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財政票據今年將全面實現無紙化

原題:江蘇財政票據今年將全面實現無紙化
“看不見”的憑証帶來“看得見”的便利
在徐州豐沙公路豐縣收費站,車輛通過MTC人工車道時,車主繳納通行費后,無需等待打印票據即可駛離收費站,之后可通過“江蘇高速96777票據服務”微信小程序或“江蘇高速96777”微信公眾號獲取電子發票。“通行費電子票據啟用后,車主等待時間平均減少3至5秒,票據紙張成本也大幅下降。”豐縣收費站站長趙波說。
“財政票據流轉從‘指間傳遞’到‘雲端飛遞’的轉變,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升級,更是政務服務理念的革新。這讓更多單位和個人享受到便利,也讓每一張電子票據都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數字化基石。”省財政廳綜合處負責人說。
水上及邊遠地區,以前曾是行政處罰電子支付的“空白區”。省滆湖漁管辦漁政處負責人周志軍介紹,漁業違法案件多發生於交通不便地區,且案發時間集中在夜間。電子支付、電子票據推行后,辦理過程從往返折騰數公裡到現場“碼上辦”,處理時間從數小時變成5分鐘左右。
為實現財政票據數字化轉型,今年3月,省財政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財政電子票據改革的通知》。其中明確,取消江蘇省暫扣款(物)專用收據、江蘇省罰沒物資變價專用收據等票據種類,將全省財政電子票據種類從20余種統一歸並為11種,並規定從7月1日起,省本級單位全面停用紙質票並使用電子票,從明年起全省全面停用紙質票。
省財政電子票據平台還通過與民政社會組織業務管理系統對接,對全省在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的6.9萬家社會組織使用的捐贈和會費票據,進行歸集管理﹔依托民政部門對社會組織的日常管理和監督,建立社會組織基本信息變動、年檢和行政處罰等信息預警機制,實時監督管理社會組織用票情況,規范其用票行為。
近5年,江蘇省婦女兒童福利基金會平均每年開具捐贈票據約1.2萬張。如今,捐贈人通過基金會網站進行互聯網捐贈后,即可獲取電子票據,相關信息還會通過短信同步送達,實現從“人工核校”到“智能監管”的全流程自動化管理。“這一舉措有效解決了傳統紙質票據在手續、效率、成本及管理上的難題﹔同時,借助事前統一標准、事中動態監測、事后智能分析的全鏈條監管體系,有力維護了捐贈人權益,進一步增強基金會的公開透明度和公信力,有效促進基金會在公益事業領域實現專業化、規范化發展。”江蘇省婦女兒童福利基金會財務部部長嚴雋靜介紹。
自2023年起,江蘇省便與上海、浙江、安徽財政部門聯合建立長三角財政電子票據信息共享和運用機制,打破區域信息壁壘,讓三省一市群眾和企業享受便捷高效的“同城化”服務。在此基礎上,省財政聯合省醫保部門共同推進長三角醫療電子票據共享,成功實現長三角跨省商保在線理賠和跨省醫保零星報銷應用場景落地,解決了群眾異地就醫票據使用的痛點問題。
今年,省財政進一步聯合稅務部門推出企業跨省公益捐贈抵稅無感智享服務。通過捐贈票據共享,為長三角三省一市相關企業提供稅前扣除提醒,將服務主動延伸至企業需求端,切實降低了企業跨省公益捐贈的辦稅成本。截至目前,江蘇省財政電子票據平台已接受長三角地區票據查驗超255萬次、報銷入賬超56萬次。財政電子票據的跨省一站式查詢、真偽查驗和報銷入賬等功能全面落地,真正實現了從“區域壁壘”到“跨域通辦”的轉變,讓長三角群眾切實感受到政務服務一體化帶來的便利。
省財政廳綜合處負責人表示,當前財政票據無紙化改革雖取得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難點。部分偏遠地區的群眾對電子票據的認知和接受程度有待提高,尤其是老年群體,對電子操作流程不夠熟悉,使用起來存在障礙﹔跨部門、跨區域的數據共享標准尚未完全統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子票據的通認通用﹔電子票據的安全防護體系還需進一步加強,以應對日益復雜的網絡安全威脅。“我們將通過構建全域覆蓋、全程在線、全鏈可控的數字票據體系,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裡’,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成為常態,未來將持續深化跨部門協同、拓展應用場景,以財政數字化轉型為支點,撬動社會治理效能提升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該負責人說。(楊民仆)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