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冰火”24小時

任曉燃 余樂 梁明
2025年08月01日08:28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這個周末,“蘇超”第八輪即將打響,南京隊輪空。回想起南京隊上一個主場,制冰企業負責人陳坤不由得來了神:“我們緊張得跟打仗一樣!”

7月5日晚,南京隊主場對陣蘇州隊,現場60396名觀眾創下“蘇超”開賽以來最高入場紀錄。酷暑加之人多,賽場降溫成為必備之策。於是,就在賽前24小時裡,陳坤的制冰廠完成了一場與時間的極限賽跑。

時間撥回前一天下午3點,南京市江寧區祿口街道的制冰廠裡,陳坤收到“蘇超”組委會的消息:臨時將冰塊訂單從600條增至近1萬條,交貨截止時間為7月5日晚上7點前。

“平時日產七八千條就到極限了。”陳坤皺了皺眉頭,扯下牆上的生產排班表,當即決定:停掉60%常規訂單、緊急聯系周邊友商調貨、生產線24小時不停轉。

記者在制冰車間裡看到,自動化生產線上,整齊排列的金屬模具吊起后注滿水,再緩緩浸入制冰設備。據了解,8—12個小時后,冰塊凝固成型,模具再度被吊起移至常溫水池浸泡,“滋啦”一聲,冰塊脫離,順著傳送帶滑向分揀區。

“一塊工業冰的規格為90×40×20厘米,常溫下可保存約10小時。”陳坤解釋,賽事組委會最初計劃在場館入口放置冰塊,但由於氣溫持續攀升,原定數量難以達到理想的降溫效果,隻得臨時加單。

為何選擇工業冰?“像奧體中心這類大型場所,空調等制冷設備難以低成本實現整體降溫,而大體積、凍透充分的工業冰就像蓄能電池,能緩慢釋放冷量。”陳坤說,相比普通冰塊,工業冰制備時間更長、溫度更低,分子結構更緊密,蓄冷能力更強,同時,冰塊的視覺沖擊還能給觀眾帶來心理上的涼意。

7月5日凌晨3點,制冰廠內溫度與室外相差無幾。工人馮師傅快步走向制冰池,和工友們一起將傳送帶上的冰塊徒手推進物流車廂。“一想到這些冰塊給‘蘇超’做保障,大伙兒並不覺得累。”馮師傅說。

冰塊制好后,冷鏈運輸車已排隊等待。“車廂裡都設置了保溫層,能延緩冰塊融化。”陳坤介紹,從工廠到南京奧體中心單程35公裡,他臨時調集了10余輛運輸車和30多名裝卸工人,分凌晨、上午、下午三個批次運輸,每位司機三輪往返,至少行駛200公裡。

僅憑自家產能遠遠不夠。陳坤又連夜協調合肥、上海等地的友商調冰,“大家一時間都拿不出這麼多,我們就從這家裝半車,再到那家補半車。”

凌晨4點20分,首批冰塊到場,裝卸工們用保溫棉將冰塊包裹起來,待傍晚再攤開。

晚上6點20分,全部冰塊送達,此時場內氣溫39攝氏度。為防融化導致人員滑倒,他們將冰塊裝進冰桶,兩人一組抬至各層看台。

比賽開始后,看台上的冰塊漸漸化成半透明,水珠順著棱角滴落。球迷們搖著扇子,涼意混著熱辣的吶喊聲在賽場流動。從制冰廠流水線到賽場各個角落,上千雙手的接力,讓高溫下的比賽透著一股清涼。

當天21時05分,比賽結束的哨聲吹響,觀眾有序退場,工人們開始回收冰桶、傾倒積水、清理場地……當最后一輛貨車駛出南京奧體中心時,天邊泛起魚肚白。

(責編:張鑫、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