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長江航道上,他們擦亮行輪的“眼睛”

劉益佳
2025年07月28日17:08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7月17日凌晨3點的大橋基地碼頭,長江南京航道處航道12103班組輪機長陶金平一行8人冒著風雨出航,為的是恢復兩座失常航標。等到作業結束返航時,時間已到6點30分。

陶金平所在的班組負責南京地區上起中山碼頭、下至新生圩共計14.6公裡長江干線航道以及23公裡其他航道的建設、運行、維護工作。這其中,航標維護是平常而又重要的一環。

航標在船舶航行中發揮著標示航道、預警危險等重要作用,被稱為行輪的“眼睛”。陶金平說,雖然航行參考圖、導航設備等輔助設施已經相當完備,但對於船舶駕駛員來說,“看到實體的浮標總是會更安心、更踏實。”

工作人員正在維護失常航標。人民網 劉益佳攝

工作人員正在維護失常航標。人民網 劉益佳攝

每年6到9月是長江流域的汛期。期間,水流湍急、船舶操作困難,又常伴高溫、強對流等極端天氣,航標失常數量激增。據統計,汛期航標失常數量約為枯水期的3到4倍。

南京長江大橋是陶金平工作轄區內最重要的護航對象。為了確保航道暢通有序,橋區內航標更為密集。相比通常2-3公裡一座航標的密度,南京長江大橋約3公裡橋區航道共設置有16座實體航標。

“現在可以運用信息化手段輔助調標工作。”陶金平說,航標技術人員專門建立了數字航道航標運行狀態評估系統,他們能夠通過評分高低,在系統中迅速“捕捉”偏移位置較遠或擺動幅度較大的航標,在惡劣天氣來臨之前,結合日常工作提前主動維護,減少航標失常、被動開航情況的發生,提升航標維護質量。

走進輪機長工作的機艙,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熱和吵。20多平方米的密閉船艙裡,3台大型機器轟鳴,噪音超過100分貝,想溝通只能面對面喊話。在機艙工作久了,陶金平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放高嗓門,聽力也比普通人差一點。

機器運轉時,船艙溫度能達到50℃,即便開空調的效果有限。為了確保儀器運轉正常,陶金平每隔20分鐘就要從監控室到機艙檢查,“進去待個三五分鐘,得十幾分鐘才能把汗止住。”陶金平笑著說。

陶金平在機艙工作。長江南京航道處供圖

陶金平在機艙工作。長江南京航道處供圖

到了晚上,因為要減少船舶駕駛時額外光源的干擾,航道班組都是在漆黑環境下作業。陶金平剛工作時最怕晚上出航,風聲裹著江濤水浪敲擊耳膜,“聽到就一身冷汗”。

在失常航標恢復中,單船浮標翻扣是危險的情況,需要工作人員在船身首尾兩端重新系上繩索后再將單船浮標拉正。船底濕滑,人站在上面稍有不慎就會落水,陶金平和同事們作業時需要探出大半個身子。一個大浪打過,江水濺到臉上,水珠混著汗水糊住眼睛,烈日下皮膚被晒得發紅發燙,再被江水一浸,火辣辣地疼。

航道班組正在長江大橋水域作業。長江南京航道處供圖

航道班組正在南京長江大橋水域作業。長江南京航道處供圖

完成工作任務的空隙,陶金平喜歡在甲板上遠眺。站在船上,向下看是滔滔江水,向前看是萬家燈火。作為堅守一線20多年的航道人,陶金平說,航道維護是長江航運的基礎性工作,隻有把基礎工作做好,才能為長江航運提供更多便利,暢通高效的航運網才得以不斷織好織密。

(責編:耿志超、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