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南京江北新區沿江街道:長江之畔激蕩產城人文融合新活力

2025年08月06日09:12 |
小字號

航拍南京江北新區沿江街道。沿江街道供圖

航拍南京江北新區沿江街道。沿江街道供圖

提起南京江北新區沿江街道,很多人會想到3號線地鐵過江第一站——“柳洲東路”地鐵站。早晚高峰的人潮、密集的住宅群,讓這裡成了城市煙火氣的代名詞。而距離“柳洲東路”地鐵站3公裡的沿海創中心,各家企業研發熱火朝天,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杏湖產業園則依托生態優勢,逐步發展起了低碳產業。

如今,這片土地上,既有市井生活的熱鬧喧囂,更有產業創新的蓬勃脈動。

交通動脈,激活城市煙火氣

清晨7點,柳洲東路地鐵站已經迎來通勤人潮。作為地鐵3號線過江第一站,這個站點日均客流量接近10萬,是南京最繁忙的地鐵站之一。早餐攤升騰的熱氣與行色匆匆的腳步交織,構成了沿江街道最具標志性的晨間圖景。

沿江,因長江而得名。如今走在街頭,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長江邊的一個小鄉鎮。

不斷完善的交通網絡徹底改變了這片土地的面貌——地鐵3號線、S8號線穿境而過,江北快速路、浦泗立交、浦儀公路、八卦洲大橋架起跨江通途,大大縮短了沿江與周邊地區的時空距離。如今,從沿江出發,15分鐘可達新區核心區,30分鐘能抵江南主城商圈。

交通便利帶來的不僅是人流,更是城市配套的升級。昔日的城市邊角地變身為“幸福角落”。清晨的杏湖公園裡,晨練的居民漫步湖邊棧道﹔傍晚的口袋公園裡,孩童的歡笑聲此起彼伏,生態優勢轉化為觸手可及的幸福感。京新鄰裡中心、新星裡、1914商業街等“沿江商圈”人頭攢動,各類餐飲、娛樂、購物業態一應俱全。

密集住宅區裡升騰的炊煙,地鐵站裡涌動的人群,超市商場中的消費熱度,共同構成了沿江的城市煙火氣。

T81文化科技產業園。沿江街道供圖

T81文化科技產業園。沿江街道供圖

產業迭代,微生態圈聚力生長

中昇建機的塔吊巍然矗立,馬勒零部件成為全球領先的汽車行業供應商,東屋世安的智能鎖具守護萬家……這些“90后”老牌企業以精湛的制造工藝和創新能力,為沿江工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江北新區直管區的重要板塊,沿江緊鄰研創園、生物醫藥谷等大平台、大園區,背靠南鋼等產業巨頭,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業微生態圈。

依托毗鄰南鋼集團的產業優勢,一批循環經濟及鋼貿產業集群正在加速發展,新一代產業力量接力前行。南鋼嘉華的高爐礦渣正通過智能化生產線“變廢為寶”﹔金瀚環保科技深耕南鋼集團節能環保管理、技術和項目﹔圖祺再生資源則主要從事廢金屬破碎產生的尾料回收、分類分選、加工銷售。

近年來,沿江街道挖掘城市發展的更大空間,通過聚焦現代服務業及都市工業等實體經濟,打造了都市經濟園、沿海創中心、三鑫科創園、T81文化科技產業園、杏湖產業園等科技服務、商務服務集聚的特色樓宇。去年開園的杏湖產業園聚焦“雙碳”戰略,重點布局金屬材料、特種功能材料、氫能與儲能材料“三大賽道”,已吸引總投資29億元的南鋼焦化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

沿江街道一處口袋公園。沿江街道供圖

沿江街道一處口袋公園。沿江街道供圖

智匯沿江,產城人共筑活力生態

人口數據的增長,印証著沿江的吸引力。數據顯示,街道常住人口由2015年的15萬增長到現在的36.8萬,眾多新沿江人在此安家

在今年3月舉辦的“創贏沿江”大賽中,吸引了來自國內外57所高校的136 余個項目參賽。其中斬獲一等獎的國內首創整盤氣吸式精量育秧播種流水線將落地沿江,實現了參賽人才向產業人才的有效轉化。如今,一場場聚焦前沿領域的創業賽事,為青年創客搭建成長平台,成為激活人才潛力的“催化劑”。

從最初的創業推介會初步嘗試,到擴容成立“1+10+N”創新創業就業戰略聯盟,再到舉辦創新創業大賽,沿江逐步構建全鏈條“雙創”生態,走出“政府搭台、人才唱戲”的模式。人口結構的年輕化,也為產業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在為創新人才鋪就逐夢之路的同時,沿江街道也用心為居民編織就業服務網。街道搭建就業橋梁,促進人力資源與企業用人需求精准對接﹔常態化舉辦招聘會,邀請轄區內企業現場入駐,將崗位送到居民“家門口”﹔開設涵蓋陪診、育嬰、面點等領域的免費技能培訓班,幫助居民提升就業競爭力。

今天,在沿江,36萬居民的生活半徑與產業半徑逐漸重疊,產、城、人的良性循環,鋪展出街道高質量發展之路。這裡既是承載安居夢想的生活場,也是孕育新技術、新產業的創新極。

來源:南京江北新區沿江街道

(責編:耿志超、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