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人民日報︱徐州景區講解員朱雪寧:“我把採煤塌陷地的變化講給游客聽”

本報記者  姚雪青
2025年08月14日06: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5年8月14日8版 版面截圖

《人民日報》2025年8月14日8版 版面截圖

江蘇徐州,景區講解員朱雪寧——

“我把採煤塌陷地的變化講給游客聽”

船行池杉林間,清新空氣扑面而來﹔成群野鴨、水雉,在淺灘上覓食……

在江蘇徐州市賈汪區,這個暑期,潘安湖到馬庄村的游船航線,從每天三五趟增加到二三十趟。

“各位游客,我們即將駛入潘安湖濕地公園的生態濕地保育區。”“船娘”朱雪寧迎來一年中最忙的時候,但她樂在其中,“游客來了、收入多了,越忙越開心。”

工作在景區中,生活在畫卷裡——這是朱雪寧以前不曾想象的。“我把採煤塌陷地的變化講給游客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就是見証者、親歷者。”朱雪寧說。

90后朱雪寧是土生土長的賈汪姑娘。在這座“煤城”,一度有大小礦井226對,累計出產原煤3.6億噸。“長期開採,採煤塌陷地很多。”她說。

前些年,外出打工的朱雪寧放假回家,好友約她爬山。她原以為,採石后的荒山沒啥可看的,沒想到,鄉親們在石頭縫裡栽樹,荒山披上綠裝。同時,賈汪區對潘安湖採煤塌陷區實施治理,潘安湖、鳳鳴海從採煤塌陷地變為湖面,她一時看呆了。

“家鄉變得這麼美,我要留下來。”朱雪寧到當時還未開園的景區求職。經過培訓,她在潘安湖濕地公園開園后上崗,成為景區第一批“船娘”。

剛開始,游客多來自本地——村民都想看看家鄉的變化﹔漸漸地,來自江蘇省內其它地方和山東、河南等地的游客多了起來。

朱雪寧的工作,最初是單純開船,隨著外地游客增多,她忍不住向大家介紹潘安湖濕地公園的來歷。從兩三句話到一路上講不停,她沒有固定講解詞,講的都是自己和鄉親們的故事,游客很愛聽。

游船行駛在湖面上,朱雪寧向游客講述濕地公園生態正越來越好:水質達Ⅲ類,有200余種鳥類、40多種魚類。

2014年,潘安湖濕地公園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24年,景區接待游客近30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1700萬元。許多人或在景區就業,或在景區周邊開農家樂、辦民宿、縫香包。“收入穩步增加,每月能掙5000元。”朱雪寧說。

夜幕降臨,潘安湖邊的神農碼頭,歌舞、美食吸引不少游客。白天開游船,晚上來幫忙,朱雪寧知道,“紅紅火火的夜經濟,也是好生態拉動的。”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4日 08 版)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