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促干,江蘇推動“急難愁盼”變“滿意清單”

作為我國大蒜主產區之一,徐州邳州市種植有60多萬畝大蒜。 今年蒜收季,十萬名外來“蒜客”陸續涌入,保障好他們的飲食起居關系到大蒜的採收進度。“最多時我們村黨群服務中心裡住了300多人,淋浴間、衛生間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碾庄鎮大宋村黨總支書記王小紅說。
原來,邳州市結合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下稱“學習教育”),敞開當地200余處基層黨群服務中心、愛心驛站等場所的大門,使之成為能吃、能住、能洗澡、能休息的“蒜客暖心服務中心”。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江蘇開展學習教育以來,各地聚焦主題、精准發力,針對查擺發現的突出問題,堅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逐步把群眾的“急難愁盼”變為“滿意清單”,讓群眾對學習教育的成效可感可及。
當地硬化、美化后的排水溝渠。連雲港市連雲區雲山街道供圖
推出服務群眾新舉措
外賣騎手楊旋送完“午高峰”最后一個單子,走進一處“沛公驛”。“隨時都能來這裡休息,特別方便。”此前,楊旋在參加徐州市沛縣學習教育征求意見座談會時,提出設置騎手停車區域、開設24小時暖“新”驛站等建議。很快,當地責任部門在熱門商圈為騎手設置了10處停車區域,5個“沛公驛”面向戶外工作群體24小時開放。
相鄰的豐縣將“走基層、轉作風、聚民心”常態化運行,組織92家單位千余名黨員干部走到田間地頭、走近群眾身邊,幫助476戶困難群體解決了一批急難問題。
連雲港市連雲區雲山街道居民金麗英老人帶著孫子暢快走過經十一路、經十三路,看著一旁的排水溝碧波蕩漾不禁感慨:“以前路過這段都要繞著走,現在成了家門口的好風景!” 這條全長360米的排水溝,曾因泥沙堆積、雜草叢生,給周邊居民造成困擾。實施清淤疏浚、生態修復工程后,昔日“龍須溝”蛻變成了“幸福渠”。
河道煥新的背后,是連雲區“上門服務式” 調研機制的高效運轉。該區堅持問題導向,組織干部下沉一線,傾聽群眾訴求,對問題實行清單化管理,推動調研成果從“紙上方案”轉化為“民生實景”。
走進淮安市清江浦區淮海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們有的打牌,有的下棋,舞蹈房裡傳來輕快的樂聲,歡聲笑語不斷。“我們精心打造了鄰裡手工坊、棋類融融活動室、彩虹藝術課堂等12個特色功能室,由具備不同文藝特長的退休老黨員帶領大家一起解鎖‘新技能’。”淮海街道健康路社區黨委書記夏夢說。
在學習教育過程中,清江浦區黨員干部深學、細查、篤行,聚焦老年群體在醫療、養老、康復等方面現實需求,構建起“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融合”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基本養老向品質享老的轉變,用心用情用力托起老年人“穩穩的幸福”。
在淮安市漣水縣,當地聯動大信訪平台等渠道全面收集群眾訴求,推動鎮街、部門圍繞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選取5類縣級層面民生一類事、72件民生一件事,形成民生實事清單,建立“領導包案-職能單位承辦-紀委跟蹤問效-群眾滿意度回訪”處置閉環,督促職能部門對照項目清單,壓茬推進、對賬銷號。
徐州市鼓樓區米蘭社區小區裡的自制“隔雨圍擋”。人民網 趙登岩攝
探索社會治理新實踐
傍晚時分,來到無錫市新吳區近湖路,隻見道路兩側布滿了“后備箱攤位”。冷飲、咖啡、甜點、小餛飩……集市干淨整潔,吸引市民前來消費打卡。
曾經的近湖路,夜市燒烤攤位多、油煙大,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屢遭投訴。學習教育期間,新吳區新安街道及城管部門對周邊社區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約八成居民支持夜市繼續開展,但希望能減少油煙污染。“我們結合集市實際情況,採取控制燒烤攤位總量、規范安裝油煙淨化裝置等措施。” 新安街道執法中隊負責人崔磊說,在符合環保部門檢測要求的基礎上,對燒烤等業態實行了包容審慎管理,既順應民意,又保護環境。
在此基礎上,新吳區城管局出台《無錫高新區(新吳區)關於外擺經濟市容包容監管的指導意見》,將商業街區“外擺”設置、城市綜合體“促消費”活動等納入“十允許”包容監管情形,把審批流程優化、市容包容執法、宣傳引流增效納入城市管理“三服務”范圍,打造出“后備箱夜市”等一批特色項目。
徐州市鼓樓區環城街道米蘭社區佔地0.36平方公裡,集聚了38棟高層,居住著7000多名居民,還集聚了300多個中小微企業和200多家商戶。如此一個大社區,滿打滿算卻隻有8名社區工作人員。在事多人少,“一人多崗”的常態下,該社區持續深化領導聯街、部門聯社、社區聯網、黨員聯戶的“四聯”組團服務機制,逐漸找到以制度流程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鑰匙。
6月初,徐州接連下了幾天雨,小區內雨水順著綠化帶草坡攜帶泥土流向人行道。“一到下雨天路面都是泥水,一踩一腳泥,下水道也淤堵了。”居民們紛紛找前來巡查的社區網格員“訴苦”。
經過社區、物業、區房產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等“聯席會診”,物業決定增設“隔雨圍擋”,阻隔泥水,同時將泥沙回填坡面綠化。“綠化帶形狀各異,如果統一購置市場上的塑料圍擋,成本高不說,也不適合實際地形。”米蘭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於國英介紹,社區網格員入戶走訪對施工方案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大伙一致同意該方案。目前,4萬多塊圍擋水泥磚已完成施工,覆蓋了全部綠化帶。
據了解,鼓樓區在學習教育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將力量推到最前沿、問題解決在第一線,實現多方聯動、多元參與、多維共治,先后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32件。
鹽城市鹽都區“企業大走訪”現場。鹽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激發經濟建設新動能
“首期4000KVA電力已順利通電,為我們生產運營提供了保障。”江蘇源乾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勇說,公司斥資10億元建設的鹽城源乾車載柔性線路板項目選址原為閑置廠房,鹽都區安排黨員干部協助解決了電力增容、廠房改造、宿舍租金優惠等一系列問題。
這是鹽都區堅持開門搞教育、深入查問題、扎實抓整改,推動黨員干部作風持續轉變的個案之一。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當地組織214名涉企服務干部走訪463家企業問需解難﹔鄉鎮領導班子開展“村村到、戶戶進、人人訪”調研,累計收集企業和群眾意見建議300余條。通過開門問診、深查細改,推動解決企業用工、項目審批等發展難題。
“你們中心優化檢測流程,縮短檢測周期,對食品企業來說是個大好事!”近日,泰州興化市百菜鮮調味品廠董事長王涌南向當地食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打了一通感謝電話。
通常情況下,食品企業到檢測中心來做食品檢驗,需要10—15天才能拿到檢驗報告單。學習教育啟動后,興化市市場監管局查擺問題,發現下屬事業單位食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開展食品檢驗的周期過長,隨即開展了作風效能提升專項行動,提高內部流轉效率、開辟綠色通道,將檢測周期縮短為正常7個工作日,加急的3—5個工作日。
從3月中旬起,興化市陸續有162家企業向該中心送檢1133個樣品,均在7個工作日內拿到了檢測報告。
健康食品產業是興化市主導產業之一,規上企業年度開票收入突破110億元。“我們將繼續堅持‘開門教育’,廣泛征集社會各界對市場監管工作的意見建議,並狠抓問題整改,將企業群眾‘問題清單’轉化為市場監管干部的‘履職清單’,推動學習教育成果真正轉化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成效。”興化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長美說。
根據學習教育安排,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新近在專題黨課上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干事創業,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作出更大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