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惠山,吹響人形機器人“集結號”

正在充電的“大頭阿亮”機器人。人民網 周夢嬌攝
凌晨時分,江蘇無錫惠山區藕塘護理院4樓16床前,一位身高78厘米、有著萌萌大眼睛的養老機器人“大頭阿亮”正在自動“查房”。它發現該床73歲的於爺爺離開病床已超過15分鐘安全時長,於是立即向護士報警,並開始四處尋找。幾分鐘后,“大頭阿亮”在休息室找到了“睡不著、散會心”的於爺爺。
“自從半年前引入‘機器人護工’后,它節省了我們60%的查房人力成本。”藕塘護理院相關負責人說,“大頭阿亮”是國內首款養老機器人,通過物理“身體”與環境直接互動來實現感知、決策和行動。
在護理院內,“大頭阿亮”每兩小時巡邏一次,提醒護工給老人翻身、幫助老人打視頻和網上購物等。當它發現異常時,會立即報備到家屬的手機APP、護士台大屏,及時消除隱患。
“大頭阿亮”的智慧化控制系統。人民網 周夢嬌攝
“銀發經濟嫁接數字技術,需求高,前景廣。” 江蘇艾雨文承養老機器人有限公司產品研發負責人錢凌杰說,從2019年起,企業就開始研發具身養老機器人,至今已迭代至4.0版。得益於惠山區完備的機器人零部件制造能力,目前該款機器人已實現量產,售價為1.98萬元/台。“由於實用價值、陪伴價值較高,且兼具可聲控、可觸控等優點,老年群體對該款養老機器人的接受度很高,僅去年就銷售了數百台。”
為了給予轄區企業技術支撐,惠山區工信局積極對接國內名校資源,圍繞智能傳感、運動控制、算法仿真、具身智能等領域開展合作,籌備設立了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產業融合創新中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等。以艾雨文承養老機器人為例,在地方政府和企業科研團隊的加持下,該公司已獲得26項專利及軟件著作權,平均每年有6項專利被轉化。近年,“大頭阿亮”還將增加仿生手臂,實現幫助老人端茶遞藥、開關窗帘等精細化“保姆”操作。
當前,惠山區正積極探索“未來場景+試點示范+推廣應用”的全周期場景,帶動一批人形機器人產業技術項目落地,並實現產業化。
在天奇自動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奇自動化”)的車間內,一批人形機器人正在進行崗前培訓,不久將被派往汽車、鋰電池制造等工廠“打卡上班”。
“在精密裝配場景中,面對小尺寸且易變形的柔軟薄膜物體,人形機器人通過高精度感知與自適應控制技術,動態調整抓取力度與姿態,確保物體無損傷、無偏移。這正是人形機器人五指靈巧手在復雜工業場景中的優勢。”正在做機器人數據的動作採集的天奇自動化人形事業部軟件工程師繆聖義說,人手操作抓取零件等動作,經算法學習后,映射到人形機器人上,可強化其精確性。
去年7月,天奇股份與優必選科技聯合推動人形機器人進入極氪汽車5G智慧工廠實訓,實現了協同分揀、協同搬運和精密裝配等多任務協同作業。前不久,天奇股份具身智能機器人應用實訓基地正式投用,成為國內首個參考汽車制造工況的機器人實訓基地。“截至目前,公司已為近20家客戶提供機器人應用解決方案。”天奇自動化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企業將開發車身擦拭打蠟、組合件卡接、底盤螺栓擰緊等場景,今年下半年將向10家整車工廠交付機器人“工人”。
4月底,首屆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會在惠山區舉行。今年以來,阿童木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發智造中心項目、無錫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今年一季度,惠山區人形機器人產業列統企業8家,產業規模達2億元,同比增長39.7%。
“目前,我們還在研究制定《惠山區人形機器人產業集群2025年工作要點》,推動人形機器人多場景應用、規模化應用,加快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惠山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