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丨電梯更新,幸福敲門

葉正言(左)參加昆山首批國債支持老舊電梯更新項目交付儀式。季昊攝
臨近傍晚,葉正言散步歸來,嶄新的電梯正好停在一樓,他抬手按亮6層的按鈕,“過去電梯出故障是常事,乘坐起來還有頓挫感,新電梯又快又穩又安靜!”
就在一個月前,作為江蘇蘇州昆山市香榭水岸小區9號樓的居民代表,葉正言從施工方手中接過電梯“鑰匙”。這台電梯的交付投用,為當地首批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老舊電梯更新項目畫上了句號。
老舊小區電梯超期服役,正成為影響居民幸福感的痼疾之一。香榭水岸小區2008年交付,共有17幢樓,居住著2000多人。沈勤家住11號樓頂樓,電梯機房裡電機運轉的聲音是她家持續多年的“背景音”,“白天還好,后半夜電梯的哐當聲能把人從夢裡拽出來。”
業主們多次找物業交涉,“每年物業費沒少繳,電梯修起來咋就這麼費勁?”
“不是不修,是真修不動了。”物業項目經理孫鐵堅也是一肚子苦水:“我們找了電梯維保公司,還買了電梯險,但那些老電梯廠商大都停產了,經常連配件都買不到。”
電梯修不了,能不能換了?“2019年,我們有個小區的業主自籌50余萬元,換掉了單元電梯。”昆山市住建局物管中心綜合服務科科長陸堯成坦言,如果業主自籌不到錢或無法使用維修基金,這事兒就辦不成。
轉機得益於國家實施的“兩新”政策。2024年7月,住宅老舊電梯更新改造被納入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范圍。當年11月,昆山市使用15年以上的2196部老舊電梯全部納入更新改造,獲得支持資金3.29億元,所獲資金量和更新電梯數量佔蘇州市近七成,居全省第一。
如今,香榭水岸小區電梯門上方的“幸福乘梯”四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人民網記者 張妍攝
“我們把功夫做在了前面。”陸堯成說出了破題的關鍵。原來,從收到申報文件到上報隻有5天時間,但需要摸排填報的數據近20項,如果臨時抱佛腳,多半來不及。據了解,當地住建部門提前研判政策機遇,組織專班梳理使用年限超15年的老舊電梯以及故障率高、居民投訴集中的電梯目錄。正是這個數據庫,為快速申報幫了大忙。
香榭水岸小區共有29部電梯進入這次更新計劃。社區黨總支書記沈思謙告訴記者,“每台電梯可獲得15萬元補貼,居民一分錢都不用出。”
今年3月17日,沈勤住的11號樓第一個開工,電梯口拉起警戒線,工人師傅像給老樓做手術的醫生,拆了那部他們用了十幾年的電梯。
在此之前,小區居民投票選擇了通力電梯。這家扎根昆山近30年的跨國企業,憑實力拿下昆山這批更新項目96%的份額。通力電梯大中華區更新改造業務副總裁周芳說,“公司為電梯更新業務設立了柔性生產線,隨時調整參數生產不同規格的電梯。”
不到一個月,沈勤就用上了新電梯,更讓居民們安心的還有看不見的變化。每部新電梯裡都藏著“智慧大腦”,全面接入昆山市“一梯通管”智慧管理平台: AI攝像頭就像火眼金睛,電動自行車只要一進電梯,就會觸發“不關門”功能﹔遠程監測24小時收集電梯運行數據,形成每部電梯的“健康檔案”。
通力昆山工業園客服中心,接入雲端的電梯運行狀態在這裡一目了然。人民網 余樂攝
通力電梯昆山工業園客服中心的數字大屏上,動態顯示著接入雲端的電梯運行狀態。“我們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模型實現預測性維保,就像給電梯做體檢,最多可降低55%的設備故障和40%的困人風險。”周芳說。
走在香榭水岸小區,一部部電梯轎廂上方的“幸福乘梯”四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如此“一鍵直達”的幸福背后,是政府主導、群眾參與、企業給力、多方協同的結果,電梯更新跑出了“昆山速度”。
眼下,當地已完成第二輪老舊電梯摸排和申報工作。“暫時還沒換電梯的,很快就不用羨慕我們了!”沈勤笑著說。(汪崢嶸、吳紀攀、張妍、余樂、范堯、蕭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