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多路商業夾擊下,南京一批大型商超“變臉”新開

2025年08月01日06:59 |
小字號

長江十二城之“景德鎮城區”。 蔣文超 攝

長江十二城之“景德鎮城區”。 蔣文超 攝

原題:多路商業夾擊下,南京一批大型商超“變臉”新開——

爆改,大賣場“改”向何方

7月29日,南京大行宮地下廣場全新投用,這片由原家樂福超市改造的4萬多平方米地下空間,轉型為以長江城市文化為主題、服務長江路旅游一條街的旅游集散中心﹔5天前,大橋南路另一處由家樂福超市改造的樂福裡社區商業綜合體,也已熱鬧開業。

在南京,家樂福、沃爾瑪、歐尚等一批大賣場接連閉店,有的轉型為文旅綜合體、鄰裡中心、城市奧萊,有的則恢復成地下停車場。在新一代綜合體、線上零售、便利店多重夾擊下,傳統大賣場已普遍走到轉型調改關口。這類主營生鮮與日用百貨的倉儲式超市,“生存空間”何在?又該如何轉型?記者展開調研。

五天內兩家改造項目接連開業

7月29日,記者探訪大行宮廣場,封閉一年多的施工圍擋已全部拆除。從廣場入口沿旋梯下行,長江沿線12城地標以濃縮寫意的方式,凝練成一個個“長江主題城”。武漢熱干面、重慶火鍋店及南京“長江南北貨店”等老招牌齊聚,讓人一站式體驗沿線城市風土人情與特色美食。4萬多平方米場地被精細劃分為1萬平方米旅游服務區、3萬多平方米停車場(可同時停靠500多輛小車、50多輛旅游大巴),成為集停車、城市文化展示、特色商業於一體的旅游集散中心。投資方代表於鐳介紹,3000萬元投資改造聚焦長江城市主題,呼應地上長江路重磅文旅資源,地下一層設文旅展區,二層停車區融入江水波紋投影等元素。

與之呼應,歇業兩年的大橋南路家樂福店已變身2萬平方米的樂福裡社區商業綜合體。“開業5天,盒馬每天到客量三四千人,營收50多萬元,前3天晚高峰我們還採取了限流措施。”曼度樂福裡項目負責人蔣海峰向記者介紹盒馬NB店運營時難抑興奮,這家主力店開張即火,為樂福裡改造轉型打響了頭炮。

27日上午10點,天已很熱,記者現場看到,盒馬NB店內人頭攢動,19.9元一隻的烤雞,12.9元一筐的雞蛋,40多元一盒的瑞士卷……這些盒馬“人氣商品”裝滿了顧客小推車。“家樂福陪伴了我們20多年,好是好,就是買個小東西都得繞一大圈,現在開了盒馬NB店,逛一會就買全了,東西便宜、品質還好。”多倫路小區王阿姨的感受,道出了改造后的便利—— 一樓除盒馬店外,還將有鄉村基、達美樂、小菜園等一眾餐飲店、小酒館,主打家常美食、好吃不貴,一兩百元可小聚,一二十元也能吃好吃飽﹔樓上貨場則重構為台球、網吧、量販式KTV、美容健身等業態,滿足日常需求。

“告別大賣場,我們以‘小而美’‘小而全’打造社區居民‘第二個家’。” 蔣海峰表示,裡裡外外都進行了大改造:風格更親民,立面走商務休閑風,營造年輕人喜歡的鬆弛感﹔臨街辟出很寬的機動車停車區,南廣場停車場變“公園 + 市集”——日間是市民休憩的口袋公園,夜間一鍵切換為夜市市集,精准適配社區生活。

傳統大賣場為何走到轉型關口?

在南京城北,家樂福曾是“地標級”存在。“大橋南路店2000年開業,是家樂福在南京的首個旗艦店,那時我們坐車下大橋,看到家樂福大樓,才覺得進了城。”曼度樂福裡項目助理戴桂玲回憶,本世紀頭10年,這家店輻射下關、鼓北和橋北,鹽倉橋公交樞紐的客流提著大包小包擠公交,成為當時一景。

然而隨著周邊綜合體紛紛布局,尤其是55萬平方米的弘陽廣場落戶橋北商圈,大批客群被分流﹔加之自身商業場景落后,活力持續衰減,最終在2023年閉店歇業。

類似的故事在城市中心同樣上演。家樂福元通店、樂客多北極閣店都曾利用地下廣場開設賣場。但城市中心不是居民集聚區,辦公商務人群也非大賣場目標客群,如今這些倉儲超市都已閉店轉型,地下空間改為“停車+奧萊或游藝”的多元業態。

沃爾瑪也面臨同樣際遇:鼎盛時全城有6家,如今隻剩虹悅城店1家。“主因還是綜合體和線上零售的雙重擠壓。”南京市秦淮區商務局商業流通科科長祝小蕞認為,傳統賣場空間局促、場景單一,難以抗衡規模更大、業態豐富的綜合體。像新街口沃爾瑪經營面積才8000平方米,周邊購物中心林立,地下也都開出超市,年銷售額從2億元下滑至歇業前的8000萬元﹔夫子廟長樂路沃爾瑪距離三山街水游城、萬象天地僅一兩個街區,后者無論是消費場景還是經營品類,都更具吸引力。尤其是萬象天地建成完全開放的綜合體,對沃爾瑪形成碾壓之勢。

因“地”制宜轉型破局尋答案

閉店之后路在何方?“家樂福大行宮店、大橋南路店的改造,給出了‘因地制宜’的答案。”南京市商務局流通發展處副處長李堅認為,市中心大賣場轉型后應立足商圈定位,補強中心功能,外圍大賣場可以轉型社商綜合體、鄰裡中心,融入“15分鐘社區生活圈”。

在北京,國展家樂福閉店后,從傳統賣場轉型為兼備多元功能的社區市集,聚焦周邊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融入便民服務、生鮮零售等業態,成為扎根社區的消費新場景。南京繼家樂福大橋南路店改造為社區商業綜合體后,邁皋橋沃爾瑪則借鑒家樂福大橋南路店改造經驗,將建成“玲瓏裡”鄰裡中心,聚焦“剛需、高頻、日常”,吸引周邊20萬居民。“隻有深耕社區,融入‘1公裡社區生活圈’,才能轉型成功。”南京棲霞區邁皋橋街道招商科主任熊韡說。

核心商圈大賣場則向文旅功能轉型。在新街口,沃爾瑪已被一街之隔的蘇寧電器接盤,改造為線下體驗店AB館﹔夫子廟沃爾瑪正變身“長樂坊”文旅綜合體,以科舉文化展示為主題,將引入200多家國潮零售、妝造旅拍、非遺集市等,建成后不僅是夫子廟的旅游配套,還將和老門東、小西湖等板塊串聯成旅游線。

除了空間功能的重構,業態模式的創新同樣為傳統大賣場注入新活力。

調改創新 撕開突圍新空間

傳統賣場紛紛閉店轉型之際,新一代城市綜合體正“高歌猛進”。從去年底至今,南京已有雨花萬象天地、紅山招商花園城、河西金陵天地等一批“10萬平方米+”的綜合體開張,今年下半年還將有華貿中心、新城市廣場二期等綜合體投運。記者注意到,全年新增的140萬平方米商業載體中,已難覓大型商超的身影。

曾經,大型超市是城市商業版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周末帶著全家去逛超市,是許多人的生活習慣。如今,這些曾經熙熙攘攘的商業空間正悄然褪去昔日的繁榮。2024年國內零售業數據顯示,全國大型連鎖超市門店數量同比減少8.7%,關店數量達到1263家,創下近10年新高。樂購、歐尚、家樂福等國際零售巨頭紛紛收縮中國市場,本土超市品牌也面臨經營困境。

大賣場真的走到“盡頭”了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同為大賣場業態,沃爾瑪旗下南京山姆雨花店已吸納16萬會員,客單價平均500元,6個雲倉覆蓋全城配送,年銷售額達27億元。

會員店通過綁定中高端客群,提高復購頻率,拓展線上配送,顛覆了傳統賣場營銷模式,成為一些城市大賣場的調改方向。在上海,沃爾瑪寶山店變身山姆會員店。借鑒山姆經驗,在我省,連鎖巨頭大潤發主攻三四線城市,2023年起在揚州、常州等地連開5家M會員店,2024年又將南京應天大街歐尚賣場改造為會員店。

改造后的南京大潤發M會員店讓人耳目一新:金剛砂地面搭配雙過道(寬度可容兩輛小汽車並行),吊頂全部掀掉后層高從5米抬高到7米多,商品減量優選、減少堆頭,並設立后補式陳列區、步入式冷藏區,空間高大軒敞,視野開闊。“我們把超市當作客廳來布置,就是為了提高舒適度。”當日值班副總經理瞿啟華說。

在學習山姆的同時,大潤發M會員店融入“本土化創新”:自研適合南京人口味的烘焙熟食,並設立餐吧區,為顧客代加工海鮮、牛排服務。摒棄會員店大包裝造成的“一半用一半扔”浪費,對包裝商品減量。

改造前,歐尚賣場年銷售不到1億元,變身大潤發M會員店短短一年半,已發展會員2.5萬個,年銷售兩三億元。大潤發M會員店揚州店年營業額更達四五億元,今年還將開出泰州、鹽城會員店。

傳統大賣場普遍存在通道狹窄、堆頭遍布、商品種類繁雜的問題。而5月23日開業的永輝超市南京首家胖東來調改店(江北新區龍湖天街店),通過取消強制動線、上探供應鏈並大舉投放自有品牌,商品汰換率過半,受到市民歡迎。

記者28日晚探訪發現,過道拓寬不少,購物線靈活自如,貨架高度降低,超市人頭攢動卻井然有序,連小朋友都能輕鬆取到商品。“爸爸,大家都推薦這款果汁,說是必買款!”一個小男孩劃動著小紅書頁面對一起逛店的父母說。“烘焙、熟食、生鮮區面積大,還用地墊劃分邊界,很好找,還能免費二次加工,海鮮打氧加冰,肉禽切絲、剔骨、絞肉,的確用心了。”生鮮加工區許多顧客排隊領取加工后的生鮮,很是滿意。

6月13日,胖東來江寧萬達廣場店開業,同樣是人山人海。主城龍湖天街店也即將開出第三家店。

借鑒會員店與“胖東來”經驗,南京蘇果、大潤發也紛紛嘗試調改:華潤蘇果清涼門店增加烘焙、熟食、海鮮比例,面包、烘焙等採用小包裝﹔由於區位較好,大潤發在南京的多家大賣場依然有兩億元左右的年銷售額。

“看到眾多大賣場閉店轉型,就認為倉儲超市會退出市場,是一種短視思維。”祝小蕞認為,盡管受到城市綜合體與生鮮便利店的雙重夾擊,但大賣場以經營生鮮和日用百貨為主,比綜合體更專業、比便利店有價格優勢,只要鎖定目標市場主動創新求變,就能在激烈競爭中搏殺出一方天地——大潤發M會員店、永輝調改等,正是鮮活例証。(顧巍鐘 唐悅 何千晨)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張鑫、龔世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