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可信數據空間“123+”項目庫首批入選名單公布

原題:首批40個項目!江蘇可信數據空間“123+”項目庫“上新啦”
鋼鐵產業鏈協同、AI+生物醫藥、城市級車路雲數據可信域……省數據局近日公布了可信數據空間“123+”項目庫首批入選項目名單,40個項目入圍。這是繼今年1月率先印發《江蘇省推進可信數據空間發展工作方案》后,江蘇在構建高質量可信數據生態方面邁出的“關鍵一小步”。
可信數據空間究竟是一個什麼空間?簡單來說,就是為數據打造了一個“保險櫃”,一個為各類數據主體提供放心使用數據的空間。為什麼要打造可信數據空間呢?建設可信數據空間,對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意義重大。在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過程中,由於缺乏數據流通的可信環境,在資源供給、應用創新等方面,“不敢”“不願”“不能”的問題比較突出,抑制數據要素價值釋放。
江蘇的這個“123+”,究竟代表著什麼?省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作為數據大省,江蘇聚焦企業數字化轉型、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產業鏈協同優化等十大重點領域,力爭到2028年,打造“10個以上全國標杆、20個以上省內樣板、30個以上區域特色數據空間”,實現建成高水平數據空間“123+”目標,最終形成“標杆輻射全省、樣板帶動全域、特色百花齊放”的發展格局,帶動全省數據空間高質量發展。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那麼,可信數據空間領域裡的第一次“好馬選拔賽”,有著怎樣的競技“門檻”?
“數據之路”要走得穩,方向選擇是第一位的。這些項目,都是緊扣國家戰略去“搭建空間”的。記者細細翻看項目名單發現,40個入選項目中,企業可信數據空間9個、行業可信數據空間20個、城市可信數據空間7個、跨境可信數據空間4個,覆蓋面廣、重點突出。以南京城市可信數據空間為例,該空間圍繞“韌性城市建設、城市精細化治理、產業科技創新、城市群聯動”四個領域,著力打通南京市域及城市群的數據跨主體、跨行業、跨地域的規模化流通利用難點堵點,促進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高效融合利用,助力南京市“4266”產業體系高質量轉型。
這些“可信數據空間”裡,嵌入了豐富的江蘇特色產業DNA。有一批貼合江蘇產業特色與發展需求,以“1650”產業發展體系和“51010”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為基礎的項目入選。記者數了一下,“企業數字化轉型”“產業鏈協同優化”領域各有6個項目,“打造優質產業集群”“智慧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領域各有7個項目。如何讓“一鍵煉鋼”夢想成真?南鋼申報的鋼鐵產業鏈協同可信數據空間,錨定鋼鐵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發展目標,整合供應鏈上下游數據資源,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與產業鏈升級。
記者還了解到,此次入選項目的一大特色是突出了場景創新。聚焦打造多主體參與、多層次嵌套、多元化復用的典型應用場景,有效提升了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乃至跨境數據流通與安全保障能力,推動構建可推廣、可復制的數字化協同創新生態。比如,蘇州國家實驗室申報的新材料智能化研發可信數據空間項目,聚焦高端結構材料、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重點方向,打造“計算+實驗+數據+AI”一體化可信協同模式,打造“新材料聯合模擬計算”“新材料分布式智能化試驗數據處理”等7大核心業務場景,推動形成以數據驅動的技術研發、產品開發與產業賦能閉環。
可信數據空間要可持續運營下去,必須經得起市場的“投票”。江蘇鼓勵相關企業圍繞“推廣、用戶、產品、盈利”等方面打造商業模式,聯合空間內生態主體探索新型盈利模式。此次入選的不少項目,積極探索可操作性與可持續性兼備的商業模式,推動數據空間長期穩定發展。江蘇醫保行業可信數據空間依托省醫保數據賦能實驗室,打造“貢獻值+交易額”雙維度評價體系,形成“平台訂閱+按量計費+高階定制服務”的多元化收入模式,預計兩年內投資回報率可達20%以上。
選好馬常賽馬,數據“快馬”安全用。省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將加強入選項目動態管理,定期評估項目進展和成效,擇優培育、優勝劣汰,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鼓勵更多創新主體積極參與,共同推動我省可信數據空間建設邁上新台階,為全國數據空間體系建設貢獻“江蘇經驗”。(聶偉)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