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連雲港:“蘇超微力”在非比賽日持續釋放

2025年08月11日15:34 |
小字號

當終場哨響,人群散去,連雲港市體育中心的燈光熄滅,足球場的喧囂被夜色收走。然而,在這座城市隱秘的血管裡,另一場經濟脈動卻正蓬勃不息——一張奶茶貼紙被游客晒到社交平台上,一袋文創產品被打包寄往南京,一份海鮮訂單在美團上被反復瀏覽。蘇超的余波,正以微小卻熱烈的方式,影響著城市商業的日常。這並非比賽日的短暫喧囂,而是“蘇超微力”在非比賽日的持續釋放。

蘇超“金字招牌”

讓小店從“默默無聞”到“自帶光環”

蘇超聯賽,對於參與其中的小微商家而言,首先是一塊分量十足的“金字招牌”。這份來自省級體育賽事的官方背書,為原本默默無聞的小店注入了強大的公信力與辨識度。

“贊助蘇超,貼個標簽,店就活了。”集慶海鮮酒店的老板蔣國慶的感慨簡單而有力。店內牆上顯眼的蘇超贊助標識,不再只是榮譽徽章,更是實打實的“吸金利器”。“這家可是贊助了蘇超的”,一句席間的介紹,成為顧客宴請朋友時提升信任感與自豪感的砝碼,無形中抬升了消費的價值認同。贊助商的身份,讓集慶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了更強的可靠形象。

左心房在全市的7家門店,日銷售達上千杯,奶茶杯上那枚小小的蘇超聯名貼紙,成了無聲卻有力的品牌大使,在顧客間傳遞,在社交平台流轉。非比賽日裡,蘇超的廣告效應並未休眠,而是化身無形的“指路牌”。來自淮安等地的游客們,正是循著這塊廣告牌的指引,在非賽時專程尋店打卡“高山雲霧茶”。蘇超的超高熱度,精准地將關注度引流至線下門店,成為持續獲客的源泉。

市區鹽河巷深處的禮遇文創店,店主劉姝含正小心翼翼打包一套蘇超主題的精致徽章,目的地是南京。幾個月前,這幾乎不可想象。“以前就是本地游客,現在不一樣了。”劉姝含指著小紅書后台的私信,“南京、淮安那邊的客戶,看到我給蘇超做的設計,主動找上門談合作。”蘇超平台賦予的曝光度和公信力,讓這家巷子深處的小店生意在近一個月內翻倍增長。曾經的地域壁壘被打破,蘇超的官方授權,如同一把金鑰匙,為她打開了原本遙不可及的區域市場。

非比賽日

小店生意靠“情”升溫

蘇超的魔力,遠不止於比賽日的90分鐘。左心房的奶茶貼紙、集慶酒店裡那句“贊助蘇超”的席間介紹、禮遇文創寄往南京的包裹,這些微小物件背后,是蘇超品牌對消費決策的深層觸動。當“蘇超”成為一個被認可、被談論,甚至帶有地域自豪感的符號,它所附著的商業體便獲得了信任溢價與傳播勢能。游客循廣告牌而來,老客因情感連接回歸,外地商家尋求合作——這些非比賽日產生的經濟行為,構成了“微經濟”穩定而持續的增量。

無論是左心房奶茶杯上的蘇超貼紙被本地老顧客自發展示、傳播,還是集慶海鮮顧客在席間特意提及“贊助蘇超”時的自豪語氣,都體現了蘇超成功激發了市民的地域歸屬感和榮譽感。消費者選擇這些與蘇超關聯的小店,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支持自己城市的比賽,這種情感驅動下的消費更具黏性和傳播力。

集慶海鮮老板蔣國慶透露,贊助蘇超后,集慶的線上訂單如潮涌來,抖音、美團、阿裡本地生活3個平台並進,月銷售額一舉達到15萬元。曾經的老客,隔著屏幕被蘇超廣告喚醒,循著記憶再度光顧﹔新客則因“蘇超贊助商”的名頭慕名而來。店鋪整體月銷售額從過往的30萬元躍升至40萬元左右。

左心房本地老顧客的自發宣傳,禮遇文創店主劉姝含在小紅書等平台借助蘇超話題的主動分享,都利用了“蘇超”帶來的社群效應和話題熱度。消費者不僅是購買者,更成為蘇超與小店故事的傳播者,這份情感,在非比賽日持續發酵,為小店帶來更多潛在客源。

蘇超“信息場”

讓小店生意“越界生長”

蘇超作為一個強大的省級體育平台,其價值遠不止於賽場。遍布場館周邊及合作門店的贊助商廣告牌、持續銷售的聯名款產品、官方授權的文創商品、線上平台的“蘇超贊助商”標簽以及社交網絡的持續討論,共同構成了一個全天候、全時段的“蘇超”信息場。正是這種持續的品牌露出和話題發酵,形成了強大的“長尾效應”,確保在非比賽日,蘇超的熱度依然能有效轉化為小店的客流和銷售。

蘇超作為省級聯賽,其傳播范圍和影響力天然覆蓋全省乃至更廣區域。這為深度參與其中的小店提供了突破本地市場限制的絕佳機會。左心房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專程打卡﹔集慶海鮮的線上訂單增量顯著,外地游客比例上升﹔禮遇文創店更是直接通過蘇超平台,將產品設計和銷售觸角伸向了南京、淮安等外地城市,實現了業務的跨地域拓展。蘇超平台,成為小店打破物理空間限制、觸達更廣闊市場的跳板。

奶茶、海鮮、文創——這些看似與足球無關的城市生活元素,通過蘇超的平台走到一起,共同構成了城市活力與特色的一部分。蘇超將聚光燈分給這些小店,小店則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回應,將賽事熱度轉化為具象的消費體驗。這種雙向奔赴,讓小微經濟深度融入城市IP,成為其不可或缺的、充滿煙火氣的組成部分,共同提升了城市的商業活力。

奶茶店嗡鳴的機器、海鮮飯店氤氳的鍋氣、文創店打包膠帶的嗞嗞聲、這些在非比賽日的日常聲響,是蘇超經濟最真實、最動人的余韻。一枚貼紙、一句席間閑談、一份跨城訂單,微小卻澎湃。足球滾動的軌跡之外,蘇超的能量早已潛入城市的毛細血管,以無數“微小”的支點,悄然撬動著更廣闊的經濟版圖。

來源:連雲港日報

(責編:耿志超、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