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覆蓋率超97%

原題:全省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覆蓋率超97%
將運動空間“嵌”入城市肌理
8月8日是我國第17個“全民健身日”,江蘇大地處處涌動著運動熱潮。漫步全省各地,從晨曦微露的社區健身廣場,到華燈初上的體育公園,隨處可見群眾運動的身影,形式多元的健身活動,正為江蘇人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全省體育場館全面實行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政策,城市體育設施“見縫插針”式布局讓健身場地觸手可及,“終身運動”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全省建成體育場地36.37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4.46平方米,“快樂運動”的健康生活方式已然成型。
場館惠民升級,打造“不打烊”運動空間
在持續高溫的暑期,游泳場館成為市民消暑健身的熱門去處,江蘇省五台山體育中心游泳館暑期日均客流量達1600余人次。8日正午時分,該中心游泳館免費開放,館外早已排起長隊。“特意提前40分鐘趕來,沒想到已經這麼多人。”成功領取免費泳票后,南京市民張思程興奮地表示,“比起待在家裡吹空調,游泳更健康。”五台山體育中心辦公室主任丁元介紹,該中心在8日當天推出長達20小時的“惠民開放接力”,清晨5點,體育中心的塑膠跑道已向晨練市民敞開,深夜12點,羽毛球館仍有運動愛好者揮汗如雨。這樣的惠民服務並非一時之舉。“我們場館全年開放不打烊,下屬各個場館均有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措施。”丁元表示,羽毛球館夜間10—12點的低收費時段尤其受到年輕群體青睞,16片場地基本處於滿場狀態。
在江蘇各地,體育場館將惠民開放從特殊日期的“優惠活動”升級為常態化運營。今年夏天,羽毛球等大眾運動項目持續升溫,場地預約常“秒光”,常州市奧體中心將去年新增的10片羽毛球場地日常面向社會“低免開放”。該館管理中心副主任江永表示,中心全年面向公眾開放,免費或低收費的健身場館、運動項目選擇多樣。揚州市游泳健身中心總經理助理黃鶯鶯介紹,場館及外圍健身步道全年對外開放350天以上﹔法定節假日、雙休日、寒暑假期間、全民健身日每天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時間8個小時以上。“低免開放”不僅讓市民健身成本大幅降低,也帶來體育場館的進一步“升級”。“我們正積極轉變運營理念,從單純場地開放向精細化運營轉型。”丁元表示。
“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已連續十年列入省政府年度民生實事項目。”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全省100個以上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
活化城市“邊角”,織就“10分鐘健身圈”
從專業的體育場館延伸到公園、社區和街角,全民健身篇章持續著墨於城市“邊角”,將其轉化為靈活實用的健身新空間。8月8日,夜幕下的江心洲E^3PARK體育公園燈火通明,2025南京市“全民健身日”主題活動在這裡啟幕,集賽事、展演、互動體驗於一體的體育嘉年華火熱舉行。這片曾荒草叢生的江畔空地,通過政府與規劃部門的“空間活化”巧思,化身為功能完善的健身寶地,自7月初投入使用以來已成為周邊居民的心頭好。“以前總覺得沒時間鍛煉,現在變成了一種享受。”南京市民張女士由衷感慨。像她一樣的周邊居民也真切感受到家門口的健身場地帶來的便利,“現在下班,拐個彎就有場地打球,再也不用出島了。”
今夏,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蘇超”)成為現象級體育賽事,在全省乃至全國掀起足球熱潮。在江蘇各地,橋下空間、社區空地、河岸綠地,一塊塊經過科學規劃的足球場地如珍珠般鑲嵌在市民生活圈中。南通市海安高新區的如海河大橋下,昔日被人忽視和遺忘的空間已蛻變為全封閉籠式足球場,射門框、照明燈一應俱全,周邊居民步行幾分鐘就能來場酣暢淋漓的比賽。吳江江陵高架運動中心,這片佔地近2萬平方米的橋下空間如今已成為多功能活動場所,其中包括兩片五人制足球場,上演另一種“速度與激情”。運營方“天奧體育”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試營業3天,日均接待運動納涼市民超1000人次,球場提前預約全滿。
目前,江蘇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覆蓋率已超97%,今年全省還將利用城市“金角銀邊”新改擴建1000片群眾身邊的功能性球場、200公裡健身步道。“鑲嵌”在城市肌理中的運動空間,徐徐展開現代都市的健康生活畫卷。
健身理念迭代,全齡運動“覺醒”
從“硬件”升級,到思維革新,全民健身浪潮推動運動理念轉向終身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這一變化在青少年體育培訓領域尤為顯著。走進常州棒壘球訓練基地,數十名青少年正在教練指導下進行專業訓練,主教練周晚碧告訴記者,這個暑期來訓練基地報名的人數有明顯增加,“現在家長的觀念有了很大改變,以前咨詢多是關注孩子能否出成績走職業道路,現在更看重培養興趣愛好和意志品質。”體適能培訓替代競技考級,青少年體育消費類型中“興趣類”佔比提升,這些變化並非個案。在全省各地,少兒體育培訓班常年火爆,網球、跑酷班供不應求,射箭、賽艇等以往的小眾項目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家長帶孩子嘗試。“現在我更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平衡。”南京家長劉靜表示,她為10歲的兒子選擇了跑酷和射箭課程,“這些運動能培養孩子的協調性和專注力,這錢花得值。”
隨著健康意識升級,更多人的健身觀念實現從被動參與到主動追求的轉變。在數字經濟賦能下,上班族使用智能穿戴設備和運動App記錄步數、打卡運動,通過排行榜、點贊等社交互動機制,開展步數比賽或健身挑戰,線上線下結合,使健身更具趣味和黏性。“現在每天都會通過小程序隨機組‘球搭子’,或者跟著直播跳健身操。”28歲的南京白領陳琳覺得,從過去為減肥、體檢達標而鍛煉,到現在主動健身,運動變得更有吸引力了。銀發一族的“潛力”也不可小覷,從廣場舞基礎班到柔力球提高班,老年人對運動技能的追求持續升級,全省各地老年大學運動課程報名火爆。在鹽城大豐區,由退休教師組成的門球隊每周定期訓練,隊長王建國表示:“現在講究科學健身,光跳廣場舞不過癮了,還要挑戰更有技術含量的項目。”
全民參與、全民共享,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眾將“每天鍛煉一小時”列為生活方式的新標配,江蘇不斷夯實全民健身基礎,推動群眾體育事業邁向更高質量發展階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