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解碼常州高新區“智造”升級

周夢嬌
2025年07月24日15:08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常州宏發縱橫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數化生產車間。方愷怡攝

常州宏發縱橫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數化生產車間。方愷怡攝

步入常州宏發縱橫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宏發縱橫”)數字孿生工廠,中控大屏上5000多個數據點跳動更新,生產管理系統點對點派單,柔性生產線快速切換參數,AI視覺識別系統實時分析工藝平穩率……眼前這座科技感十足的“未來工廠”,很難讓人將其與傳統制造業畫上等號。

5月底,江蘇省工信廳公布2025年首批先進級智能工廠名單,常州高新區45家企業入選,數量居常州市第一、全省前列,宏發縱橫正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解碼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常州高新區積極開展“智改數轉網聯”的生動實踐。近三年,該區在常州率先實現核心區域5G全覆蓋,通過設備購置獎勵政策,以2億元扶持資金撬動企業智改數轉投入118.5億元。從基礎建設到場景落地再到技術外擴,這裡正以智能制造為支點,重構制造業價值體系。

常州太平洋電力設備集團的自動折彎生產線上,機械臂忙碌作業。人民網 周夢嬌攝

常州太平洋電力設備集團的自動折彎生產線上,機械臂忙碌作業。人民網 周夢嬌攝

智造筑基 工廠煥新

“碳纖維生產中毛絲多,容易堵塞設備管道,5G的低延遲特性正好解決了這個難題。”宏發縱橫數據管理部部長范哲江說。作為國內首個萬噸級大絲束碳纖維生產基地,這裡的6條生產線部署了30余個物聯網控制單元,每卷原絲都帶有溯源二維碼,從原料到成品全流程均可追溯。

更關鍵的是其在業內首創的防火預警系統。“過去生產爐熄火時余火易引發安全事故,現在系統能實時捕捉溫度、壓力的微小變化,及時觸發噴淋系統,安全隱患大幅降低。”范哲江說,智能化改造后,企業生產效率提升了33%,能耗降低18%,規劃年產值達1.8萬噸。

宏發縱橫的實踐並非個例。據了解,此次入選的45家先進級智能工廠覆蓋了常州高新區內主要制造行業,數字孿生、5G+工業互聯網、AI視覺檢測等核心技術正促進全流程數字化,推動柔性智造普及與場景規模化落地。

常州變壓器的市場佔有率居國內之首。走進龍頭企業常州太平洋電力設備集團的智能化生產車間,鈑金柔性生產線正高效運轉:板材沖壓后,系統自動判斷是否折彎——無需折彎的直接下線,需折彎的傳送至自動折彎產線,經8台機械臂協同作業后,由AGV小車運送進立體庫,全程無人干預。

“數字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該公司總經理助理顧興坦言,曾因客戶定制化需求多、排產慢、追溯不清晰等行業痛點陷入發展困境。如今,柔性生產線將切換時間縮至15分鐘,工業物聯網平台實時記錄每道工序參數,掃碼即可追溯全生命周期數據,設備數控率、聯網率達100%。

“改造效果立竿見影,就折彎工序而言,8台機械臂節省了20個人力﹔傳統噴涂線上30個點位的參數從人工每小時抄錄變為實時傳導預警。”顧興說,智數化升級后,企業人均產值達到260萬元,較過去提高了80%。

為拓展智能工廠建設成效,常州高新區聚焦“兩特三新一智能”優勢產業鏈,由職能部門聯合專家“一對一”輔導企業找問題、謀改進。目前已診斷企業超1795家,形成了全市最大的星級“企業上雲”規模,規上企業診斷比例近80%。

“下一步,我們將打造智能制造‘升級版’,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推動研發形式、生產方式、商業模式、產業組織等系統創新,分層分級推進智能工廠建設,探索未來制造的新模式。”常州高新區經發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維爾利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平台實時顯示合作水廠的數據。方愷怡攝

維爾利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平台實時顯示合作水廠的數據。方愷怡攝

協同成網 集群躍升

逐級培育智能工廠的同時,常州高新區正打造智能工廠梯隊。這裡不僅有眾多智能工廠,還能“生產”智能工廠:龍頭企業輸出生產線、數字化方案,帶動產業鏈共同躍升。

近年來,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猛,整車產量接近80萬輛。隨著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發展,線束作為整車電氣系統的“神經網絡”,其設計和工藝要求水漲船高。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江蘇博之旺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就靠自主研發的以太網線束加工智能生產線,為多家車企的智能化改造提供支撐。

“這條生產線集成了視覺定位、AI算法、3D掃描和機器人技術,不僅生產效率提升5倍以上,人工干預減少99%,產品合格率也穩定在98.5%以上。”該公司董事長司向良介紹,企業輸出的線束制造標准已覆蓋長三角50余家配套企業,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除了智能化生產線,常州高新區的智能工廠還通過輸出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區域智能制造水平整體提升。

常州星宇車燈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車燈MES系統可在10分鐘內重排生產計劃,通過供應商協同平台,自動同步給上游原材料供應商。該公司與賽意信息聯合打造的“汽車零部件工業互聯網平台”,已接入200余家供應鏈企業,帶動產業鏈數字化水平整體提升,成為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項目。

在維爾利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樓智慧水廠平台的大數據駕駛艙上,全國各地合作水廠的生產參數、設備狀態、能耗指標等數據實時跳動。“傳統污水治理依賴‘師傅帶徒弟’,加多少藥劑、能耗物耗怎麼管理,經驗難以標准化復用。”該公司監事會主席兼黨支部書記朱衛兵說,如今智慧水廠運營管理平台能根據水質自動計算曝氣強度、藥劑添加量,實現遠程控制、自動預警。

“系統每天監測水量、水質等數據,積累足夠樣本后能提前7天預警工序波動,員工在手機上就能校准參數,避免跑冒滴漏。” 朱衛兵介紹,目前該平台已服務國內50余家水廠,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覆蓋全國80%大中型城市。

以智能化轉型為抓手,常州高新區企業在提升自身效率的同時,更通過技術輸出和經驗共享,成為釋放區域制造潛能的關鍵主體,筑牢向“智造強區”邁進的根基。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