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政觀江蘇丨破題“產科融合”,“蘇大強”出新招

常雨薇
2025年08月25日09:44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近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省長許昆林分別到蘇州、南京調研並督辦政協重點提案,強調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江蘇高校雲集,科教資源優勢突出,國家高新區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是當地重要的現實課題。

近段時間以來,江蘇動作頻頻,通過推動高新區和高等院校“雙高協同”創新發展,進一步破解“產科融合”難題。

首輪試點,“18+37”組“創新CP”

日前,江蘇省科技廳廳長徐光輝在“堅決扛好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首場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推動高新區和高等院校‘雙高協同’創新發展,以‘有組織科研+有組織轉化’為實施路徑,在18家高新區和37所高等院校開展首批試點。”

江蘇省科技廳公布的名單中,南京鼓樓高新區、無錫高新區等18家高新區與南京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37所高等院校成為首批“結對子”試點單位。

目前,江蘇擁有61家省級以上高新區,其中18家為國家級高新區,數量居全國第一,同時擁有175所高等院校,位居全國前列。這為推進“雙高協同”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新區和高等院校協同創新發展試點單位名單。圖源:江蘇省科技廳

高新區和高等院校協同創新發展試點單位名單。圖源:江蘇省科技廳

據《新華日報》報道,今年5月,江蘇省政府一份專題調研報告指出:“綜合考慮江蘇科教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堅實的基礎優勢,宜選擇一條區別於國內其他地區的發展模式。實施路徑,則是將江蘇高校和高新區兩大優勢主體作為發力點,探索‘有組織科研+有組織轉化’的‘雙高協同’模式。”

5月25日,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教育廳聯合發布了“雙高協同”試點申報通知,按下了“雙高協同”啟動鍵。

5月27日,江蘇省委十四屆九次全會指出,要著力抓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充分發揮各類創新平台作用,推動高新園區和高等院校“雙高協同”創新發展。

7月3日,江蘇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審議了《關於推進高新區和高等院校協同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7月底,省長許昆林在蘇州、無錫專題調研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工作,要求深化高新區優勢產業與高等院校優勢學科合作對接。

位於江陰高新區的IC封測龍頭長電科技 。人民網 余樂攝

位於江陰高新區的IC封測龍頭長電科技展廳。人民網 余樂攝

深層變革,從“自發結對”到“有組織協同”

事實上,江蘇省內高新區與高校產學研合作早有先例,但過去雙方之間的合作更多是“自發結對”。推進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

今年1月,江蘇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聯組會議中,有政協委員指出,目前各類科研機構和實驗室的科研成果轉化效率有待提高,難以快速應用於實際工程項目中。“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和合作模式,導致科研資源浪費與重復建設。”

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程俊杰認為,面對科技成果高校轉化這道普遍難題,不少地方仍存在科研導向與產業需求脫節,教育與科技、產業等部門之間政策銜接不足,技術轉移專業化服務生態薄弱等問題。

江蘇是教育大省,亦是產業大省,其高新園區、高校的數量、質量均處於全國前列。

作為科技創新的主要策源地,江蘇175所高等院校中,本科院校82所,專科院校93所,13個設區市“市市有本科院校”。

高新區是科研人才的聚集地,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陣地。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高新區負有打頭陣的重大使命。實施“雙高協同”戰略,將有效整合江蘇優勢創新資源,喚醒沉睡的科技成果,使其從“書架”走向“貨架”。

前瞻性布局,打造可推廣的“江蘇樣板”

《實施意見》明確,高新區優選優勢產業集群,以企業需求為牽引深化與高校開展體系化產學研合作﹔高校配強優勢學科,統籌更多戰略科技力量和創新創業人才服務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換句話說,雙方要實現雙向奔赴,相互賦能。

從實踐路徑上看,無錫高新區選擇與江南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深度協同,產業與學科的高度契合是重要原因。江南大學在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等領域擁有深厚實力,可直接賦能無錫高新區特殊食品、合成生物制造等主導產業。中國藥科大學則依托藥學、生物制藥等優勢學科,支撐當地高新區生物醫藥集群。

無錫高新區。無錫高新區宣傳部供圖

無錫高新區。無錫高新區宣傳部供圖

“‘雙高協同’將推動無錫高新區從‘產業園區’向‘創新策源地’躍升。預計3年內,將新增創新企業超100家,帶動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1200億元。”無錫高新區工作人員說。

程俊杰認為,地理上的鄰近性是影響創新成果轉化的重要變量,構成了江蘇在產業創新與科技創新融合上打頭陣的稟賦優勢,亦為體制機制優化創造了條件、提供了空間。

“雙高協同”形成的多重機制,如產業導向機制、強強聯合機制等,將推動高校從產業端需求出發,驅動科技創新,避免科研與市場脫節,也將助力高新區主導產業與高校優勢學科結合,促使供需更精准。

《實施意見》指出,目前,江蘇正處於“雙高協同”試點引領階段(2025-2026年),到2027年,將實現全省高新區與高校協同創新發展模式全覆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協同模式,令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65%。

“應對‘雙高協同’試點開展定期評估,從科研合作深度、成果轉化率、產業帶動效應等維度進行考核,及時發現問題並優化策略。”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建議,應及時總結先行先試地區的成功案例,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江蘇經驗”,指導其他地區的“雙高協同”創新發展。

(責編:龔世俊、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