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無錫在養老機構等地引入可穿戴式機器人康復儀器

《人民日報》2025年5月14日10版 版面截圖
原題:江蘇無錫在養老機構等地引入可穿戴式機器人康復儀器
穿上“肌肉外甲” 他們可以重新行走
俯身把可穿戴式機器人綁到腿上,腰間系好帶子,穿戴過程不超過3分鐘,憑借手臂的支撐,73歲的楊大爺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在養老院活動區開始慢慢行走。
“穿上之后,感覺有一股力量在提拉大腿,走起路來有支撐了。”2023年9月,楊大爺突發腦卒中,造成下肢行走功能障礙,此后僅能依靠輪椅出行。他所在的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瞻江幸福頤養院每天都會組織老人鍛煉。“但由於缺少專業醫生和設備,養老院難以幫助下肢功能障礙的老人恢復身體機能。”頤養院院長李唯唯說。
今年以來,可穿戴式機器人在社交平台上熱度升溫,依靠設備爬山徒步的視頻刷屏網絡。“這種可穿戴式機器人能不能幫助老人走路呢?”李唯唯打算試試。
巧的是,總部設在無錫市的新型可穿戴機器人公司遠也科技正在和相關部門聯系,希望能夠將自主研發的輕量級可穿戴居家下肢行走訓練機器人投放到社區、養老機構使用。遠也科技創始人丁也介紹,可穿戴式機器人細分領域很多,實現路徑各不相同,“外肌肉”“外骨骼”等都可統稱為可穿戴式機器人。
可穿戴式機器人從工業端走入消費端需要擴展應用場景。“我們將自己這款機器人稱為‘肌肉外甲’,適用於因腦卒中、腦外傷、脊髓損傷、腦癱、周圍神經損傷、帕金森等導致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的人群。”丁也說。
可穿戴式機器人是如何幫助行動困難人群行走的呢?在柔性骨骼上有多個自適應的高精度傳感器,穿戴者行走時,傳感器記錄步態信息,人工智能實時分析穿戴者行走速度、步態、地面高度等信號。“設備可以預判穿戴者的行動意圖,具有較高的人機互動性,根據數據自動適配助力策略。”丁也介紹。
“我們與遠也科技達成合作,先體驗使用產品,基於使用效果,后期再考慮租賃或採購。”李唯唯說。
無錫市已陸續在醫院、社區、養老機構引入可穿戴式機器人康復儀器,以探索各種應用場景,幫助更多人群進行康復。“民政部門積極推動養老科技產品和老年群體的供需匹配,通過組織產品集中演示、免費體驗等方式,加快可穿戴式機器人落地應用,通過科技賦能增強老年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無錫市民政局局長周立軍說。
經過近一個月的康復訓練,楊大爺下肢功能部分改善。“也許有一天,我能夠實現生活自理。”楊大爺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