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海安“科技紅娘”架起產創融合橋

2025年07月30日12:35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近日,南通市高端裝備產業科技鎮長團(海安團)團員楊萬扣的一次精准對接,幫助當地兩家科技型企業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據了解,自2012年首批科技鎮長團進駐以來,海安市135名團員以“科技紅娘”的角色定位,架起高校院所與產業發展的“黃金通道”,累計推動建立校企合作平台3個,促成產學研項目130余項,引進科創人才項目86個。

南通技術轉移轉化中心項目簽約現場。海安市委組織部供圖

南通技術轉移轉化中心項目簽約現場。海安市委組織部供圖

賦能產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過去按地域分片,現在圍著產業轉!”海安市第十七批科技鎮長團團長施金華手持最新產業鏈圖介紹。近年來,海安打破地域限制,按產業領域組建6支專項服務團隊,團員們帶著“技術需求清單”奔赴上海交通大學等30余所高校,成功促成22個關鍵技術項目落地,預計年新增產值8000萬元。

在海安開發區科創園,由劉超等團員牽線籌建的“海安上海交通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正加速成長。這裡已從“挂牌機構”蛻變為集中試基地、產業基金於一體的“創新苗圃”,吸引5個創業團隊帶著技術成果拎包入住。“從場地協調到資金對接,從技術攻關到市場開拓,每一環都是歷任團員‘接力棒’的精准傳遞。”園區負責人說。

從技術難題到產業突破,往往隻差一個橋梁。團員李波波的辦公桌上,碼放著12家企業的技術需求檔案,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她,在江蘇博聯碩焊接技術有限公司了解到技術瓶頸后牽頭組建專家團隊,目前已完成技術方案論証,有望幫助企業年增營收超800萬元。

這種“靶向”服務在海安遍地開花。團員余敏化身產業橋梁,助力南通與意大利帕多瓦大學深化交流,促成南通技術轉移轉化中心順利簽約。團員顧繪推動建立“鄉村振興社區學院”和“大學生助農實踐基地”,在他的指導下,海安市成立農產品聯盟,打響了“蘇華海安大米”品牌,大米價格從每斤2元漲到每斤4元,每畝效益翻番。

海安高校院所行——走進江蘇大學活動現場。海安市科技局供圖

海安高校院所行——走進江蘇大學活動現場。海安市科技局供圖

薪火相傳,筑牢人才與創新根基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科技鎮長團的接力傳承更體現在人才梯隊的持續建設與創新生態的不斷厚植上。

今年年初,一場特別的聘任儀式在海安舉行。30位歷任科技鎮長團團長及團員接過“新質生產力發展指導員”聘書,老團員代表馬自勇說:“我們人雖離任,但發展的接力棒不能斷,要促成更多強鏈補鏈延鏈項目落地。”

“高校‘海安日’、海安高校院所行……每年20多場活動就是我們的平台,通過這些活動,我們帶著企業‘按圖索驥’對接重點院校專家。”施金華道出了“離任不撤離”的關鍵。

在歷任科技鎮長團的接續推動下,海安上海交通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十年間孵化項目22個﹔南京大學海安高新技術研究院推動建設的磁性材料創新中心,獲批“江蘇省院士專家(磁性材料)產業創新中心”。

如今,“科技紅娘” 們仍在產業鏈上接續奮進,讓創新接力棒持續傳遞,人才紅利不斷轉化為發展動能。(徐力)

(責編:龔世俊、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