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蘇超”何以重燃城市集體記憶? 

2025年07月04日07:07 |
小字號

原題:“露天大屏看球”:“蘇超”何以重燃城市集體記憶?

仲夏夜,連雲港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的巨幕前,數千市民仰首屏息,目光聚焦於綠茵場上的一次次突破,左手冰爽的啤酒,右手滋滋作響的海鮮燒烤,吶喊助威聲與美食香氣在夜空中交織。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淮安,當地正舉辦“球迷狂歡嘉年華”,這裡不僅有大屏觀賽,還精心設置了雙城競猜、掃碼抽獎、點球挑戰等足球互動小游戲。這些都是2025年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的露天觀賽現場。

場上激戰正酣,場下,江蘇各地設置了高清大屏,全程開展賽事直播,打造集觀賽、美食、互動娛樂於一體的露天觀賽點,球迷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二現場”。這場被網友們親切稱為“蘇超”的賽事,不僅場均吸引上萬觀眾,更以露天觀賽點為樞紐,將市井煙火氣與足球熱血熔鑄成新時代的集體記憶。

曾幾何時,一塊幕布、一束光影,便能召喚整村的男女老少。在物質與文化資源較為匱乏的年代,露天電影或許承載了幾代人的集體記憶。村民們從家裡搬來凳子,三五成群圍坐,孩子們奔走嬉戲,這種簡單純粹的快樂,成為鐫刻在時光深處的溫暖印記。

“蘇超”的露天觀賽點,或也巧妙復刻並創新了這一模式。連雲港在全市打造10多個大屏觀賽點,從鹽河巷到連島大沙灣,從商業綜合體到海濱景區,全域是主場,處處有聲浪。當科技大屏嵌入市井生活,足球不再是精英專屬的櫥窗展品,而是街坊四鄰可觸可感的共同節日,這恰與老一輩人搖著蒲扇看露天電影的記憶形成跨時代呼應。

當然,從“觀影”到“觀賽”,一字之差,也能折射出社會需求的深刻變遷。昔日的露天電影大多是單向的文化供給,今日的露天足球觀影則是全民參與的互動狂歡。譬如江蘇園博園的創意活動,在架設賽事直播屏的同時,還配套“全民K歌互動區”、無人機焰火秀、生態草坪露營區,同時策劃“蘇超風味”主題市集,匯聚50余家特色攤位。傳統露天廣場的單一功能,被解構重組為“視聽+味覺+體驗”的復合型消費場景,市民觀賽也升級為“體育+生態+藝術”的復合體驗。

這種創新也帶來了驚人的經濟撬動力。連雲港觀賽點海鮮燒烤銷量翻倍,淮安“龍蝦宴”三天售出100噸小龍蝦。數據顯示,賽事期間“徐州燒烤”搜索量激增197%,“看球酒吧”搜索增長407%。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蘇超的露天觀賽點也是“流量轉化器”,意在將觀賽人群精准導入文旅消費鏈條。

但從根本上而言,露天觀賽點之所以能成為新型社交空間,根源仍在於蘇超點燃了深藏於江蘇人血脈中的地域認同。場上,摒棄職業聯賽的高門檻,“蘇超”堅持“純粹競技”,程序員、體育教師、外賣員同場競技﹔場下,市民們相聚於露天觀賽點,他們中有的也許是賽場球員的學生,有的或許是球員的街坊鄰居。正如有媒體報道,在淮安當地一處露天觀賽點,一位小球迷告訴記者:“我哥哥是淮安市球隊十二號,今天我來到這裡,為了給他加油。我剛才參加了一個踢足球的活動,仿佛就在跟他一起戰斗一樣。”

當無人機編隊在露天觀賽點上空拼出“蘇韻風華”,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科技之美,更是千年前白居易筆下“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的現代演繹,而體育終將回歸市井,因為那裡才是它永恆的血脈源頭。

終場哨響,多年前露天電影幕布前的歡聲笑語,如今似乎在足球巨屏下找到回聲。連雲港的海風依舊輕拂,鹽河巷的海鮮香氣氤氳,但聚集於此的人們,已在吶喊中編織出新的情感紐帶。從露天電影到“蘇超”盛宴,變的是技術形式與消費形態,不變的是對集體歡聚的永恆渴望。當現代都市人群在數字孤島中日漸疏離,一塊露天大屏、一場全民賽事,便能重新縫合人與城、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聯結。

這片土地上的集體記憶,正借由足球完成涅槃重生。(洪夢琪)

來源:交匯點新聞

(責編:張鑫、龔世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