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尅街火了,“中國龍蝦之都”做對了什麼?

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
2025年07月06日07:01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6月28日晚,江蘇省盱眙縣尅街上,700余張外擺餐桌座無虛席,空氣裡彌漫著各種口味小龍蝦的香氣,游客夏女士難掩興奮,“第一次來就趕上了大場面!”

事實上,在此之前的“五一”假期,這裡已經創下15萬人次客流、小龍蝦銷售200噸的紀錄,尅街成為當地新晉的一條網紅美食街。要知道,它經更新改造后於去年6月開街,這麼快躥紅是怎麼做到的?近日,記者前往這個有“中國龍蝦之都”之稱的縣城一探究竟。

夜幕降臨,尅街700余張外擺餐桌座無虛席。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夜幕降臨,尅街700余張外擺餐桌座無虛席。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從縣城“塌陷地”崛起

“別看現在熱鬧,去年初我還考慮過關門歇業呢。”夜色下的尅街,韓湘閣餐廳外,等位的人群排出了幾米遠。老板李言浩7年前便來到這塊兒開店,“當時叫海通時代廣場,算是尅街的前身”。

曾經的生意慘淡,李言浩是有心理准備的。原來,海通時代廣場2007年啟動建設后,雖說通了水電,但電梯、排水、停車等基礎配套遲遲未到位,不少人戲稱這是縣城“塌陷地”。

“人們開車來吃飯,找不到地方停車﹔一到梅雨季,水排不出去,能沒過小腿。”盡管如此,李言浩還是守著沒撤。在他看來,這裡地理位置不錯,在縣城主干道上,距客運站不到1公裡,到4A級景區第一山風景區也不過3公裡。

這裡,只是需要一個契機。

2024年,盱眙縣委、縣政府提出對海通時代廣場進行全面改造提升,由縣屬國企龍蝦產業集團操盤,將龍蝦產業的基因融入廣場老舊的軀殼,打造盱眙龍蝦美食街區——尅街。

在方言裡,“尅”是盡情享受美食的意思。尅街美食城負責人謝彪介紹,去年4月,項目改造工程啟動,工期45天,改造面積2.2萬平方米。其中,鋪設地下管網2.01萬米,電路安裝1.6萬米,澆筑高杆燈6個,新添亮化燈具2775套。當地還對周邊的城市邊角地二次利用,改造出停車場2處,增加停車位200余個。

目前已入駐的45家餐飲店呈環狀分布,1.2萬平方米的美食廣場被包裹其間。去年6月開街前,李言浩選擇“重倉”跟進,把經營面積從300平方米擴大到800平方米。“也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了。”他說,現在店裡龍蝦可日銷上千斤,單日營業額最高在5萬元以上。

尅街忙碌的商家。張海虹攝

尅街上忙碌的商家。張海虹攝

借勢“盱眙龍蝦”IP

對於區域品牌的塑造,盱眙算得上行家裡手。

上世紀90年代,盱眙還是全省重點貧困縣。自2000年舉辦首屆盱眙龍蝦節開始,當地依托小龍蝦養殖,發力節慶經濟,把盱眙龍蝦推到全國水產品類品牌第一的位置,小龍蝦做成了大產業。目前,該縣有21萬人從事小龍蝦產業,小龍蝦養殖面積達98.5萬畝。

背靠“盱眙龍蝦”這個IP,尅街借勢破圈可謂得天獨厚。

官方助力宣傳、美食達人探店、高速路口設置醒目廣告牌……當地通過線上線下為尅街持續造勢。謝彪介紹,自去年6月16日開街以來,尅街接連舉辦國潮市集、元旦促消費、尅街年貨大集、健美大賽等活動,為街區吸引了大量人氣。

梁師傅私房菜憑借一道金湯龍蝦,成為尅街最火爆的餐飲店之一,老板娘王鳳媛慶幸入駐及時,“這裡的商鋪早已供不應求了”。

經營街區,招引商家只是第一步。為促使尅街從網紅到“長紅”,當地打造了由街道社區、龍蝦集團、市場監管、住建城管、消防大隊等多部門共建的綜合服務中心。“尅街不能隻抓住游客的胃,還要營造透明、公平的消費環境。”盱眙縣市場監管局盱城分局局長鄭步忠介紹,他們每周在尅街開展計量價格巡查檢查,指導龍蝦餐飲商戶規范明碼標價行為,通過價格公示牌、價目單(表)等方式,清晰標注龍蝦口味、規格、價格。

環境衛生也是頭等大事。6月30日,尅街綜合服務中心為商家們制定了一套“量化考核指標”。盱城街道山水社區書記於捷說,街道社區每晚都會組織人員到崗巡街,保潔在崗。對臟亂差等問題會第一時間提醒商家,整改不及時會進行扣分。對考核優秀的商鋪優先考慮給予續租、擴大經營場所支持、宣傳推廣等,並在街區內公開表彰﹔對考核不合格的商鋪,根據情節輕重採取警告、限期整改、續租限制、解除合同等處罰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已把“升級打造尅街2.0版”寫入了年初的縣政府工作報告。盱眙龍蝦產業集團副總經理、盱眙龍蝦協會會長袁孝春表示,建設尅街2.0版,就是強調服務再提升,讓市民游客到此就餐、游玩的體驗變得更好。

(責編:張妍、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