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嗎·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一線直擊:老舊小區“飛線”困局

江蘇省鎮江市主城區,坐落著一片老舊居民區——花山灣新村。
近日,市民張先生(化名)到花山灣新村三區走親戚,快到單元樓門口時,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驚住了——飛線像蜘蛛網一樣從各層窗戶甚至從電線杆上飛線下來,接入狹小的電動自行車車庫。他從親戚那裡得知,小區缺乏配套充電設施,這種飛線充電方式在整個花山灣新村幾乎成了“標配”。
張先生深知消防安全的重要性,為此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留言,希望當地重視飛線充電問題,盡快規劃建設集中充電點,消除相關隱患。
網友留言截圖
飛線如蛛網,原因何在?
花山灣新村位於鎮江市京口區花山路兩側,以花山路為界分別歸屬兩個街道,其中健康路街道大學山社區管轄單號區(一、三、五、七、九區),大市口街道古城社區管轄雙號區(二、四、六、八、十區)。
據京口區住建局提供的信息顯示,花山灣新村的樓房集中建設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樓房290多棟,居民6400多戶。在這裡,電動自行車幾乎是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
居民從樓上拉線進入電動自行車車庫充電。 人民網 崔小倩攝
據多位花山灣新村一區居民介紹,過去,每棟樓下設有開放式自行車棚,一般三戶共用一間﹔隨著電動自行車的普及,居民們將車棚分隔成若干獨立隔間,改作電動自行車車庫,各家即從樓上拉出電線,接入其中。
電動自行車車庫內部。 人民網 崔小倩攝
此外,樓道充電的現象在花山灣新村也輕易可見。在三區26幢樓道口,就在“禁止飛線充電”警示牌旁邊,一根從六樓垂下的電線正在給一輛電動自行車充電,右側還停放有兩輛,樓道被擠佔后僅容一人通過。
電動自行車停放在樓道內飛線充電。 人民網 崔小倩攝
對飛線充電的安全隱患,居民們擔心卻又無奈。在花山灣新村六區,一對年輕夫妻說:“小區裡住了不少老人,還有一些在附近上學的孩子。暑期還好,一旦開學,花山路常堵得水泄不通,這時候電動自行車就成了最實用的交通工具。”
充電設施缺口待補,誰來破題?
偌大一片居民區,究竟有沒有配套既方便又安全的充電樁或充電棚?
走訪中,花山灣各片區居民普遍反映小區內沒有配套這些充電設施。京口區住建局物業管理中心主任張明輝坦言,花山灣新村建設年代較早,並未預留足夠的空間,老舊小區充電棚的建設確實存在缺口。
大學山社區黨委書記蔣艷美介紹,社區曾計劃在花山支路安裝充電樁,由於道路兩側長期被商販佔道經營,導致項目無法落地實施。“我們只能在各個小區樓下張貼警示標語,提醒居民不要私拉電線充電。”她說。
不過,在大市口街道辦相關負責人看來,盡管已經盡力宣傳,但在居民的實際生活需要面前,收效甚微。
2024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方案》。江蘇省隨后部署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其中即包括對居住區的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建設改造工作。
目前,鎮江市京口區消防部門正聯合街道、社區積極開展勸導,通過真實案例對轄區群眾不斷開展警示宣傳教育。不過,京口區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白天龍坦言,徹底解決違規充電問題需要多管齊下,首先要通過合理規劃,設置合規的停車充電場所,設定老百姓能夠接受的充電費用,再通過不斷的宣傳引導才能妥善解決此類問題。
在老舊小區飛線治理問題上,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街道應承擔起“吹哨人”角色,及時將基層發現的問題和有關部門溝通,共同商討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地方政府可以考慮引入市場化力量推進公共充電棚的建設,讓有意願的民營企業參與進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