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張靖皋長江大橋首座索塔塔柱施工完成

2025年08月11日07:04 |
小字號

原題:張靖皋長江大橋首座索塔塔柱施工完成

8月10日,隨著最后一段重達167.5噸的鋼塔節段在高空精准就位,由中國鐵建大橋局承建的世界首座全鋼結構索塔懸索橋——張靖皋長江大橋北航道橋北索塔塔柱施工完成,標志著大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悉,張靖皋長江大橋路線全長29.849千米,其中跨江段大橋全長7859米,由南航道橋、北航道橋和南引橋、中引橋、北引橋五部分組成。北航道橋作為全線控制性工程,南北兩岸索塔均採用“門式”框架外形、全鋼主塔結構。其中,北索塔總高217米,共分為23個節段,設置上、下兩道橫梁。其結構設計新穎、技術含量高、施工工藝復雜,是世界上首座全鋼結構索塔懸索橋,同時也是張靖皋長江大橋全線首座塔柱施工完成的索塔。

索塔採用全鋼結構形式相較於傳統混凝土結構索塔,充分發揮了鋼材高強度抗壓抗拉的性能優勢,顯著降低整體結構自重。全鋼結構索塔不僅具備良好的耐久性和抗風性,還實現了精准的外觀質量控制,確保塔柱線形流暢、造型優美。同時,鋼結構表面防腐體系成熟,后期養護便捷高效,降低全生命周期維護成本,有效提升橋梁使用壽命和安全系數,為千米級懸索橋提供可靠支撐。

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張靖皋長江大橋A6標副經理徐永明介紹,施工中創新應用“工廠預制鋼塔節段+現場吊裝集成”模塊化工法,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化吊裝系統,將單節段施工周期從15天大幅縮短至10天,工效提升60%。該工藝突破了混凝土澆筑對施工條件的嚴苛要求,在保障施工連續性的同時,既減少現場作業風險,又降低了環境污染,實現綠色施工目標。

此外,面對高空強風、晝夜溫差大等復雜施工環境,項目團隊研發了“栓頂焊”結構施工工藝。該工藝依托R8000-320型塔機的強大吊裝能力,在確保焊接精度的同時顯著提升結構穩定性,克服了極端氣候下對施工質量的影響。

項目以BIM技術為核心紐帶,構建全過程施工信息進行溯源管理體系。通過聚焦“時間”與“空間”雙維度數據集成,實現施工全周期信息的數字化融合。項目負責人張暉告訴記者,現已建立的智能建造體系,實現了鋼塔吊裝全過程的可視化監測、數字化測量和精准化控制,為同類型工程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經驗。

項目團隊創新研發應用智能吊裝控制系統,深度融合智能吊具、北斗衛星定位、高精度傾角測量和激光測距等先進技術,實現對鋼塔節段空間姿態的實時監測與智能調控。依托數字孿生技術,同步構建模擬建造場景,動態精准控制安裝線形,為現場吊裝作業提供最優決策指令。同時,通過布設了壓力環、應力計等智能傳感設備,建立了鋼塔受力狀態與變形特征等關鍵參數24小時自動化監測網絡,確保施工全過程安全可控。

作為國家“十四五”期間重點推動建設的過江通道項目,張靖皋長江大橋建成后將對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優化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完善區域路網布局,促進跨江融合發展,建設高水平揚子江城市群等具有重要意義。(田墨池)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