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鍛造工業“芯”動力

從傳統鋼鐵廠的“汗流浹背”,到智慧車間的“數據奔流”,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鋼”)的生產場景業已更新換代,工業軟件的應用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發力“十四五”,“工業軟件看南京”的招牌正在逐步叫響。作為第一座“中國軟件名城”,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規模去年達到8600億元,位居江蘇省第一、全國前列,工業軟件則加速邁向產業“金字塔尖”。
數據顯示,2024年,南京工業軟件規模278億元,約佔全省四成,擁有中國工業軟件優秀產品2件,江蘇省工業軟件優秀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推廣名單46件,已成功培育國睿信維、金恆科技、翼輝信息等重點工業軟件企業162家。
南鋼中板廠應用了金恆科技中厚板軋制力AI控制模型。人民網 王丹丹攝
不可小覷的5%
南鋼中板廠的軋鋼車間內,1000多度的鋼坯在軋機上呼嘯而過,后台電子屏幕上的數據流實時顯示:軋制力預測值准確率高達97%以上。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AI建模技術,去年底投入使用,讓工廠從過去憑經驗煉鋼變成靠數據運轉。”江蘇金恆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恆科技”)技術發展部副主任馬超介紹,該項技術上線后,全鋼種穩定性提升了50%以上,預測准確率提高了20%。
對南鋼而言,從制造轉型智造,2005年可謂起步階段的關鍵一年。
“20多年前,南鋼內部征集了16個管理創新課題,其中15個都需要信息系統支撐,就在2005年提出成立南鋼信息與自動化公司,也就是金恆科技的前身。”金恆科技副總經理李井先說,也是這一年,南京軟件產業規模增長到百億級,宣布建設“中國軟件名城”,並舉辦首屆“軟博會”,軟件企業有了展示、交流、合作及人才引進的平台。
從實體企業孵化而來,與城市產業共成長,李井先說:“從‘服務南鋼’到對外提供‘南鋼服務’,金恆科技將南鋼的數字化能力以產品化方式對外持續輸出,目前已形成7類200多個工業特色解決方案。”
走進大唐南京發電廠堆取料機的控制室,隨著工程師輸入參數,取料臂自動移到指定位置取煤。2021年,南京科遠智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遠智慧”)為其量身打造的“智慧電廠”,讓大唐南京發電廠每年節約標煤近1萬噸。
據科遠智慧無人化研發總監程傳良介紹,目前這套解決方案已更新至3.0版本,應用在全國各大火力發電廠,總體自動化投用率達96%以上,覆蓋了9成以上的工業場景。
“南京的工業軟件企業專注於深耕某一個領域,做行業的專精特新方案提供商。”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王磊認為,發展工業軟件能夠打通人才供給端和產業端,“向上游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向下游推動生產自動化、智能化,實現柔性制造與數據化管理,從而全面提升生產效率與質量。”
如今,南京的工業軟件重點企業產品涵蓋了研發設計、生產控制、經營管理、運營維護等各環節,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力能源、電子信息、鋼鐵等行業,部分細分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工業軟件表面是軟件,背后是工業,是工業企業推進智改數轉的關鍵。“相對於超8000億元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工業軟件佔比隻有約5%,但其作用不可小覷。”南京市工信局軟件和信息服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工業軟件賦能千行百業,智能制造越向縱深和高端領域推進,對工業軟件的需求就越迫切。
大唐南京發電廠堆取料機控制室內,“智慧電廠”系統有序運轉。受訪者供圖
以應用撬動未來
有業內專家指出,國產工業軟件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於應用推廣,缺乏真實應用場景的支撐,產品與用戶需求脫節后迭代緩慢,尚未形成良性循環。
“工業軟件在為行業輸出整體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勢必要打通各個關鍵環節,小而散就會導致技術和標准難以協同。”在南京市工信局軟件和信息服務處相關負責人看來,要從政策層面鼓勵制造業場景開放,不斷推動工業軟件產學研用協同攻關、集成驗証、應用推廣、產業集聚。
為此,2024年5月,南京在全國率先出台“關於加快發展工業軟件的實施意見”,為工業軟件應用明確了鋼鐵、石化、電子、裝備、能源、航空等六大關鍵行業,並提出到2028年,力爭工業軟件實現跨越式增長,工業軟件收入規模突破500億元。
為打造工業軟件應用策源地,當地在南京軟件谷和南京江北新區分別建設一個生態平台,即南京工業軟件應用創新中心和南京工業軟件雲工程應用創新中心。去年6月,南京工業軟件應用創新中心落地南京軟件谷﹔時隔一年,該中心在2025年南京軟件大會期間發布了智慧水務解決方案等3項創新成果。
在南京一家產業園區的泵房內,改造后的二次供水系統新安裝了智能控制設備,能實時處理傳感器數據,快速做出控制決策,確保供水不中斷。“這是我們打造的二次供水全國產化應用示范,通過控制水的波峰波谷,可減少15%以上的能耗。”南京工業軟件應用創新中心負責人李拓說,好的工業軟件是用出來的,操作系統發展的關鍵就在於不停地在應用場景中被使用和完善。
錨定把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打造成全市首個“萬億級”產業這一總體目標,今年以來,南京市重點推進產業規模提升、開源生態繁榮、場景應用牽引等九大行動,成立了人工智能(軟件)產業攻堅推進辦公室,通過一系列機制創新,加快將工業軟件打造為優勢新賽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