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聚合”到“出圈” 江蘇影視基地群加速崛起

原題:從“場地租賃”到“全產業鏈輸出”
—— 江蘇影視基地群加速崛起
無錫虛擬攝影棚裡的LED巨幕實時渲染古老山洞的場景,揚州智能恆溫水棚200種浪形精准復刻歷史海難,周庄梅雨中的宋代街巷自成天然影棚……近年來,江蘇影視基地群加速崛起,部分影棚檔期已排至明年。政策紅利疊加數字技術的雙輪驅動,促使江蘇影視基地從單純的“場地租賃”向“帶著創意來,拿著成片走”的產業閉環邁進。
部分影棚檔期已排至明年
在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的虛擬攝影棚內,一塊500平方米的LED巨幕正實時渲染古老山洞的神秘場景。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2024年園區承接影視劇立項申請343部、拍制315部,15個影棚平均使用率達80%,其中,3個國際標准水景攝影棚持續滿租——史詩級戰爭片《澎湖海戰》進行了8個月的拍攝,《東極島》劇組駐扎半年之久。面對持續升溫的市場需求,園區加速擴建步伐,預計年內將新增5個高科技攝影棚。
150公裡外的揚州影視基地,亞洲最大的恆溫水景攝影棚送別《東極島》劇組,又迎來新的創作團隊。揚州影視基地負責人李勇透露:“目前洽談的項目超過10個,部分攝影棚檔期已排至明年。”
即將登陸暑期檔的《東極島》,以其震撼的水下實拍場景引發業界關注。影片重現了1942年“裡斯本丸”沉船事件中中國漁民的英勇壯舉,為還原歷史,劇組斥資打造1:1的沉船實景,水下戲份佔比高達40%,被外媒譽為“華語電影史上最具挑戰性的水上拍攝”。導演管虎表示:“我們堅持採用水中實拍,演員們每天要在水裡浸泡十五六個小時。”
“《東極島》劇組是揚州影視基地超級水景攝影棚的首批使用者,基地水景系統採用國際領先技術,可實現空氣造浪、真空造浪等多種模式,能夠精准呈現200多種不同浪形,滿足各類海難場景的拍攝需求。”李勇補充說,基地創新組團式拍攝模式,劇組無需轉場,大幅提升拍攝效率和安全系數,降低制作成本。
在周庄影視基地宋代實景群落,《西廂記》劇組正在青石鋪就的巷弄取景,相鄰的仿宋街區內,《一甌春》搭建起宋代茶肆的布景。
“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浸透著歷史韻味,斑駁的木柱、雕花的窗櫺,在鏡頭下呈現獨特的電影質感。”戲劇電影《西廂記》總制片人李穗很慶幸,取景時恰逢梅雨時節,雨打芭蕉、檐角滴水的自然韻律,為影片注入獨特的東方美學神韻。據悉,基地新建的3個虛擬攝影棚尚未啟用,檔期已預約至年底,傳統實景與數字技術的融合,成為周庄的新名片。
常州西太湖影視基地呈現另一番景象。懸疑電影《人間蒸發》剛開機,國際合拍片《Begaar Hubby》已進入密集籌備階段,微短劇《真探·一九三八》正在精細打磨服化道細節。8年間,這裡接待400余個劇組,最新引進的“ULIGHT智能光場”系統,將短劇制作周期壓縮至7天。無錫錫西文創園同樣迎來影視拍攝熱潮,3個劇組同步取景拍攝。園區負責人楊斌向記者介紹,園區擁有專業的舞美搭建團隊,承接了《戲台》《東極島》等多部重點影片的舞美制作,園區還與擁有3萬余名特約演員的群演工會建立了深度合作。
政策與科技“雙輪驅動”
我省影視基地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政策與科技雙輪驅動的生態體系。
無錫投入真金白銀,打造從劇本孵化到衍生開發的全周期扶持體系:在創作激勵方面,設立劇本創作獎和重點影片扶持基金﹔技術創新領域,對超百萬元研發項目給予20%補貼,AI及虛擬攝制項目最高可獲200萬元支持﹔票房過億獎勵500萬元,衍生品開發可獲得銷售分成激勵。常州武進區同步發力微短劇賽道——從30萬元的“本土文化元素獎”到100萬元的“爆款激勵金”,形成獨具特色的政策組合拳。
如果說政策是產業發展的“強心劑”,那麼數字技術就是“加速器”。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內,全國最大的LED拍攝巨幕正在改寫影視制作規則。園區企業億和影視運用“超級屏”技術完成6個項目的拍攝,億和影視技術部負責人呂世博告訴記者,當劇組遇特殊外景拍攝困難時,虛擬制片技術既能還原實景質感,又可節省劇組轉場耗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拍攝時,超級屏的高密度像素為演員帶來沉浸式表演體驗,實時預覽功能可助力導演創作。
揚州影視基地的超級水景基地具有后發優勢。在影視界,水戲拍攝被公認為“最難啃的骨頭”,超級水景基地直面“行業痛點”。李勇說,在基地規劃設計之初,他們耗時兩年,走訪很多影視劇導演,了解他們的需求,與專業團隊深度合作,填補國內高端專業水景攝影棚的空白。
在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2025年江蘇擬上映的8部影片中,7部為“無錫出品”。作為后期制作的核心樞紐,800余家影視企業構建起完整的數字產業鏈。星皓影業總經理戴冰雲感嘆,園區完整的電影產業鏈,給足企業安全感,助力他們創作更多高質量影視作品。
影視基地的殺手锏,還藏在那些看不見的服務裡。無錫的“城市影像數據庫”收錄2.8萬棟建筑的精細掃描數據,劇組勘景效率提升300%﹔揚州影視基地9530張照片的外景資源庫猶如“數字取景地百科全書”﹔西太湖基地不僅有5000平方米道具庫和千人演員儲備,更創新設立“評審快車道”,大幅縮短短劇作品變現周期。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搭建全產業鏈服務平台,對落戶園區的影視制作企業,免費提供從企業注冊到項目立項、報審等一系列行政審批服務。
從“聚合”到“出圈”
2025年,在江蘇省電影局的統籌規劃下,江蘇電影基地合作聯盟正式成立。這一戰略聯盟整合了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揚州影視基地、昆山數字夢工場、常州西太湖基地、無錫錫西文創園等核心資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發展,通過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整合江蘇省優質影視產業資源,打造完整的影視產業鏈閉環: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憑借虛擬制作技術持續領跑行業,昆山數字夢工場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宋代實景拍攝基地,常州西太湖影視產業基地專注於近現代題材影視劇制作,揚州影視基地填補國內專業水戲拍攝的空白。
聯盟成立后,各基地的協同效應日益凸顯。常州短劇團隊急需真實水戲劇情素材時,揚州基地可以在24小時內完成專業水下拍攝支持﹔無錫劇組拍攝宋代題材作品,周庄影視基地立即調配符合歷史考據的古裝場景資源。無縫銜接的合作模式,大大提升影視制作的效率與品質。以影片《東極島》為例,制作團隊在無錫錫西文創園精心搭建1:1的沉船實景,完美呈現船艙內部與甲板戲份﹔40%的水戲依托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和揚州影視基地的專業水上拍攝設施完成。跨基地、跨區域的協同制作模式,極大優化了資源配置。
“真正具有競爭力的影視基地,應該讓導演‘帶著創意來,帶著成片走’。”現代影視制作是個系統工程,劇組在選擇拍攝基地時,考量的絕不僅是場地硬件。“這要求我們不僅要提供一流的拍攝場地,更要構建包括后期制作企業集群、影視人才培養體系、沉浸式文旅體驗在內的完整生態閉環,隻有各類要素有機聯動,才能降低劇組的綜合制作成本,提升創作效率。”李勇說。
在昆山數字夢工場負責人余克洋看來,影視正從城市的記錄者進化為文旅產業的引擎,當影視的傳播力遇上文旅的體驗感,能創造出1+1>2的裂變破圈效應。這兩年,周庄鎮將本土元素與AI、元宇宙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合,打造一系列創新文旅場景,余克洋告訴記者,他們正構建“影視+文旅”的沉浸式生態系統。在持續完善宋代實景拍攝基地的同時,9月將開放影視主題游覽區,讓游客不僅能近距離觀摩影視創作,更能親身體驗穿越千年的時空之旅。
“影旅融合”正重構城市文化版圖。隨著熱播劇《北上》的播出,江蘇昆山巴城鎮煥發出勃勃生機。巴城老街上,精心布置的復古道具將20世紀90年代的生活圖景復刻,劇集的熱播讓靜謐的江南水鄉一躍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因影視IP煥發新生的還有無錫三國水滸城景區。這座由中央電視台為拍攝1996版《水滸傳》打造的影視基地,已從拍攝場地升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今年6月,景區在“蘇超”期間創新推出“1元特惠門票”活動,吸引超20萬游客打卡,游客們穿梭在梁山水寨、州縣街巷與皇城宮闕之間,感受水滸英雄的豪情壯志,體驗影視文旅的獨特魅力。(周 嫻)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