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的南藝”和“南藝的鼓樓”

南京藝術學院520畢業展演嘉年華開幕,市民慕名打卡觀賞。鼓軒攝
5月20日晚,江蘇南京外秦淮河畔,南京藝術學院(下稱“南藝”)520畢業展演嘉年華啟幕。
一年一度,這是南藝深耕了10年的IP﹔今年,學校與南京市鼓樓區再次攜手舉辦,嘉年華活動走出校園,成就一場文化共享的盛宴。
光影交錯,樂舞和鳴,古箏專業研究生白佳偉和同學們成功演繹了音樂舞蹈數字影像結合的跨界節目《茉莉飄香新時代》。他看重這次展演,“上台參演是一份很好的畢業禮物”。這些年,他多次參與校地聯動的惠民演出,抱著古箏進過社區,也曾為金陵舊書市集“造勢”。
活動主會場位於南藝后街鼓樓水岸藝術街區,當晚來打卡觀賞的人摩肩接踵。鼓樓區副區長伏進進介紹說,作為江蘇省旅游休閑街區和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鼓樓水岸藝術街區業態多元,夜間文旅消費供給豐富,每年接待游客量約300萬人次。
南藝學生畢業展演作品,成為當地文化共享實踐。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記得10年前南藝剛辦畢業展演嘉年華時,還只是簡單的師生聯展﹔現在60多項藝術展演活動一直持續到6月份,說是文化大餐一點也不為過。”鼓樓區石頭城社區居民朱貴娥對此深有感觸,也直呼過癮。
南藝附近的古林公園,也是此次嘉年華的重要載體之一。居民陸長紅注意到公園內新增了一些集裝箱建筑,裡面擺滿了南藝師生的藝術作品,“家門口的公園越來越有藝術氣息了”。
古林公園裡新增的藝術空間,未來將打造成為南藝的大師工作室。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這些獨立面積約100平方米的藝術空間將藝術欣賞與自然景觀相融合,我們希望打造一座‘無界美術館’。”南京藝術學院文化產業學院講師楊振動說,高校藝術類科研成果常面臨“展演即終點”的困境,難以實現社會價值常態轉化,而古林公園的公共屬性使師生作品直接面向市民,讓文化資源高效共享也是校地融合發展的共同願景。
針對區域內高教資源豐富的優勢,鼓樓區近年從“鼓樓的高校”和“高校的鼓樓”概念維度出發,強化校地融合發展。在鼓樓區,目前有40名高校院所的專家學者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線挂職﹔鼓樓區委也先后派出11名干部到7所高校院所擔任科技人才專員,開展深度對接。正在鼓樓區環南藝管委會挂職的楊振動便是其一。
“和其他高校側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融合不同,藝術類院校重在文化建設上的雙向奔赴。”楊振動介紹,待520畢業展演嘉年華結束后,南藝還將在古林公園策劃“古林精怪”音樂節等文化活動,讓高品質的文化生活抬腳可觸、伸手可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