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名家進克州 助力文化潤疆結碩果

5月11日至13日,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開展首屆“江蘇名家進克州”文化交流活動,邀請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祁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劉燦銘、江蘇省特級教師王九紅走進克州,通過文學、書法、數學等形式,讓大家零距離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文學講座現場。克孜勒蘇融媒體中心
文學潤心田 書香滿校園
祁智先后走進克州州委黨校、克州實驗小學、克州第三小學、克州實驗中學、克州第三小學,以閱讀、作文為主題,為克州干部群眾和師生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學之旅。
“今天給祁智老師戴了紅領巾,特別激動!聽他講寫作文的小竅門,感覺語文學習一下子變得超級有趣,以后我也要用這些方法,把作文寫得像《芝麻開門》一樣精彩!”在克州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夏熱法·肖開提江說。該校二年級語文教師陳得霞表示:“祁智老師以《村居》為例,將文本細讀與閱讀邏輯深度融合,特別是‘讀中找線索、寫中仿技巧’的教學方法,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新思路。”
這是祁智第三次來克州開展文化交流活動。自去年“祁智工作室”在克州實驗小學揭牌,他見証了這片邊疆熱土上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僅是智慧圖書館等硬件設施的日新月異,更讓人欣喜的是孩子們精神面貌的深刻變化,他們的眼神更加明亮有神,言談舉止更加自信大方,展現出令人欣慰的成長氣象。”祁智說。
談及正在深入推進的文化潤疆“十二項工程”,祁智用了一個富有哲理的比喻:“文化潤疆,不是水過地皮濕的表面功夫,而是要讓文化的種子在最貧瘠的石縫裡也能生根發芽。”他分享道:“這幾天住在江蘇援疆人才大廈,每個清晨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脈動:援疆干部們步履匆匆地奔赴各自崗位,援疆醫生們認真討論著病例治療方案,援疆教師們懷抱著教案快步走向校園。他們就像大漠裡珍貴的春雨,用無聲的奉獻滋潤著克州這片熱土。”
展望未來,祁智表示:“我們將以工作室為橋梁,持續組織江蘇優秀的文學家、藝術家和教育專家來克州開展義務支教。通過一次次真誠的文化交流,在邊疆孩子們心中播撒夢想的種子。”
書法講座交流。克孜勒蘇融媒體中心
墨香傳文脈 書法育新人
在克州實驗中學書法社團,劉燦銘為七年級學生帶來了一場生動的書法啟蒙課。他從中國書法發展史講起,結合《蘭亭序》《多寶塔碑》等經典碑帖,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書法藝術的精髓。
在實踐環節,劉燦銘現場揮毫示范,手把手指導學生執筆運腕,細致糾正書寫姿勢。“原來毛筆要這樣握才能寫出力道!”學生們興奮地說。活動結束時,劉燦銘將精心創作的書法作品贈予學校,勉勵同學們在翰墨飄香中感受中華文化魅力。
在克州美術館,劉燦銘以“取法乎上、守正創新、藝文兼備”為主題,通過對比分析歷代名帖,系統闡釋了書法藝術的美學規律。活動現場墨香四溢,20余位當地書法家和愛好者即興創作。劉燦銘對每幅作品都進行了專業點評,從筆法運用到章法布局給予細致指導。克州書法家協會會員劉盼表示:“劉教授‘方勁中求靈動’的指點,讓我對漢隸的理解有了質的飛躍。”
值得一提的是,書法教育在克州已結出碩果。克州第三中學2024年開設書法特色班以來,培養了607名藝術特長生。高二(19)班學生阿依加爾肯·阿不都肉蘇裡分享道:“從初中書法社團到高中專業學習,書法不僅讓我看到升學希望,更教會我‘練字即煉心’的人生哲理。每一筆的提按轉折都在磨煉我的品性。”
首次到訪克州的劉燦銘對當地書法發展水平給予高度評價:“克州書法家的藝術造詣與時代審美同步,各族學生對中國書法的熱愛尤其令人感動。這充分証明中華文化在邊疆地區的傳承卓有成效。”作為工科出身的書法家,他特別強調興趣的重要性:“正是對書法的熱愛,讓我從工科生轉型為書法工作者。希望克州的孩子們保持這份熱忱,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談及蘇克文化交流,劉燦銘表示:“兩地文化交流已取得顯著成效。我們正在探索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機制,通過定期互訪、聯合展覽等形式,讓克州的書法藝術與全國同步發展,共同書寫新時代的文化篇章。”臨別之際,他揮毫寫下“文化潤疆”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筆墨間飽含著對邊疆文化事業的美好祝願。
數學專題講座。克孜勒蘇融媒體中心
數理啟智慧 素養促成長
王九紅先后走進克州第二中學、克州實驗小學和克州第三小學,通過示范課、專題講座等形式,為當地師生帶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在克州第二中學,王九紅以“知識本質與數學素養”為主題開展講座,系統講解了數學核心素養“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高三(12)班學生阿迪娜·卡德爾江表示:“王老師的講座讓我醍醐灌頂,明白了知識遷移和思維拓展的重要性,這對我的高考復習策略有很大啟發。”
在小學教學現場,王九紅通過生動有趣的課例展示,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學數學”“學什麼數學內容”和“如何學好數學”三大問題。克州第三小學六年級(3)班學生祖力亞爾·阿布拉江說:“原來數學可以這麼有趣!王老師教我們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問題,讓我對數學學習充滿期待。”
面向教師群體,王九紅作了《從知識教學邁向素養發展》的專題報告,提出“頂天立地”的教育理念和“接化發”(接得住、能化解、善啟發)的教學策略,強調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克州第二中學高級教師劉豐彩表示:“王老師的理論既有高度又接地氣,為我們指明了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改革方向。”
首次來到克州的王九紅,在深入走訪多所中小學后說:“克州的學生們思維敏捷、求知欲強,展現出良好的學習素養﹔當地教師專業敬業,教學功底扎實。”在克州第二中學的數學課堂上,他與學生們互動后表示:“只要因材施教,這些孩子都具備成為國家棟梁的潛質。”
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王九紅提出獨到見解:“數學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從注重‘雙基’訓練轉向核心素養培養。”他現場示范了一節生動有趣的數學課,通過生活化案例引導學生們體會“數學眼光看世界”的樂趣,強調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邏輯思維和數學建模等關鍵能力。
針對教育援疆工作,王九紅建議:“要構建‘政府+社會’的立體幫扶網絡,既完善政策支持,又激發社會力量參與。”他提出:“可以通過雲端教研、實地指導等方式,建立長效合作機制,讓優質教育資源持續惠及邊疆學子。”
“首屆‘江蘇名家進克州’活動是蘇克兩地文化交流的創新之舉。”克州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蘇援克前指宣傳組組長朱磊表示,此次活動重點面向少年兒童,旨在用文化之美滋養少年兒童心靈,切實增強“五個認同”。他表示,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加強未成年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據悉,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將持續深化“江蘇名家進克州”文化交流活動,總結首屆經驗,未來計劃邀請更多領域的江蘇文化名家走進克州,讓文化潤疆“十二項工程”在邊疆地區結出更多碩果。(高萌 朱鑫)
來源:克孜勒蘇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