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如何匹配制造大省?江蘇大模型期待“突圍”

2025年05月14日07:04 |
小字號

原題:28款大模型通過國家備案,但在數量和質量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如何匹配制造大省?江蘇大模型期待“突圍”

5月12日,省委網信辦公布我省第七批5款通過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的大模型。至此,江蘇已備案大模型增至28款,位列全國第五。截至3月底,全國共備案346款大模型,北京、上海、廣東、浙江位居前四,但江蘇已呈現快速追趕態勢。

作為制造業大省,這一成績與江蘇的產業地位仍存在明顯落差,江蘇發展大模型尚有很大潛力待激發。江蘇大模型產業究竟現狀如何,短板與優勢何在,又該如何按下“快進鍵”激活萬億產業集群的“智能基因”?

點亮“行業樹”,大模型驅動大應用

此次備案的5款大模型,精准錨定細分賽道,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的“荀子古籍大模型”、蘇州協同創新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的“協同谷語大模型”、無錫蔻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AIG Code錫月大模型”、匯通數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千橙雲AI智能大模型”、訊飛星原(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訊飛星火代碼大模型”。

匯通數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匯通達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匯通達副總裁孫超介紹,深耕農村市場十余年,用數字技術賦能小微實體的匯通達,正積極探索以大模型技術服務農村電商。4月10日,基於“千橙雲AI智能大模型”推出的“千橙AI超級店長”App,幫助店鋪在商品智能管理、營銷內容制作、多媒體內容創意、運營服務輔助等場景中提高經營效率。在南京市江寧區周崗社區,從事家電銷售22年的朱老板發現,這個App會智能推薦當季熱銷商品、型號,還有一鍵採購功能,使他無需大量備貨也能維持良好經營業績。用App一鍵生成的海報和引流小程序,可以很方便地發到微信群裡做推廣,這也讓朱老板很滿意。目前,“千橙雲AI智能大模型”提供服務1000—2000次/日,支撐門店採購下單10萬元/月,支撐活動創建50場/月。

今年1月完成備案的“長干大模型”,是全國首個文博大模型,由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屬文都雲(南京)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文都雲公司副總經理劉海慶介紹,“長干大模型”依托4000萬條南京歷史文化語料,通過精調算法優化文博知識檢索的精准度,具備強大的語義理解和上下文生成能力。全國首個城市級博物館綜合服務雲平台“攬博南京”應用“長干大模型”后,入駐特色數字博物館40個,瀏覽量突破3500萬,注冊用戶突破85萬人。

DeepSeek R1大模型發布后,文都雲公司先后本地化部署相關模型,並融合文旅領域的專家能力,對“長干大模型”進行升級,在“五一”假期推出基於這款大模型的“AI南京”智能文旅平台。“研發團隊對全市800個文旅點位及活動資源進行數據治理,將碎片化信息轉化為結構化、可關聯的高質量數據集,形成南京‘五一’假日文旅服務的智能語料庫,增強大模型的能力。”劉海慶說。輸入“想看演出”“求露營點”,平台實時生成專屬行程,幫游客告別“堵堵堵”﹔從演出門票到周邊游優惠,1萬份惠民福利通過智能推薦直達指尖……能干的“AI南京”,點擊量已過百萬。

省數據局介紹,大模型不斷賦能行業發展,例如沙鋼集團應用廢鋼智能定級大模型,對廢鋼車輛卸料過程實時抓拍、逐層採樣,4秒可完成廢鋼整車定級,破解了“費時費力不透明”的廢鋼定級難題。目前,江蘇在工業、金融、交通物流、電力、醫療等領域的大模型典型應用場景超過100個,處於全國領先。

省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處處長鄂有陽介紹,去年全省人工智能領域企業超過5000家,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產業綜合實力居國內第一梯隊。南京、蘇州、無錫等地圍繞人工智能核心算法、具身智能、智能體等關鍵技術,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大模型技術作為重要的共性技術,支撐著上述人工智能領域關鍵技術的突破和創新產品的研制。

撐起“政策傘”,大空間孵化大市場

各種大模型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一些地方政府、產業園也將大模型企業、項目作為引育重點。

在南京市鼓樓區智夢園,“算數空間”於4月初揭開面紗。5月12日,記者在“算數空間”一樓看到,這裡展示著鼓樓區培育的一些大模型,大屏推介鼓樓區打造“算法名區”、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支持政策,還設置公共服務區域,預備為企業提供模型備案、評測等方面的服務。“我們去年專門到上海‘模速空間’參觀學習,希望將‘算數空間’打造成南京的人工智能融合創新社區,讓包括大模型企業在內的人工智能企業在此開展項目路演,進行供需、融資等方面的對接。”“算數空間”運營方——南京市鼓樓高新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商部部長高杰說。

打造“算數空間”的底氣,在於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是鼓樓區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去年全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超過900億元。區裡有46家央企的215家分支機構,涉及電力能源、信息通信、物流運輸等行業,還擁有全市70%的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和80%的優質醫療資源,可在教育、醫療、能源、物流等領域提供豐富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就在記者在“算數空間”參觀時,高杰的同事接待了一家人工智能企業,“打算遷過來,今天來選載體”,企業代表表示。一個月來,高杰等人已在“算數空間”接待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十幾撥人參觀洽談。

今年2月舉行的蘇州市“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推進大會上,蘇州發布市級培育人工智能大模型名單,100個大模型涉及制造、科研、醫療、教育、文旅、消費和政務服務等15個重點領域。蘇州國際科技園相關負責人自豪地介紹,其中15個大模型來自科技園內企業。

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蘇州國際科技園,2000年成立,是當地發展人工智能及數字產業的重要載體。超百萬平方米的產業空間,在園企業達620多家,累計孵化企業5000余家。

據悉,蘇州國際科技園2006年起大力發展軟件、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2017年,蘇州工業園區成為國內首個明確聚焦人工智能並制定系統產業規劃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后,科技園也著力布局人工智能與數字產業。如今,這裡構建了完善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體系,擁有蘇州超算中心、蘇州國科數據中心兩大算力基礎設施,正依托工業園區的智能制造基礎,幫助企業對接市場、尋找投融資、尋找應用場景,助力垂直大模型落地。

推動大模型創新應用,蘇州已有明確政策。今年2月,蘇州發布高水平建設“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持引進培育參數量超千億的通用大模型,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每年遴選並培育一批垂直領域大模型,按照模型技術能力與應用成效,擇優給予最高50萬元支持﹔對參數量超千億的通用大模型、參數量超百億的垂直領域大模型,且典型應用場景不少於5個的,按照項目算力使用成本的50%,給予大模型建設方每年最高300萬元、最多3年的算力成本補貼……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支持,旨在激發企業動力、產業潛力。

找到“突圍路”,大潛力促進大發展

伴隨大模型給越來越多的行業帶來創新與效率提升,大模型自身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落戶“算數空間”的南京三百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了“車輛在線智能估值”“智能車況分析”等汽車行業大模型。公司聯合創始人章水鑫感慨:“既懂大模型又懂行業的人才,很難招。”

劉海慶說,江蘇文旅資源豐富、市場需求旺盛,為文旅大模型的應用提供了廣闊天地,但文旅大模型研發仍存在短板,如數據整合共享不足,且有些企業認為大模型復雜、難用,造成大模型推廣困難。

說到江蘇的大模型,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教授、民建江蘇省委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委會主任陳彩華直言不諱:“大模型研發是全世界關注的前沿技術,江蘇沒有頂尖的基礎大模型,也缺乏與制造業大省地位匹配、有強大影響力的制造業大模型,令人遺憾。”

雖有遺憾,但業內人士認為,江蘇發展大模型潛力很大。省數據局有關負責人分析:首先,算力規模總量不斷攀升。截至3月底,全省在用算力規模為33.8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其中大模型所需的智能算力規模為19.4EFlops,較去年7月增長118%。其次,數據資源優勢突出。江蘇在鋼鐵、紡織、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積累的產業鏈數據,經加工處理,形成高質量數據集后,可有效支撐垂直領域大模型訓練。第三,應用場景豐富。完整的產業生態及眾多領先企業是行業大模型應用的沃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江蘇如何發揮實體經濟大省的優勢,立足產業基礎,以廣泛應用驅動大模型的發展?

“江蘇應該將做強制造業大模型作為下階段的重點,充分用好制造業數據,搭建可信數據標注和模型訓練環境,為大模型提供高品質數據集。”陳彩華認為,“促進大模型發展,需要加強業界和學界的融合,倡導頭部企業的大模型人才到高校開設課程,也推動高校教師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需求,從而培養出更多既懂大模型又懂行業需求的人才。”

省數據局表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引育國內領先的大模型企業,並聚焦江蘇優勢產業,推動行業龍頭企業與國內基礎大模型、研究院所合作,加快培育一批有江蘇特色的行業大模型﹔推動人工智能開發者社區、開源社區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人工智能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深挖工業制造、低空經濟、交通出行、文旅廣電、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數字化需求,以應用場景加速行業、垂域大模型開發﹔研究制定行業高質量數據集質量評估相關標准,為行業和地方建設高質量數據集提供支撐﹔制定省市一體化算力補貼政策管理辦法,提高對大模型相關企業的“算力券”“運力券”補貼比例,降低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用算”成本。

省數據局還建議,按照“蘇南強核、蘇中融鏈、蘇北筑基”的思路,差異化部署大模型產業鏈。蘇南以南京、蘇州為核心,打造大模型研發應用高地﹔蘇中以南通、揚州等地為重點,聚焦大模型賦能傳統產業升級,構建產業融合與垂類場景創新帶﹔蘇北以徐州、宿遷為核心,發展低成本基礎技術如數據標注等,服務全省大模型發展。

在鄂有陽看來,江蘇科教資源豐富、人工智能產業專利申請量居全國第三的實力,為持續研發、推廣應用大模型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省發改委正牽頭研究制定《江蘇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和《江蘇省“人工智能+”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為加快包括大模型在內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業和產業創新提供支持。

大模型孕育大發展,期待江蘇出現更多有影響力、賦能千行百業的大模型。

鏈 接 >>>

大模型的“小知識”

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新生事物,很多讀者還不太了解。記者就幾個常見問題採訪了江蘇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孟凡。

問:什麼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大”如何界定?

答:人工智能大模型是通過深度學習技術在海量數據上訓練出來的、擁有大規模參數和復雜計算結構的機器學習模型,是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作為一項變革性技術,其重要突破之一在於表現出“涌現能力”——當模型參數量不斷累加至10B數量級后(B代表十億數量級),其性能(如通識能力、科學推理能力、生成能力等)呈現非線性增長。因此,業內通常以10B作為大模型和小模型的分界線,即模型參數量大於10B的模型稱為大模型。

問:人工智能大模型一般怎麼分類?

答:可從產權、應用范圍、處理對象這3個視角來分類。

從產權角度,可分為開源大模型和閉源大模型。開源大模型通常指模型參數公開、允許公眾自由使用的模型,而閉源大模型指源代碼和訓練細節保密,僅以商業產品或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形式對外提供服務的模型。

從處理對象角度,可分為單模態大模型和多模態大模型。單模態大模型主要以處理和生成文本數據為主,而多模態大模型可同時處理和生成文本、語音、視頻等數據。

從應用范圍角度,可分為基礎大模型、行業大模型和垂域大模型。基礎大模型(又稱通用大模型、基座大模型),指具備廣泛通識能力的模型,如備受關注的DeepSeek R1﹔行業大模型指面向特定行業,具備行業內通用知識和綜合解決能力的模型﹔垂域大模型指聚焦行業內某一特定細分領域和場景,通過對行業大模型進行深度優化和適配后,能在更細分的場景中完成復雜任務的模型。以上三者對專業領域的處理能力由淺入深,通識能力則由寬變窄。(徐冠英 聶偉 蔡姝雯 張宣 楊易臻)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