解決臨床實際問題。”
“好的護理如同精密齒輪協同作戰”
在臨床一線奮戰16年后,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專科護士長兼病區護士長劉扣英選擇在40歲開始讀博。
“讀博之前,面臨臨床工作中的各種問題,我們都會用前輩經驗來解決,有時能迎刃而解,有時久久不能解決。我心中常有疑惑,同樣問題同樣措施,為什麼有不一樣的結果?於是就想進一步通過系統學習,提升科研能力,幫助臨床科學地解決更多護理問題。”劉扣英說。
在讀博過程中,劉扣英關注的也是臨床問題的解決,她的博士課題聚焦的是臨床比較常見問題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相關性血栓。劉扣英目前臨床主要工作,是參與醫生護理查房、患者延續護理和預見性病房管理。“作為臨床護理博士,我們仍然常在患者病床邊,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做到明察秋毫,識別患者病情微小變化。”劉扣英所在病區有很多肺癌患者,治療重點是腫瘤,但很多小問題也會對患者產生不小影響,護士們要通過專業分析,為醫生提供更有價值的線索,提醒醫生及時進行檢查,幫助醫生更精准地識別病因,為后續治療方案制定提供有力支持,為臨床診療效率與質量提升貢獻力量。
“循証護理能力讓護理措施更科學,系統思維幫助優化流程,領導力幫助推動項目開展。”劉扣英用這三句話概括讀博經歷鍛煉的能力給自己帶來的益處與改變。
“護理核心價值在於將人性化關懷轉化為可量化的健康產出,在微觀個體與宏觀體系間架起變革橋梁。”在劉扣英看來,好的護理如同精密齒輪協同作戰,既解決顯性臨床問題,更通過系統化干預重塑醫療價值鏈。
“不僅要救生命,更要管生命質量”
無錫市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曹曉東是位80后,曾經是無錫首位護理學碩士,去年開始到南京醫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很多人認為護士工作只是“發發藥、打打針”,做護士需要博士學歷嗎?
“2008年,全院隻有我一個碩士,現在有了近50名碩士,博士也不再是高不可攀。護士是專業技術人才,學科發展需要高學歷人才引領。”曹曉東坦言,讀博士不僅是自我突破,更是為護理人打開一扇窗——讓年輕人看到,我們的職業可以有更高的山峰。
在她看來,護理與醫療同為一級學科,卻長期面臨“專業性不足”的質疑。通過博士階段的系統訓練,她將科研思維融入護理實踐,提高獨立科研能力。
以肺移植患者的全程管理為例,曹曉東帶領團隊構建的“肺移植全周期康復體系”,突破傳統圍手術期護理的局限,將管理延伸至患者終身。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管理App,團隊實現術后並發症的早期預警、用藥依從性遠程監控以及個性化康復指導。這項獲得2024年中華護理學會科技獎二等獎的創新成果,讓肺移植患者最長生存期達到10余年,更印証了護理科研的臨床價值——“我們不僅要救生命,更要管生命質量”。
護理學博士的價值,還在於搭建起臨床與科研的立交橋。如今,曹曉東雖然走上了管理崗位,但也沒有脫離臨床工作,她還是胸外科護理學科帶頭人,一些科研選題也都是來源於臨床。
“醫療與護理本該是並行的雙軌。”曹曉東常以“高級實踐護士”的國際趨勢為例,鼓勵年輕護士們,高學歷護士通過多點執業,深入社區慢病管理、居家臨終關懷等醫療體系薄弱環節﹔專科護士憑借扎實的科研能力,在疑難病症護理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她認為,當更多護理學博士走向前沿,這個職業將不再只是“白衣天使”的溫情注解,而是成為一支兼具人文溫度與學術高度的專業力量。(安瑩 楊彥)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