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

一場持續15年的人才盛會,給南通帶來了什麼?

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
2025年07月26日08:55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才涌江海潮正勁,人才選擇南通,南通定不負人才。”7月12日,第十五屆江海英才創業周開幕式上,江蘇南通向全球英才發出邀請。

彼時,南通國際會議中心內,包括兩院院士、各類高層次人才以及海歸、科技工作者等在內的600余人相聚紫琅湖畔,共赴一場持續了15年的創新創業嘉年華。

這場始於2011年的人才盛會,見証了南通從“人難聚”到“人才高地”的華麗轉身:2015年至今,當地人才資源總量增加52萬,達到172萬人﹔高層次人才增加7.1萬,突破14.3萬人﹔海歸人才總量接近5000人。

第十五屆江海英才創業周開幕現場。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平台筑基:政策托舉創業路

“讓人才當主角、站 C 位”,是江海英才創業周一以貫之的鮮明導向。這背后,是一套從政策設計到落地服務的全鏈條支撐體系。

時間拉回到2009年,南通率先推出“江海英才”重點人才計劃,以資金補貼、平台支持等組合拳吸引高層次人才。兩年后,江海英才創業周應運而生,成為破解人才外流、創新動能不足的關鍵抓手。15年間,這一平台累計資助人才(團隊)913 個,投入超10 億元,讓“政策紅利”真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創業動力。

勢加透博潔淨動力如皋有限公司的成長,是當地人才政策賦能的生動注腳。該公司董事長張學鋒作為“江海英才”項目入選者,創辦企業5年來,累計獲得省、市、縣三級人才補助630萬元,就連創業初期的600平方米辦公場所,也是地方政府免費提供的。

“政策托底讓我們敢闖敢試。”張學鋒說,公司近三年營收實現從200萬元到7000萬元再到1億元的三級跳,“我們還拓展出氣懸浮冷媒壓縮機的新賽道,已經與多家行業頭部企業達成合作。”

海歸博士李小衛的“跨界”選擇,同樣印証著南通對人才的禮遇。2022年,任職於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尼康超高分辨率成像中心的他,受邀參加當年的南通江海英才創業周。活動中,南通的政策誠意和創新生態深深打動了他,最終果斷辭去教職,攜科研技術來南通創辦了詒福生物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我們不僅獲得市級‘江海英才’200萬元、崇川區‘紫琅英才’150 萬元、省級‘雙創人才’100萬元的疊加扶持,政府還幫忙解決了5套人才公寓。”李小衛說,現如今,公司已經組建起一支20人的團隊,專注生物全組織3D成像技術研發,年產值也從起步階段的不足百萬元增至今年預計500萬元,產品還成功打入海外市場。

政策的迭代更顯誠意:從早期“江海英才”的普惠性資助,到2023年增設“攀峰人才(團隊)”計劃,對頂尖項目給予1000萬元攻關資金和100萬元安家補貼,再到今年新增對人工智能領域重大頂尖項目給予最高1億元資助,並設立“AI人才通8條”“歸國人才通9條”。截至目前,南通市人才資源總量已突破170萬人,14萬高層次人才、4000多名海外歸國精英在此扎根。

南通“千企萬崗”招聘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生態“圈粉”: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

如果說早期的江海英才創業周聚焦“引進來”,如今則已升級為“引才—落地—成長”的全鏈條生態平台。通過江海英才創新創業大賽與創業周聯動,南通構建起“以賽引才、以產聚才、以情留才”的生態閉環,讓人才不僅“引得進”,更能“長得好”,最終反哺城市產業能級躍升。

江蘇鐳利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的成長軌跡頗具代表性。2023年,該公司創始人劉雷帶著光刻膠膜項目參加第二屆江海英才創新創業大賽,斬獲二等獎及400萬元資金扶持后,在蘇錫通科技產業園扎根。項目投產第一年,企業營收就突破700萬元。

“是大賽成就了我,讓我在南通找到了適宜創業的天時地利人和。”劉雷說。據統計,四屆江海英才創新創業大賽累計吸引2200多個項目參賽,其中365個項目落地南通,獲得省、市、區三級資助超6億元,創造銷售收入13.5億元。

去年夏天,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智控學院系主任楊敬輝,將事業坐標鎖定南通啟東市。

“從公司注冊到場地保障,從政策對接到資源嫁接,政府工作人員全程‘陪跑’。”楊敬輝說,“這裡懂產業,更懂創業者。”南通、啟東兩級政府給予的300萬元資助,讓她的學術理想順利照進產業現實。

這份生態活力,還體現在對青年人才的全方位培育上。目前,南通形成了覆蓋大專至博士的 “3+2”津補貼體系,政策覆蓋人才購房、租房、生活補貼及就業、創業扶持,近兩年已累計發放補貼超11.5億元,惠及17.9萬人次。“江海青年卡”、免費青年驛站、靈活就業社保補貼等舉措,更切實解決了年輕人的后顧之憂。

如今,南通正以“江海英才”活動為支點,構建“季季有活動、全年不斷線”的服務體系。今年4月第三個南通“人才日”上,政策集成、產業協同、資金融通、人才聚智四個平台同步啟動,持續做好人才服務“后半篇文章”。

15年積澱,轉化為城市發展的強勁動能。據統計,南通僅創業類人才企業就累計創造銷售582.57億元、稅收29.5億元,培育出一批科創板上市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

“江海英才創業周持續賦能,南通人才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南通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陳林說,如今的引才聚才已從“階段性盛會”變成“常態化生態”。

(責編:趙登岩、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