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公物倉跨層級喚醒“國有閑置資產”

原題:公物倉跨層級喚醒“國有閑置資產”
全省2000多個機關5個月省下1100萬元財政資金
前不久,省級機關一單位4台價值約60萬元的閑置機房精密空調,進入江蘇省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被急需這批設備的淮安市行政中心通過公物倉平台一鍵申請接手。如今江蘇2000多個黨政機關,依托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系統,實現閑置資產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高效流轉、互通有無,如同行政事業單位的“閑魚”平台。
缺什麼先看公物倉有沒有
作為省級機關4個集中倉之一,南京市東方城1號初陽園公物倉由省級機關和南京市、區三級共建,資產隻分類、不分區,通過統一線上平台實現數據一網匯聚、業務“一網通辦”。這類公物倉多由閑置辦公用房改造而成,收儲各單位閑置、超配或低效運轉的資產,並進行統一調配。即便資產已到折舊年限、殘值為零,經清潔維護后仍具備收儲價值甚至被調劑利用。
“建公物倉的目的,就是發揮資產最大的使用價值。”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資產管理處副處長顧鬆陽說,“不少替換下來的辦公設備,清潔、除塵、除膠后和新的差不多,捐贈到有需要的單位,很受歡迎。”
“缺什麼先看看公物倉有沒有”已成不少單位習慣。省政府辦公廳從公物倉下單申領一台電視,第二天就送到裝上了。“調劑手續比打報告層層審批採購新品更便捷、更節約,我們已經養成了習慣。公物倉也很好滿足了我們的需求,降低了行政支出。”省政府辦公廳行政處三級調研員滕雲說。
制度上也有硬性約束,《江蘇省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明確資產配置需求優先調劑,今年前5個月,公物倉已調劑477批次、3155件資產,節省財政資金1100余萬元。
無法內部調劑的資產,通過公開拍賣流轉。部分老舊資產拍賣成交價超評估價,收益直接繳入財政賬戶,全流程公開透明,有效避免了廉政風險﹔不適宜拍賣的物品(如書籍),則通過慈善捐贈進入學校等單位。南京市秦淮區的實體公物倉利用光伏設施基本實現零碳運行,“18塊組件能夠供倉儲必需的空調運行和管理人員辦公所需,並網收益已達5000多元,讓‘變廢為寶’更添綠色底色。”秦淮區機關事務中心主任童建平說。
在南京市高雲嶺路,一處僅200多平方米的老建筑也被見縫插針改造為公物倉,存放著辦公家具、電腦、書籍、空調、冰櫃等資產。工作人員邱旖告訴記者:“這間辦公室裡的桌椅、空調、電腦、投影儀等都是從各單位收儲來的。”
“一張網”讓“吃灰”資產動起來
6月16日,蘇州市科協“上新”鐵皮文件櫃、辦公桌邊桌各2個﹔
6月17日,省檢察院申請3台1.5匹空調……
這些供需信息,正在江蘇省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線上平台流動處理。平台現有3萬余件(套)資產,涵蓋辦公設備、房屋、車輛、儀器儀表、衛星導航設備等數十個種類。各單位能通過平台很方便地匹配需求,靈活調劑、借用或租用。
公物倉的理念,江蘇2013年就提出並實踐。從省級機關公物倉起步,如今江蘇已實現省市區三級聯動,並上探至國家有關部門、下探至鄉鎮。去年,生態環境部駐寧單位一台使用不多、價值400萬元的環境監測車和相關檢測儀器,就通過平台調劑給了省生態環境廳南京環境監測中心。
在常州,公物倉平台進一步延伸至國企、垂管單位和村(社區),累計調撥資產724批次、6404件(套),節約財政資金1.03億元。“利用公物倉跨區域、跨層級特性,我們做到大宗資產在市、區、鎮(街道)、村(社區)不同層級,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不同類別單位之間的縱向及橫向的借用和調劑。”常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凌潔介紹。
“公物倉不是存儲的東西越多越好。”顧鬆陽說,“要讓‘吃灰’資產高效流動起來。”
最近,省級機關工委新成立一個工作專班,公物倉及時調劑了一批台式機、筆記本電腦和打印機、辦公桌、文件櫃,並送貨上門、調試安裝,保証了專班工作的正常開展。在秦淮燈會等節慶活動中,公物倉也為每年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助力。
公物倉平台用戶多了,信息量大了,統籌也越來越高效。6月13日,省社科院剛在公物倉平台“上架”一批書架,省新聞出版學校就在平台上申請調劑,申請成功后,公物倉的統一物流上門從社科院直接運至學校並安裝完畢。“有的巡視組巡視完成,下一家即將進駐,我們直接點到點運輸,不需倉庫中轉。”省級機關資產管理中心科長劉家強說,通過平台統籌各單位分散倉,有效減少中間環節、物流損耗,也向有關單位傳導了厲行節約的理念。
除了幫忙送,平台還提供統一維保。以家具集中維修服務為例,省級機關資產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明強介紹,招標集採維修,量大價優、管理規范、工種眾多、質量穩定,一次能修不少家,解決了各單位找人難、維修費超過物品殘值等問題。
“家具使用年限比較長,出問題概率高。以前皮面壞了、凳腿斷了,很難維修,只能報廢,現在上門維修統一付款,修得和新的一樣好用。”滕雲說,舊家具更環保,受到了同事們普遍歡迎。“我們也希望用優質服務來促使更多單位使用公物倉。”李明強表示。
循環使用不止於實物
公物倉盤活的不僅是實物。省商務廳與南京市秦淮區洪武路街道合作,共同盤活火瓦巷25號閑置房產。“這處房產是危房,省商務廳難以撥出資金維修,修完也用不上。街道出資改造出新后,社區服務中心有了空間,部分還能用作商業,這樣的盤活實現了雙贏。”參與協調的李明強表示,通過以零換整、整體移交、出租出售、調劑利用等方式,公物倉已盤活了大量各級房產。
通過公物倉,常州的機關辦公用房能更精准“按需分配”。該市檔案館搬遷后,閑置的庫房和密集架被改造再利用,通過平台發布需求,釋放80余間庫房。此外,大量閑置用房被調劑為社區活動室、老年食堂,有效緩解基層用房壓力。
共享資產服務更拓寬了循環使用邊界。年初會議季,150台平板電腦循環出借﹔一批平板去年採購花了不到20萬元,各單位循環使用,常常是上個會沒開完,下個單位已在等著借了。
循環使用的還可以是虛擬資產。1萬元採購的會議軟件會員賬號1年使用權,能支撐500個終端同時在線,避免單位分散購買。除了保密會議,各單位紛紛借用賬號,利用率很高。
還有哪些“公物”能共享?顧鬆陽說:“公物倉平台已設計了模塊,未來事業單位的大型儀器設備可以共享使用權、提高利用率,我們將不斷推動把各級行政事業單位都納入進來。接下來,或許可探索共享辦公室,實現拎包入駐﹔服務也要改進,上門修、返廠修,還可以更加市場化,比如提供代用品……”(陳月飛)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